11月28日,第十二届博和法律论坛顺利召开。论坛由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上海市普陀区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及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博和汉商”)联合主办,以“探索、借鉴、展望——企业刑事合规的理想构型与中国路径”为主题,以“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吸引上万人次点击观看。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本届论坛的突出特点之一。论坛邀请诸多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的法务总监及合规官进行经验分享,并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的一线专家学者,资深律师,共同为刑事合规制度的落地、深化,及刑事合规体系的搭建、完善建言献策,为上海市乃至全国企业刑事合规改革推进献力!

01
前瞻、专业
博和法律论坛卓识荟萃
博和法律论坛已走过十二载春秋,历届论坛都聚焦时代热点,以专业性、学术性、前瞻性而闻名,已成为国内法律界的一张耀眼名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法眼看天下》节目制作人、主持人钟姝主持本届论坛。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东品在致辞中回顾到,是“一份情怀、一份坚持、一份关爱”支撑博和汉商持续开展这一公益性质的论坛。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应培礼表示,本次论坛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合规相关立法制度的有力探索。
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姚军总结了普陀区的企业刑事合规实践。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主任潘书鸿介绍,近年来,刑事合规的法律服务需求日趋凸显,上海市律师协会在正积极推动律师参与刑事合规制度实施。
本届论坛设置了三大主题单元进行讨论,邀请来自实务界和理论界的诸位专家就相关主题发表观点。
在第一单元“企业刑事合规的理论基础”主题发言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黎宏分析了“企业刑事合规的实体法基础”。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犯罪或企业处罚包含两种意义:企业真的能够犯罪、企业受罚是承担替代责任和转嫁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郭烁讲解了“企业刑事合规的程序法基础”。他以格力集团与美国司法部达成暂缓起诉协议(DPA)案为例,为与会嘉宾上了一堂生动的企业合规课。
在第二单元“企业刑事合规的域外借鉴”主题发言中,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陈岚分享了“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域外发展”。从企业刑事合规的产生、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发展两个层面分析了企业刑事合规的域外发展。
罗氏制药中国副总裁、中国地区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刘筠分享了“跨国企业合规管理的实践借鉴”。她以“木桶理论”为例,阐释了合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合规管理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第三单元“企业刑事合规的制度落实”主题发言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顾永忠解读了“我国企业刑事合规制度中的三方评估”,并要点性地分享了他的观点。
博和汉商高级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刑诉委主任王思维总结了“我国企业刑事合规制度中的律师作用”。“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发现刑事合规的问题正是为了发展刑事合规。他从律师的角度提出了对刑事合规的期待。
三个单元的主题发言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孙万怀用“势不可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万事开头难”三个短语总结了论坛上半程的讨论。
02
构想、展望
圆桌论坛百家争鸣
圆桌论坛环节设置了四大议题进行讨论,围绕中国路径,在实务上展开思想碰撞。博和汉商高级合伙人马赛主持圆桌论坛。
“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制度安排与实践展开”由博和汉商高级合伙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律师实务研究院副院长谢向英主持,五位嘉宾从不同视角出发交流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企业合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伟从理论高度分析了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模式选择和职能定位。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徐宗新围绕入库、选任、工作、监督、采信、报酬和处罚七个方面探讨了第三方监管机制的现状。
住友制药中国区法务负责人、首席法务官刘婷从跨国企业的角度谈到企业在违法犯罪中的合规问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商会部副部长别宗介绍了上海的刑事合规试点情况。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邓晓霞谈到,企业刑事合规是一种激励机制,最重要的还是从实体法层面加强事前预防。
“企业内部刑事合规调查与风险管控”由博和汉商高级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合规委副主任虞思明主持,四位嘉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发现问题,同时寻找解决方案。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翔教授提出:英美法系国家企业合规调查的定位与我国有本质区别。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合规委主任刘海涛律师分析,在企业刑事合规调查的过程中,作为调查主体的律师需要高度关注调查本身的合规性。
美国艺达思工业集团亚洲区总法律顾问易小国总监从内部视角分享了美资企业的合规文化。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浪涛老师对合规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观点和见解。

“企业合规体系的建立与涉刑企业合规整改的开展”由博和汉商高级合伙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律师实务研究院副院长胡婧主持,五位嘉宾探讨了企业刑事合规落地的核心要素。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刑诉法教研室副主任,博和汉商律师孙剑明从学者的角度介绍了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识别、企业内部刑事法律合规制度的建立及相关注意要素。德国汉高集团北亚区(大中华区、韩国及日本)总法律顾问沈悦志分享了德国汉高集团搭建和优化合规体系的经验。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犯罪与刑民一体化研究所所长张勇探讨了构建企业数据安全刑事合规体系。林德公司大中华区法律总监赵淼介绍了林德公司的合规政策。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刑法委主任马朗表示,刑辩律师在合规体系的构建中不可或缺。
“企业刑事合规的制度构想与未来展望”由博和汉商管委会主席、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特聘教授王嵘主持,四位嘉宾从各自的经验出发,对刑事合规的发展提出展望。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赵运锋以最高检第三方指导意见中的四个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检察院办理刑事合规的基础方式。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睿从领域、体系、实施三个角度,谈了构建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构想。
苏伊士集团中国法律事务执行副总裁、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周永强分析了企业中个人实施犯罪的原因。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刑事律师实务研究院副院长王晓华分享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下,数据合规工作的思考、比较和展望。
上海政法学院原副校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闫立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届博和法律论坛对企业合规的全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非常全面、具体。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宪权总结到,本届博和法律论坛不仅是对内的思想碰撞,也是对外的成果分享。
第十二届博和法律论坛为刑事合规做出有价值的探索,为今后立法、司法实践工作积累了经验。相信通过长期努力,法律共同体将为企业保护的进步、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贡献时代智慧,成为中国特色企业合规制度构建的重要力量。

撰稿人丨廖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