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
“犀鸟之乡”砂劳越,位于婆罗洲的北部。其错综缠结的河流及盛产的胡椒皆在召唤着旅客,前往欣赏这丰富的热带雨林以及拥有多元生活方式的土著人民。
砂劳越南部和加里曼丹交界,北接文莱及沙巴。砂劳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属,其总面积有12万4千4百50平方公里。它一共分为9个区域,古晋市是它的首府。
砂劳越的三分之二土地是热带雨林区,总人口有一百七十万,由23个族群组成。砂劳越向来是以大自然生态及丰富文化而闻名世界。犀鸟,砂劳越受保护的一种鸟类,是砂拉越州的象征。
经济 砂劳越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油田,是州经济的主要来源。其经济主要仰赖丰富的天然资源,如:石油及液化天然气等。其天然气主要是出口到日本。
其他的经济收入则来自,著名的砂劳越黑白胡椒、橡胶、西谷米、椰肉干、燕窝及树桐等。马来西亚全国每年总共生产了2万7千5百50吨的胡椒,砂拉越占了总生产量的90%。
砂劳越人民 伊班人IBAN及华人各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马来人排在第三位,接着是BIDAYUH人、MELANAU人及ORANG ULU人。伊班人主要以捕鱼、打猎及务农维生。
马来人则大部分是农夫及渔夫,大都居住在海岸地区。BIDAYUH人原属海滨住民,但是后来被海盗赶到内地去,现在大部分居住在内陆。MELANAU人是砂劳越的原住民,绝大部分是捕鱼维生。这些族群大部分皆沿着大河流而定居下来。他们住在一座大型的长屋上,整村人可算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皆是非常友善的族群,许多游客会选择在他们的长屋留宿。
历史 考古学家在山都望SANTUBONG半岛所发掘出的历史古迹显示,中国人曾经于唐、宋、元朝时期(公元618年至1368年),皆有商船到此经商。砂劳越的前期历史相当模糊,我们只知道有一段时期,砂劳越是受文莱苏丹所管辖。历史上,砂劳越一向来都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一直到新加坡兴起后,这里才逐渐受到注意。1820年代,文莱的贵族显要迁移到古晋,他们有计划的将砂劳越的黄金及森林产品,卖给来往的商人。
他们的这些做法,很快的引起反弹。这时候居住在海岸边的马来人,也和内地达雅人LANDDAYAKS(BIDAYUH)引起冲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839年时,来了一个英国探险家JAMES BROOKE。这位BROOKE先生曾经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担任过军官。
当BROOKE乘着他私人的帆船来到新加坡时,他受委托带一封信件到古晋,给文莱总督。到了古晋时,文莱苏丹的继承人RAJAH MUDA HASSIM恳求他协助平息当地的纷争。BROOKE非常成功的说服了各派领袖,大家同意休战。为了报答他的协助,文莱苏丹逐封他为总督及砂劳越拉惹RAJAH OFSARAWAK。因此,阴差阳错之下,砂劳越变成了布鲁克王朝BROOKE DYNASTY。
BROOKE的统治手法是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袒,因此非常获得认同。后来,他的侄儿CHARLES BROOKE接替他的位子。在查礼斯统治年间,砂劳越的外海被发现拥有石油,橡胶被引进来成为赚钱的植物。查礼斯亦在古晋建立了许多宏伟壮观的建筑物。这位查礼斯死于1917年,高龄86岁。其儿子CHARLES VYNER BROOKE接替他的位子,不过,后来于1945年时,小查礼斯将砂劳越的主权转交给英国。1963年,砂劳越加进马来西亚联邦,成为其中一个州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