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一切尽在这里!

法律知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砖机 > 加气块 >

鉴藏系列之《木器篇》(红木家具的制作 购买 养护)

时间:2012-03-24 21:44来源:渔火 作者:天一风雨 点击:
鉴藏系列之《木器篇》 木器,泛指主要由木材造作的器物,也称之为木作。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我们常见的桌子、椅子、柜子、床等家具。 说到木材,那可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而说到诸种木材,就其实用性、珍贵性、稀缺性而言,则非红木莫属。 实用性:多指木

鉴藏系列之《木器篇》

木器,泛指主要由木材造作的器物,也称之为木作。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我们常见的桌子、椅子、柜子、床等家具。

说到木材,那可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而说到诸种木材,就其实用性、珍贵性、稀缺性而言,则非红木莫属。

实用性:多指木材的材质而言,即木材的“质量”,主要指其木质的好坏,如耐用、不易损坏、适合加工制作、对人体有益无害等。其中有一个常用的重要指标,是气干密度,即密度与比重——用行话表述,就是“好木头都很重,好木头就是重。”“好木头”的比重,甚至能到入水即沉的地步——要知道,在人们的印象中,木头最大的特点,就是都能浮在水面上啊!

当然,判断好木头的标准很多,如果要笼统地说,就是该木材是属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还是“朽木不可雕也”的。

珍贵性:珍贵就是质量上乘、惹人喜爱。材质佳、纹路好、颜色美的木材,就是木材中的极品。珍贵性,亦有别于稀缺性,盖后者意为稀罕物,或一木难求、或供不应求。而珍贵性则重在质量,与数量和供求关系不大。譬如贤才,刘备只有一位诸葛亮时是珍贵的,周王说:“予有乱臣(乱臣,古指贤德之人)十人”,有一群时也照样是珍贵的;譬如食物,闹饥荒时期是稀缺的,而大家都吃饱了就不是稀缺的了。

稀缺性:即稀少而难得。在人口增加、财富泛滥的今天,大多数原本稀松平常的东西,却都变成了稀罕物,尤其是资源类产品,表现得尤其明显:石油从30美元飚到147美元、黄金从400美金窜到1200美金、玉石、木材、字画、古董……还有猪肉、水果、蔬菜、棉花等联袂“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糖太宗”、“蒜你狠”——所有这一切,都是稀缺性给闹的。

本文上篇介绍红木和其他主要的珍稀木材,下篇以红木家具为主,介绍木器的造作、选购和养护的常见问题。

上篇 红木和其他重要木材

第一部分 木材介绍

“红木”是公众关于贵重木材的一种最为公认的标准,包含名称和分类。它既是工业上的、科学上的专业的标准,也是价值评估上的约定俗成的一个标准,基本上囊括了最常见、常用的木材。这也是本文将其作为叙述的重点的原因。

“红木”本是一个泛称,泛指材质上佳的木材,然其具体所指,则五花八门、纷乱不已。

在红木的鉴识上,可以把握两条主线:

一是国标,即国家标准,指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2000《红木hongmu》国家标准,规定了2科5属8类33个树种的木材基本特征和物理、化学指标,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具有法律地位的依据。当然,这个标准从出台之日起,便饱受质疑与争议。

一是行标,我们姑且称之为行业标准,即市场的说法和做法。这一标准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规范的标准,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整个行业。

下面笔者就这两个标准做个说明与比较。

一、国标

国标对何为红木,规定得非常明确,即2科5属8类的33个树种为红木。然其缺点有二:

1、缺乏实际性。客观地说,肯定是先有行标,再有国标,但国标在制定过程中,却缺乏对历史传承和客观实际的尊重,导致两个标准各自为政,导致国标的无法通俗化,无法推广和执行,也就缺乏通用性。

2、缺乏实用性。也可以说缺乏可执行性。光说不练、中看不中用,一向是各类国标的通病。本次红木国标,也存在了两大致命的硬伤:

一是既不够全面,也不够细致。不够全面,就无法覆盖所有主要的、重要的木材,特别是对历史上受到普遍尊重的木材的认可,这也是其遭到古典家具界尤其是收藏界反对的主要原因。而不够细致,就导致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没有相应的有效的鉴别、监管手段。这样,不论从科学技术上,还是从监管制度上,都无法界定市场的不规范行为,监管自然就更谈不上。

