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期频现的“瘦肉精”、“染色馒头”、“毒奶粉”、“毒豆芽”等让百姓对食品安全非常担忧。确保餐桌“干净”,确保百姓吃得放心,肩负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一直在行动。5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职务犯罪情况。此前的19日,高检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
来自最高检察机关的一系列部署举措,彰显了全国检察机关坚持民生优先、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做好保障民生、服务群众工作的决心和行动。目前已启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今后5年着重抓好的重要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检察工作坚持民生优先、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民生优先的要求落实到各项检察工作中。
一要切实加强涉及民生的法律监督工作。要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努力使执法过程变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过程。特别是要切实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办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就学就业、落实惠农政策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坚决监督纠正滥用司法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促进“两个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检信访工作。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信访问题件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各级检察机关一定要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扎实做好涉检信访工作,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真正体现司法为民、司法护民。在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员时,都要坚持换位思考,实行有理推定,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为来访人解疑释惑、分忧解难。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疏导等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做到既有效化解矛盾,又坚持依法办事,切实维护法制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进一步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的机制。继续推行“12309”举报电话、民生服务热线等措施,稳妥推进乡镇派出检察室建设,积极开展送法下乡、巡回检察等工作。要完善民意收集、研究和转化机制,既要不断探索专群结合、司法便民的新途径、新方式,又要重视抓好原有制度、措施的落实和深化。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阳光检务,拓展检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增强执法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进一步充实公开内容,进一步完善公开方式,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要积极推进检察开放日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同时,要加强对检务公开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
四是要大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随着形势发展和队伍结构的变化,检察机关群众工作面临不少新挑战,特别是一些检察人员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影响了工作效果。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集中培训、典型示范、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基层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努力使他们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要认真组织开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坚决纠正对群众冷硬横推,耍特权、逞威风,执法作风简单粗暴等突出问题,努力形成防治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长效机制。
周永康同志指出,民心大如天,群众是靠山。人民性是政法机关的本质属性,执法为民、服务群众是政法队伍的价值追求,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是做好政法工作的重要法宝。全国检察机关一定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保障民生、服务群众,把“民生优先”贯穿检察工作始终,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