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盟 |
|
 |
|
成为本频道当地特邀律师,您将尽享当地优质案件委托资源,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开拓您的法律事业![查看详细] |
|
|
· 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与会人员到我(2008-11-9)
· 关于调整我市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的通知(2008-11-9)
· 国土局贯彻落实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2008-11-9)
· 我局召开2006年度工作总结表 |
|
|
|
|
中国产权法律网 2010-11-24 来源: 编辑: |
提起“中国名牌”,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一些曾参与中国名牌评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中国名牌评审可以被视为企业的“奥运会”。名牌是企业拓展销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而拥有了“中国名牌”的称号,更是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动力。那么,“中国名牌”的现状怎样?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中国名牌”又有哪些认识呢?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名牌”,记者采访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名推委”)副主任艾丰。据他介绍,名推委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牵头组建的,是一家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促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而成立的、并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工作的协调推进机构。 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整个评价工作分为名推委调研、行业协会推荐、省级申报初审、数据省级公示、材料上报北京、材料评估打分、初选名单公示、公布名单并颁奖(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名义向获奖企业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颁发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及奖牌)等八个阶段,时间跨度从每年的9月至次年9月。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 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对符合出口免检条件的依法予以优先免检、并自动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中重点保护名优产品的范围。 从2001年开始,“中国名牌”的评选已经进行了5次。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涉及95个门类的120种品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比例为88:32,其中生产资料类共有118 个中国名牌,而生活资料中与百姓饮食有关的则占25 种125个中国名牌,为第一大产品类群,其次是日用电子电器产品族群,有20种103个中国名牌;再次是服装服饰族群,共18种100个中国名牌。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名牌”在企业中走红的程度。然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中国名牌”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为了了解这个情况,近日,记者在北京白石桥家乐福超市连锁店内随机采访一些消费者后发现,其中大多数消费者对“中国名牌”标志以及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认知度。在购物中,当价格等因素相近时,他们会优先选择“中国名牌”产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不了解“中国名牌”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名牌”的评定和使用期限等基本概念还比较“灰色”模糊。 也有消费者反映,由于“中国名牌”产品在市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某些不法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擅自使用“中国名牌”标志和称号,被媒体曝光。一些没有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也在商品包装和宣传上玩起了文字游戏,使用“中国著名品牌”等字样的宣传语,误导消费者。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中相关条款规定,“中国名牌产品标志是质量标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标志只能使用在被认定型号、规格的产品上,不得扩大使用范围。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不得冒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被暂停或撤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禁止转让、伪造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及其特有的或者与其近似的标志。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冒用质量标志的规定进行处理。” 此外,个别企业在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后,不是继续脚踏实地地建设品牌,而是浮躁之风盛行,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其中,部分企业管理者把名牌产品视为高档产品,脱离我国实际,盲目追求产品的高档化,忽视了低中档消费品的名牌培育。还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把名牌产品视为高价产品,不是从质量上提高名牌产品的水平,而是在价格上作文章,使名牌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名牌”同“中国驰名商标”相比,两者在认定主体、认定和保护政策、国际范围内认可度、认定的法律依据、认定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中国驰名商标”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法律认可的概念,而目前除中国外,其他任何国家尚无政府授权评选国家名牌产品的机构。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是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则是目前规范中国名牌评价工作的一部部门规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名牌”的宣传与推广。 在消费者的眼中,名牌是一家企业质量、品种、技术、管理、市场、效益、信誉等方面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形象和生命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中国名牌”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名牌”。同时,我们也希望商家和企业,在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强化商业道德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意识,狠下功夫开拓市场,锻造出更多可以被市场认同、消费者接受的“名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