因此,国标往往就是沦为空文,形同废纸。

二、行标

所谓行标,也仅是一个借用的叫法。如果说国标是有名无实的话,行标就正好相反:有实无名,从来只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有个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并依此造作与定价。它的弊端在于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类似于成文法的东西。

这样,相信国标,就犹如相信统计局的数据,相信行标,又不知从何说起。

说到这里,真是令人好生为难。

尼采说,正是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才要赋予它意义。而对于红木界,正是因为它没有标准,我们才更要努力追寻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根据笔者的经验,红木标准的制定,要兼顾的方面有:

1、木材本身的属性。即前文所称之材质、纹理、色泽等属性,以及珍贵性、稀缺性等因素。

2、历史的沿袭。即文化的传承、约定俗成的说法和做法。

3、市场的认同。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代表性者。

因此,笔者结合以上诸种因素,对红木做一个概括性的分类,该分类法要确保三点:

一是符合国标,至少不与国标相逆。

二是具有权威性,能为大家所乐意接受。

三是具有实用性,就是笔者在首篇《》中提到的三原则:“易学、易懂、易掌握”。

相信在这样的逻辑链导向分类法中,能满足学界、业界、民间对红木标准的期望。

第二部分 红木的分类

红木主要指五大类木材。

第一类 紫檀

能归入该类的有两种:小叶紫檀和大叶紫檀。

小叶紫檀:

一、名称

俗称:小叶紫檀

中文学名:檀香紫檀

科属:豆科紫檀属

产地:印度南部

二、材质特征

气干密度:每立方厘米1.05~1.26g。

木质坚硬细密,色彩润泽雍容,多呈深紫。

三、鉴识

最常用的鉴别方式有:

1、荧光反应:其屑浸水。液体呈紫红色,有荧光。民间鉴别,常刮其屑投入酒精中,看是否“紫气东来”,大概依据的就是这个道理。

2、划痕:紫檀木在白墙上划过,会留下紫红色的痕迹。

3、纹理:纹理是鉴别木材的最常见的做法,往往也是在木材分类和鉴别中的第一道工序。紫檀有其独特的、天然的纹理,其中用于鉴别的就是其呈绞丝状的部分,民间也给它们起了很多很好听的名称,其中有金星纹、牛毛纹者为上品。

而如果能够看到的不仅是木材,而是成品,那么还可以注意几点:

1、 雕工:紫檀最适合精雕,其木质之优异,在雕刻中最容易体现出来

2、 重量:紫檀极重,明显别于其他木材。

3、 细腻:手感温润细腻,绝非其他木材可比,亦非靠精工打磨能达到。

四、特点

紫檀无大料。俗话说:“十檀九空”,其他木材,心材(木材的中间部分)往往才是可用的、最好的,而紫檀成材后,内心会腐朽,因此往往木材中间是空心的,因此难出大料。

大叶紫檀:

即蔷薇木,俗称大叶檀。原产地非洲,其木质坚硬,其纹理和特性与小叶紫檀极为相似,因此在名称而后价格上常与小叶紫檀混淆。这是商界最喜欢采用的鱼目混珠的一贯做法。这使我想起了柏拉图在《大希庇亚篇》中记述的苏格拉底与智者希庇亚的一番探讨美的精彩对话:

苏格拉底:“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最美的猴子和人比还是丑的,而学识渊博的人和神比则不过是猴子。既然最美的陶罐也比小姐丑,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最美的小姐也比女神丑呢?”

也许在木材界,小叶檀就是女神,而大叶檀是那位美丽的小姐。

据笔者愚见,大叶紫檀非传统意义上的紫檀木,无论从材质、价值还是价格上看,都与小叶紫檀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类 黄花梨 花梨木

能归入该类的有两种:海南花黎和越南花梨。

海南花黎

一、名称

俗称:黄花梨

中文学名:降香黄檀。

科属:豆科黄檀属

产地:中国海南岛

二、材质特征

气干密度:每立方厘米0.82~0.94g。

木质坚硬,形态华贵,新切面呈金黄色或者深红褐色。

三、鉴识

较为常用的鉴别法有:

1、纹路与“鬼脸”。海南花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纹理非常独特,尤其是其特有的“鬼脸纹”,同时其颜色亦极有特质,尤其在打磨后,金黄华贵,而这几点也是海南花黎很难造假的原因。

