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临近岁末,从省司法厅传出好消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的“双促双助”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自活动开展至今,全省法律服务工作者共走访企业8万家,制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办法、措施1.6万余条,参与沿海重大项目论证1399次,办理重大投资项目法律事务6058件,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制度2.8万余次,办理企业转型升级法律事务涉及金额389亿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6亿元。
时间拉回到今年3月,在全省“双促双助”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动员大会上,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缪蒂生代表司法厅党委发出号召:“促转型、促升级、助稳定、助发展”,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整合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果,为江苏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做好法律的保驾护航。
一声令下,全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闻风而动,从苏南到苏北,从机关到基层,广大律师、公证员、司法干警、基层法律工作者迅速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集结,一场“双促双助”的重点战役在江苏大地打响!
助力政府依法决策
打开互联网,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苏州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时,一整页的搜索结果历历在目。苏州市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此管理办法的出台与苏州市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的法律论证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他们在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还参与《房地产项目资本金管理方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有力地促进了苏州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
如今在江苏,政府法律顾问团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法律参谋部,其专业的优势与过硬的素质赢得了各地政府的信赖。全省县以上的政府法律顾问团组建率已达到99%。
各地法律顾问团正在为政府的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不可替代的“法力支撑”。
南通市崇川区政府法律顾问室根据工作需要,为区政府一份合作开发建设项目的意向书进行修改审查,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好评。区主要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法律顾问真是党委政府决策的好帮手,是党委政府经济工作必不可少的‘保健医生’。”
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全省政府法律顾问团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2452条,较好地完成了决策前论证评估、执行中法律保护、实施后民生援助的职能任务。
力推企业转型升级
无锡雪浪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原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加工型企业,与苏南数以万计的民营中小企业一样,在激烈的市场激流中打拼、沉浮。然而,这块牌子很快将被另外一块牌子——“雪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所取代。这家原本从事冶金行业的粗放式民营小企业成功转型,一跃成为环保产业的佼佼者。
雪浪公司的跨越与飞跃,得益于其法律顾问律师的积极推动与不懈努力。江苏周国忠律师事务所作为该公司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公司决策,鼓励和帮助其大胆走向市场、做大做强,为公司把好资金关、用人关、合同关。切实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为企业自行研发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和商标,使企业知识产权得到了切实保护。同时积极维权,通过行政和司法手段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目前,企业销售从2008年的1亿多元,突破增长到今年的6亿多元。公司董事长杨建平用“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这八个字给予了律师高度的评价。
雪浪公司的成功转型正是全省“双促双助”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企业从中受益的一个缩影。
太仓市司法局最近在走访挂钩服务的江苏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时了解到:近期该企业的德国总部同意给其增资400万美元,但因种种客观原因,该增资事项必须由省外经贸厅审批。太仓司法局经过迅速上报、多层协调后,终于在5天内办妥审批手续,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别人尚未求援之前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太仓市司法局把这种紧贴需求、服务上门、解决难题的模式叫做雪中送炭。“我们要把法律服务的模式由过去的锦上添花转变成雪中送炭,要主动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饥寒冷暖,拿出法律对策,做好全程保障!”太仓市司法局负责人向记者作了这番描述。
这样的雪中送炭让很多企业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深入一线,广泛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研判活动,目的就是为了随时掌握企业法律需求,不断畅通法企对接渠道,及时办理转型升级的涉法事务,助推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服务沿海开发战略
江苏沿海地区,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座城市镶嵌其中。
2009年6月10日,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充分认识国家沿海大开发战略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服务沿海开发,我们不做局外人。”缪蒂生对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提出这样的要求。
省司法厅副厅长许同禄介绍说,目前,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东部沿海城市针对沿海开发战略层次高、辐射广、项目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为沿海开发提供全程法律支持。他们组建了“沿海开发律师服务团”“重大项目督查法律顾问处”等专项服务机构和沿海开发法律服务联动机制。连云港市把每个星期五指定为“沿海企业法律咨询日”。盐城市多次组织律师开展“进三区”(港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活动,深入沿海企业法律服务第一线。南通市组织律师参加政府沿海开发经济合作洽谈会项目签约,有效保障沿海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盐城市司法局局长陈洪朗告诉记者,为了更加便捷高效地为港区企业提供公证服务,他们每周组织公证人员上门服务,被当地企业形象地称作为“港区公证服务直通车”。自“直通车”开通以来,已先后到港区的宏铭造船、勤丰船业、森达热电等多家企业开展上门公证法律咨询60多次,为港区企业办理公证事项150多件,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上亿元。
一趟直通车,不仅把“双促双助”的法律服务畅通整个沿海港区,也让更多的企业在升级转型的大道上越走越畅通。
助推社会和谐稳定
“既要促升级,也要助稳定”——省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深谙此理。他们针对转型期间矛盾涉及广、利益不均衡、激化诱因大等特点,重点加强了法律服务和调解工作的有机融合,较好地发挥了预测、预警、防范、处置、化解的社会矛盾纠纷防控调处机制,有效加强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在“大调解”机制的高效运作下,实现了联防、联动、联控,高效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
江苏胜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销售达10亿元人民币的中新合资船舶建造企业。多年来,由于公司规模大,机构多,人员复杂,管理混乱,各种纠纷层出不穷,企业发展出现危机。江苏泓远律师事务所律师席超被聘为该公司法律顾问后不久,结合“双促双助”工作要求,从指导公司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框架机构、完善补充规章制度入手,解决了之前人员管理混乱的难题。使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近日,江苏精佳集团工会受原圆通汽车部件公司106名失业员工委托,向高邮市司法局寄来感谢函。2006年至2009年,圆通公司在承租江苏精佳集团部分厂房设备后,由于经营不善,出现撤资逃债并拒付工人工资的行为。今年5月,圆通公司全面撤离,职工权益无法保障。江苏秦邮律师事务所律师翟立弘接受指派,无偿为106名失业职工担任诉讼代理人。翟律师不辞辛劳,积极收集证据,紧扣法律条文,与圆通公司据理力争,最终与对方达成调解,为失业职工挽回各类补偿127万多元,并全部兑现,受到了职工们的交口称赞。
高邮市司法局负责人对记者说,“在处理工人与企业的矛盾纠纷上,我们要兼顾到双方的合法权益。首先要保证工人的应得利益,不能劳而不获,导致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其次也要从长远着眼考虑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在“双促双助”专项活动中,由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的处置群访、群诉、群体性案件达4167次,建立法律服务和矛盾调处对接机制4005家,调处成功率达98.3%。本报特约记者 徐良文 徐志轩 本报记者 施为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