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文化站路在何方 岳池县文化馆 陈应文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基本职能是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主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时政法制科普教育、书报刊借阅、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文化站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他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乡镇文化站从他诞生之日起,就走的是一条不平凡的兴衰之路,即使在党中央把文化提高到国家发展软实力高度的今天,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对文化站的生存之路仍然忧心忡忡。 一、文化站的兴衰历程 从事文化工作以来,我一直关注乡镇文化站的发展,对乡镇文化站的发展作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每次看到乡镇文化站兴旺时就感到特别的兴奋,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时期的文化站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50-70年代,由于电影、电视事业的不发达,党的宣传工作和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靠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活动的开展全靠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派出文化馆专业干部下乡指导,乡镇文化干部基本是临时指定的文艺骨干,没有固定的活动阵地。此时,乡镇把具有文化站功能的乡镇文化机构当作工具使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80年代初期,为了引导群众更好在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中央要求每个乡镇建文化站。那时,50%以上乡镇配备了专职的文化干部,阵地用的是电影院、广播站等地方,大多数乡镇也指定了文化站的办公地点。但到了80年代后期,乡镇文化站活动阵地和办公地点90%以上丢失,处于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状态。 90年代初,由于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搞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教育,文化又显得非常重要,在“社教”工作组的努力下,又一鼓着气地把每个乡镇建起了文化站,这时的文化站阵地主要通过乡镇新修、变相挤占乡镇办公地点和向场镇居民临时租借等方式解决。所以,到本世纪初,文化站活动地点至少80%丢失,办公地点70%没有着落。其中,我了解的某县唯一一个新修的乡镇文化站大楼,当时房屋产权都是办在文化站的名下,落成典礼时,还召开了全市乡镇文化站建设现场会。可惜赶上了90年代末乡镇你追我赶的办公地点拆迁新建时代,这幢两楼一底的文化站大楼也没有逃脱被便卖的命运,被新的政府办公楼兼并得无影无踪。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宏光加气块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是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如此重视基层文化站建设,文化站的春天真的来了。中央决定分期分批修建乡镇文化站,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所有农村乡镇建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文化站工作队伍、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因此,为了扩大内需,从2007年起,以建一个文化站中央财政补贴16万元,市(州)、县各配4万元资金的形式,建好的每个文化站省财政配9万元设备,这次所建文化站也要求把房屋产权划规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名下。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的“十一五”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可望在2011年前全部得到解决并投入使用。 二、文化站的兴衰根源 从文化站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来看,文化站建好又丢,丢了又建,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站的阵地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党政不重视。由于地方党政认识不到位,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文化工作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只求应付检查,没有把文化工作放在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上。 2、投入不到位。由于对文化工作认识上的偏差,政策规定在财税收中提取1%作为文化工作经费,大多数乡镇不能足额到位,听听蒸压加气块标准 。更不用说用自有资金补贴文化工作经费了。因此,文化站建设中的人、财、物不能足额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3、文化干部专业不专,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是乡镇文化干部只做文化工作是很不现实的,大多数都兼有其他工作,客观上造成了文化干部专业不专的现象。二是由于乡镇文化干部大多数是从部队、农业、计生、广播等行业转行过来的,文化业务知识相对较差,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4、文化活动开展较少,间接放弃了文化阵地。由于业务经费不足、干部专业不专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了文化干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吃力,活动开展较少,现有文化阵地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其他需要阵地的项目乘虚而入,挤占文化阵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间接放弃文化阵地的问题。 三、文化站的路在何方 纵观文化站发展的几十年,我们认识到了文化站的重要,也经历了文化站的兴衰,感觉要守好文化站这座“庙” 任重而道远。而今,文化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文化站阵地已经全面落实,要坚守好这块阵地,充分发挥阵地的作用,我们必须找到文化站的发展之路,避免有“庙”无人“念经”的戏再度重演。 1、党政重视文化,统一干部认识。你看小本创业故事——一分钱菠萝引发的创业奇想。文化站能否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地开展工作,是与各级党委、政府是否重视文化工作密切相关的。因此,各级党政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认真搞好文化工作统一到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的高度上来。各级党政要把文化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编入财政预算,做到年初有目标,年终有检查,不把文化工作边缘化。 2、完善各种机制,人财投入到位。一是建立投入机制。文化站的维修、日常运转和业务活动所需经费,应列入县、乡镇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中、省、市财政可根据文化站的设施状况和运作情况予以经费补助。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赠或资助文化站建设。二是建立人才机制。建立文化站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库,将各级机构及社会团体人才录入人才库,对他们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利用;蔬通进人渠道,确保优秀人才能够顺利进入文化站工作;实行专业与业余、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解决文化艺术队伍人才缺乏的问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奖励那些在文化工作组织、文学艺术创作、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激励他们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潜心研究,为文化站工作上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只要机制完善,人、财、物投入到位,文化站之花一定会十分艳丽,常开不败。 3、搞好群文活动,听说求购加气块 。守好文化阵地。文化站只有经常性地开展活动,才能提升文化站的形象,守好文化阵地也才有保障。一是宣传中心工作,争取党政重视。紧密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到多向组织汇报、多提宣传意见、做好宣传方案,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多宣传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定和本乡镇的大事,多举办具有本乡镇文化特色的展示活动、经济发展成果宣传和典型科技示范户展览等活动;组织文艺创作,编写、演出反映本乡镇新人新事新风貌的剧目,达到台下发现模范人物、台上宣传模范人物、全乡镇学习模范人物的效果。二是经常开展活动,守好文化阵地。文化站基本功能应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文化站要充分利用阵地组织文艺演出、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图书阅览、文艺创作、农民健身、棋牌娱乐、球类比赛、科普培训以及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三是讲究工作方法,满足群众需求。文化站要利用文化活动服务面宽的特点去组织活动,满足群众求富心理,我们举办各类科技、职业技能培训;满足青年男女希望通过活动增进交往,我们就举办青年歌手赛、才艺展示赛、小型交谊舞会等活动。通过我搭台你唱戏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心理需求,活跃农村群众文化氛围。 4、完善群文网络,加强群众联系。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是增强群众凝聚力,改善干群关系的重要场所。我们应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培训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的设施设备,乡镇文化站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在县文化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组织骨干参加业务培训,指导村文化室、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开展工作,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扩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数。从而形成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活动室为补充的群众文化网络。通过这一网络,扩大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增强文化工作凝聚力,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5、搞好达标创建,激励开展工作。为增强文化站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信心,激发文化站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结合中、省文化站创建工作,组织创建一批达标文化站、新建一批新农村文化设施、培养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扶持一批业余演出团体、建设一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打造一批文化产业,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通过开展系列工作,真正找到一条开展文化活动,稳定文化队伍,保住文化阵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繁荣与发展之路。 附:作者简介: 陈应文,男,汉族,大学文化,现任四川省岳池县文化馆馆长、县美术馆馆长、岳池农家文化研究所所长、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岳池文艺》副主编兼美术书法摄影编辑,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论、篆刻工作委员会主任,岳池县各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等职。主要从事群文理论研究和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群众文化研究、组织、辅导和艺术创作经验。有多篇群文调研论文和多件艺术作品在中、省、市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中、省、市群文论坛,并在会上交流。 通讯地址:四川省岳池县文化馆邮编 E - mail@ 联系电话:082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