2、燃烧特征。燃烧木屑时其烟发黑,直行上天;灰烬则为白色;燃烧时香味芬芳。

四、特点

海南花黎目前已是几近绝迹,而且价格昂贵,早几年还可以论斤卖——这已经是很夸张了,现在呢,据说是论克议价了。

因为其几近绝迹,而且价格昂贵,因此市面上的“海南花黎”,几乎可以说都是作假或者仿冒(这两者好像也没有什么差别):或者根本就是假货,就是欺骗外行人的;或者就用越南花梨冒充,这倒是可以达到乱真之境。因此本文对花梨木只做个简要的介绍,也建议大众消费者对此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越南花梨

一、名称

俗称:越南黄花梨

中文学名:无,且植物学中无此名称。

科属:豆科黄檀属

产地:越南与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东西两侧。

二、材质特征

气干密度:每立方厘米0.70~0.95g。

心材有浅黄色、黄色,红褐色、深褐色,也有深色条纹,因此容易与海南花黎混淆。

三、鉴识

海南花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纹理非常独特,尤其是其特有的“鬼脸纹”,这也是海南花黎很难造假的原因。

四、特点

越南黄花梨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材质尤其是表面特征与海南花黎接近,因此成为仿冒海花的不二材选。当然,越花也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木材,只要不把它当做海花,其他方面是无可挑剔的。

第三类 酸枝木 红木

“红木”二字,在木材界已到了滥用的地步,有必要对其正本清源,做一界定。

“红木”之说,向来有广义、狭义之分,主要的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

广义的红木,指适宜用于木器造作的优质木材,例如国标中的红木界定。

狭义的红木,则专指酸枝木。

第二种:

广义的红木,主要指紫檀、花梨、酸枝、鸡翅等几类适宜用于木器造作的优质木材。这种分法也为木器制造业多所采用。

狭义的红木,则指除了以上几种名贵木材之外的其他所有适宜用于木器造作的优质木材。这种分法,则往往为商家(木器、家具经销商)所喜用。

至于在狭义意义上的酸枝木和红木的关系,实际上是同一种木材:在北方叫做红木,到了南方,因为红木散发的特有的酸味,就称之为酸枝了。同理可证的还有鸡翅木:鸡翅木到了广东,因为锯开后很容易变黑,干脆就称之为“见光乌”——见光就黑了!

本章节所讲的,就是狭义的红木,即酸枝木。而就狭义的红木——酸枝木而言,又可以分为两种:黑酸枝和红酸枝。这种分法有两个来源:

一种是按年代分。将年代较久的,如储存十年以上者,称之为黑酸枝,因为是按年头分,因此也称之为老酸枝,其他的则称之为酸枝,但一般不称之为新酸枝。

一种是按颜色与质地分。根据仙游老师傅的说法,黑酸枝是酸枝中的上品,材质特佳,而且稀少难得,往往在一堆上等酸枝木中,只能挑拣出大约20%的黑酸枝来,故此珍贵。

以笔者愚见,这两种说法都成立。如此分法,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上、学术上的分法,然亦有其意义所在:

首先,二者确实有材质上的不同。黑酸枝黑得发亮,肤色有如矿物质般的亮泽,雕刻出来的图案,立体感极佳,栩栩如生。

附图是黑酸枝与普通酸枝的对比,右侧的黑酸枝还是尚未完成者。

其次,木头确实是老的比新的好。木头砍伐下来后,并不会马上定型,仍然会呼吸甚至生长;会变形、开裂。只有在经过一定年份后,木性才会最终稳定下来,是故老酸枝珍贵于新酸枝,其理宜然也。其实,不仅木头是这样,石头也是这样:在印石界,就有新性石和老性石之分、之说。五年前,笔者曾请一位内蒙古的师傅用巴林石治印,在报价时,新性石和老性石就是分开报价的。这位师傅并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这位师傅托人从福建购得一箱寿山石,寄回到内蒙古时,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人不晓得这些都是新性石,需要养护,也就未能及时处理(一般是涂上白油保养,并注意温差变化),学会http://www.hnfzb.gov.cn。结果一周后他到家,一箱石头,碎掉了十之八九!

酸枝木在今天,应该是红木家具中最主流的品种了,应用最广泛,知名度也是一流。

本章节所指之红木,皆为狭义的概念,即酸枝木。

酸枝木

一、名称

俗称:红木 酸枝木、酸枝

中文学名:非常遗憾的是,对于这么一类市场最流行、最认可的木材,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和精准的名称。我们根本无法从学术上对其进行定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国标的弊端。

科属:豆科黄檀属

产地:东南亚,主要是老挝、越南、缅甸等地区。

二、材质特征

气干密度:各个种类不同,笼统说,介于每立方厘米0.82~1.20g之间。

外观和重量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尤其是经过作色等处理后,容易混冒紫檀与黄花梨。尤其是有年头的老酸枝,可以冒充紫檀。

三、鉴识

1、颜色:可以说各种形态的红色为其底色,尤其是新材。做成木器后,颜色会逐渐变深,深沉而高贵。

2、纹理:木材带深色条纹,大红大黑者为佳。底色金黄、纹路流畅如波涛者,称水波纹,乃是珍品。其他如虎皮纹者,更是难得。

3、气味:酸性味道是酸枝的一大特征,新剖开的木材,气味浓郁,且能持续一段时间。记得笔者有次购买的一酸枝的大罗汉床,因为没有电梯,只能从楼梯逐级搬上顶楼。结果在整整一个星期内,整个楼道都弥漫着酸枝味!酸枝味可以说是辨识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特点

酸枝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市场多年竞争、淘汰的结果。其第一红木木材的地位,你知道90后创业。有其必然的因素在。笔者愚见,原因有三:

1、 材质佳。前文提及,酸枝可以混冒紫檀和花梨,可以从侧面说明其材质之佳。

2、价格实惠。虽有类似于紫檀、花梨之丽质,而价格和前二者相差极大。小叶紫檀和海南花黎对于一般消费者、对于城市白领、对于Middle-class来说,是属于可望不可及之物,而酸枝则可以说基本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3、供应量。紫檀珍贵昂贵而稀少,海南花黎根本就是连可遇不可求都可遇不可求。而酸枝这几年虽然价格也在暴涨,但供应量却是有保证的,货源充足,自然商家趋之若鹜。

4、变形问题。酸枝与紫檀、花梨比较,最大的不足在于其“性大”,即应力大,容易变形和收缩。一根南方的酸枝木材到了北方,由于气候差别大,例如干燥的原因,可以变成一根拧麻花。酸枝家具,尤其是大件套的,例如餐桌,都会预先留下较明显的伸缩缝,就是这个原因:怕它性大,挤变形了。

第四类 鸡翅木

“鸡翅木”是纯民间的说法,在学界中一向无此称谓。而在国标中,则将非洲崖豆木、白花崖豆木、铁刀木三种木材混合,都称之为鸡翅木。

鸡翅木

一、名称

俗称:鸡翅木

中文学名:无统一名称、

二、材质特征

1、 非洲崖豆木,豆科崖豆属。产地刚果。气干密度每立方厘米0.80g。

2、 白花崖豆木,豆科崖豆属。产地缅甸。气干密度每立方厘米1.02g。

3、铁刀木,豆科铁刀木属。产地南亚、东南亚,中国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气干密度每立方厘米0.63~1.01g。

三、鉴识

我们一直强调,颜色与纹理是木材辨识中最直观的第一步,这点在鸡翅木中尤其显著。一般而言,鉴识木材的顺序为:

1、 外观的颜色和纹理

2、气味:很多人会忽略气味在正名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在人类的记忆功能中,最强大的就是气味——气味是人类最容易记住、最难以忘怀的东西。而且在市场上,气味是最难造假,造假也最难持久的。笔者的习惯,都是看一眼后就直接上嗅觉系统,效果是八九不离十。当然这招也不是百灵百验、十全十美,其前提第一是该木材本身得有较为明显的气味,例如酸枝、檀香、沉香等;第二是需要经验,例如檀香,市面上较为流行的是东迦、印尼和老山檀,味道都差不多,特别是东迦、印尼檀香的区别,非大行家,不能保证百发百中。

3、比重。据说这是马未都先生的绝活,手靠上去一把,便知道有没有。

4、木材的其他特性:例如紫檀的十檀九空、金星纹、牛毛纹和划痕,花梨的鬼脸,酸枝的水波纹等。

5、科学的检验手段。这点看似很科学、很可靠,但往往不实用也不管用。

回到鸡翅木的鉴识。

1、颜色:黑褐色、栗褐色。久之为深褐色、黑色,以有亮泽者为佳。但在新材阶段,鸡翅木的颜色——特别是在深浅方面,差别是很大的,例如鸡翅木才主基调是深暗色,但黄色、黄白色也大有人在。因此上,鉴识鸡翅木,还是多靠纹理。

2、纹理:在四大红木名木中,鸡翅木是唯一以纹理而不是以颜色命名的木材,可见其纹理之有特色。弦切面上,有明显的鸡翅花纹是鸡翅木的最大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鸡翅纹固然是鸡翅木的固有的典型的特征,但并非其所独有。像榉木,就也有这种特征。

同时要注意的是,虽然国标中把三种木材都并列为鸡翅木,但无论从其材质、产地、形态还是价格上看,相差还是不小的,尤其对于消费者来说,尤其要注意甄别。

另外,铁刀木和铁力木虽字形雷同,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树种,不可混淆,更不可将铁力木混说为鸡翅木。

四、特点

鸡翅木最吸引人的,就是其美丽的纹理,令人叹为观止。

鸡翅木的另一大特征,就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见光乌”,无论原来的颜色如何,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都会变得均匀地偏黑的深色。而如果“养”得好的话,其表面会呈暗红褐色,带有温润的光泽。笔者就曾见过一把使用了十多年的鸡翅木茶椅,椅面呈红褐色,润泽鲜亮,这也有别于一向认为的鸡翅木只会变得又黑又暗的说法。

附图为鸡翅木与酸枝木的比对。右侧的鸡翅木花架,已摆放了一年,其色泽之温润,令人难以置信。

第五类 其他红木和名贵木材

按照国标,像乌木、香枝木等也属于红木。但这几类木材,或者不常见、或者地域性强、或者未能成为主流,限于篇幅,就无法一一细细讨论。事实上,除了国标红木标准所列举的内容外,可称之为名贵树种,具有珍贵性和稀缺性的木材还有很多,例如楠木、香樟木、榧木等,以及一些虽非名贵,但也风光一时的树种如水曲柳等,也都是值得注意,在实际生活中也必须有所了解的内容。

至于檀香、沉香这类木材,本就是弥足珍贵。这里仅就较为常见、常用的东迦檀、印尼檀、老山檀三种檀香木略作介绍:

檀香气味纷纷浓郁,木材具有药用的功能,十分珍贵。这三种木材,常用于摆件、手串的造作。其摆件置于室内,幽香缕缕;手串也一样,既可装饰,亦可提神醒脑,笔者就十分喜爱佩戴檀香的小件。相比较而言,东迦檀、印尼檀、味道较为浮而刺鼻,老山檀则雍容典雅、浓郁醇厚。当然,老山檀的价格和东迦檀、印尼檀,差别也较大。

下篇 木器的造作、选购和养护

木器的造作,木材是关键。而时下用得最多的,非酸枝莫属,做得最多的产品,非家具莫属。因此,本篇主要就红木家具的造作、选购和养护做一叙述。行文的原则,还是以保证“易学、易懂、易掌握”为准。

一、 造作

造作指木器的制作。红木尤其是古典家具造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遵循古法。虽然也允许乃至提倡工艺的创新和变革,但有几个基本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榫卯结构。古典家具的圣则,就是通体不用一颗钉、不沾一滴胶,全部依靠榫卯来连结成形。

附图是榫卯结构的模型,可看出其匠心。


2、天然材质。所有的用材,都是都必须是天然的材质:从木材到生漆无一例外。

3、手工制作。关于是全手工制作还是可以用机器制作,近来这一点一直存在争议,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能不能用机器制作古典家具,机器和手工究竟孰是孰非,是互补从而并行的关系,还是相克而不得两全,笔者以亲身经历来做一个说明。

笔者长期就职于投资机构,近几年,由于看好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因此对这一行业做了些钻研——这也就是本文能顺利出炉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现代工业社会,工业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各行业的工业化大生产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古典家具行业也不例外。工业化的生产,具体到家具行业,有这么几个好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简单说,就是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同时还保证了质量。在这样的诱惑和压力下,工业化生产的出现就不可避免。因此,像连天红这样红木家具业、古典家具界的另类的出现,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但是,就古典家具的核心价值——艺术性来看,生花妙笔最终还是要依靠具有天赋和专业素养的手艺人来完成,其道理很简单——照相机制造不出蒙娜丽莎的微笑、流水线上不会诞生米开朗琪罗。我在仙游三福公司的展厅看过一幅老师傅雕刻的孔雀图,其笔触之传神,已非言语所能描绘;其雕工之精致,唯有鬼斧神工可形容。我也努力观察那些由最好的机器雕刻出来的产品,如果两者相比较,其结果是非常明显的:机器的造作,工艺上达不到艺术的要求,效果上艺术的灵动出不来。因此,说机器会毁了艺术,多少有些夸大——因为这有些个杞人忧天了;说机器可以完全替代人工,则无异于痴人说梦。笔者愚见,木器的造作,既是一个细致的艺术活,也是一个繁重的体力活。体力活不妨可以交给机器,例如木材的烘干、切割、脱脂、粗坯的成型等。而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之事,还是需要我们的具有天赋的艺术家来完成。其实在实践中,各个厂家基本也是这么做的:前期工序,例如粗雕的部分由机器完成,越到最后,越需要由老师傅依靠经验和智慧来——用行话说,就是对作品进行“修”,才得以大功告成。

二、选购

选购主要看三项内容:

1、 材质。具体而言,分为如下细节:

木材的种类:不同的木材,质量和价格相差很大。在实际操作中,这有可能就是一个证伪的过程:谨防假冒。要注意作假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假乱真,例如以花枝冒充酸枝;二是以次充好,例如以小板替代大料。

材质:俗话说一样米养百种人,木材也一样,同一类型的木材,其表现出来的质量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况且按照国标的分类法,一种名称下,可以有n多种细分的树种,一种树种,又可以有n多种的产地,其实际是质量,千差万别。消费者不可不——明察秋毫。

大小:用材的大小,姑不论其功能的差异,其价值是相差很大的,这也会直接反映在价格上。例如不足2米长的酸枝,每吨价格在4万以下,2米以上就称为大料,价格在4~6万,而据说4米长的大料,现在的价格在18万了!

厚薄:这点的原理和大小一样。正常说,以多宝格、书柜而言,边板的厚度在1.5cm、柜门面板的厚度在1.2cm,算是不错的,直到今年夏天,笔者在仙游看到的,基本还是按这个标准造作。但到了国庆节后,居然就大面积地看到了1.0cm的面板,甚至还有0.8cm的!这真是小姑娘的小脸蛋,吹弹欲破啊——咱家的意思是说,这欲破的,恐怕不是小姑娘的脸蛋,而是无良商家的脸面啊!

2、 工艺。对工艺的要求,不好把握,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形制完整:例如罗汉床,上佳的自然是要三件套(床、炕几、脚踏)完整的。现在很多商家,为图省事,往往只做一张床,忽略了配套的炕几和脚踏,以至于不伦不类;例如连天红早就就从不配套脚踏,甚至连炕几都不提供了。柜门的连接,自然是要用铜件,而不能是活页夹等。

附图为老挝酸枝罗汉床。该家具的特点有三:第一是形制完整:床主体、炕几、脚踏一应俱全,而且风格统一,都是兽爪足;第二是用料硕大:全长2.3米,全部采用大料造作;第三是选材精到:其床板部分,来自于同一根木料,颜色、纹理、木性一致。

雕刻:雕刻只要能做到灵动有层次感,就算过关。

打磨:打磨有不同的标准,对应不同的档次。一般等级越低的木材或产品,打磨程度越低,例如鸡翅打磨到400就可以了,而酸枝至少要到800,笔者在濑店,看到有厂家介绍,其鸡翅是磨到1200的,那就堪称业界精英了。再则,家具的不同部位,需要打磨的标准也不同,例如书案的面板(桌面部分),打磨的要求最高,而书柜的侧板(侧面)就可以低一些。

3、 售后服务

前文有说过木性的稳定需要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开裂、伸缩、变形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划伤、掉漆、甚而损坏等问题,这都需要厂家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所以建议,买家具可以优先考虑在当地能提供售后服务的厂家。

4、其他注意事项

一套红木家具,往往价值不菲,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但尺寸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忽略。笔者自身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一张普普通通的鸡翅木餐桌,竟然要动用两家搬家公司、前后十人次、拆卸三道门都无法运进家门,最后只好冒险从阳台吊上来!

三、养护

养护从来就不是小问题,消费者花重金购入的红木家具,若干年后是古董还是废材,养护之力,功莫大焉。

1、避免不良习惯,正确使用家具。首先古典家具都是用榫卯结构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拖拽,以免部件脱落甚至散架。其次木材是怕水的,对此尽量做一些事先的预防工作,例如在餐桌上加盖一层玻璃,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油污。木材怕光,贵重家具就不要直接暴露在阳光直射下,例如要避免放在阳台上使用。木材怕干燥、怕温度的变化,因此不要把家具放在靠近空调口的地方,北方尤其尤其要注意慎勿将家具置于暖气片附近。

2、日常维护的重要性。日常维护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个是保洁。一个是养护。红木家具要时常清洁,最好每天用鸡毛掸子或质地细软的毛刷拂尘一次;平时可常用干布擦拭,所用布料以柔软而不易掉毛为佳。如果家具表面有污渍,可用半干的软布擦拭。慎勿使用化学制剂,以免影响材质、损坏保护膜(天然表皮、漆膜、包浆等)。污渍严重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高等级砂纸轻轻打磨掉,再涂油或者上蜡,恢复原貌。

养护最关键的,就是上漆、打蜡或者涂油的应用。但业界对这三种方法的采用,说法不一,争议也大。创业小故事

上漆的好处,在于能够形成对木材表面的有效保护,更为关键是是,这是三种办法中唯一能有效涵养住木材内部水分,避免木材扭曲、变形、开裂等的办法。上漆的坏处,在于会掩盖木材的天然丽质,最要命的是,不良商家往往就是用一层厚厚的油漆,经过作色等处理,以下等木材冒充名贵木材,牟取暴利。按照笔者的经验,对于商场中凡是已经上过漆的成品,尤其是看不清底色和纹理的,一概敬谢不敏。

打蜡是仅次于上漆的做法,它也可以对木材起到保护、装饰的作用,它的最大好处在于能保留木材的天然外观。马未都先生就非常推崇这一办法,建议家具每三个月打蜡一次。打蜡工序简便、价格低廉,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但打蜡的不足之处,往往要在打过蜡之后才显现出来:家具表面很容易留下痕迹,手足、鞋底、器皿(例如装热茶的杯子)……所过之处,莫不雁过留痕,斑斑驳驳,十分惹眼。同时,上蜡也招灰尘,且不容易保洁。

涂油近来逐渐得到厂家和消费者的认可,因为它简便易行、效果明显。但马未都先生对此是深恶痛绝,指出“油对家具的保养,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给家具刷油是商家的一种“欺世的手段”。

陈云同志有个十五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看来还是老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对家具的养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上漆为上选,因为相比较而言,其效果强大、一劳永逸——这后者尤其对消费者的胃口。涂油其次,因为其简便易行、效果明显还费用低廉。打蜡慎重,因为它是介于上漆、打蜡之间的选择,这种情况有点像当年郑州足球队的那个刘什么,在地方队时,背着个踢主力中锋的9号,踢的却是边后卫——这样的队员,说好了,堪称是全能队员。但到了国家队,和真正的高手一比,身高、体能、速度、技术、经验样样不行,立马被打了个落花流水——这样的队员,说孬了,根本就是要啥没啥。当时的队长范志毅看他那熊样,忍不住在场上怒喝了他两句,结果丫小样的还记仇,后来在郑州队同上海队的联赛中,还找茬诬陷人家范大将军朝人脸上乱吐口水。

当然,不管涂油还是打蜡,都还是要有讲究的,其共同点就是怕灰尘。涂油所用的油,也有讲究,最好用核桃油。涂油要适量,否则木材一时难以吸收,停留在表面就容易吸附灰尘。

最后,红木家具的好处在于经典永恒、历久弥新。各种不同的木材、各种不同的造作、在各种不同的地区、场合,都会有不同的做法和玩法,既是困难重重、也是乐趣多多。

本文在撰写中,感到的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权威的资料可供参考,因而更渴望能有机会就教于方家。期望中国红木界、家居界能尽早有一份科学的、实用的规范和执行标准。

(本文结束,感谢指导)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6-2010 砖机网专题报道 版权所有 砖机产品中心 全国产品订购咨询电话 400-666-3616 手机:13203831688 QQ 2696782059 豫ICP备102066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