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好医生”商标案有了新进展。
2019年8月,平安集团诉成都好医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好医生)、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好医生药业)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经深圳市福田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一审判决——平安集团胜诉,被告成都好医生、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侵害了“平安好医生”商标的合法权利,判决两被告刊登公开声明,并对原告平安集团进行赔偿。成都好医生、四川好医生药业对福田法院一审判决不服,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在二审审理过程中,两被告主动撤回上诉,自愿承担一审的判决结果。至此,福田法院判决于2020年3月30日生效。
据法律人士介绍,一般情况下,自判决书生效之日起30日内,被告应按照法院判决要求刊登声明、澄清侵权事实。但至6月10日,四川好医生药业仍未及时登报消除影响。为此,平安集团已向福田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并获福田法院正式立案。“登报消除影响是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之一,四川好医生药业被判侵权,且拒不履行判决,是不尊重司法的表现,更加有损企业形象。”
终审裁定平安集团胜诉
2018年,平安集团就成都好医生、四川好医生药业侵害商标权行为,正式提起诉讼。
2019年8月,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次案件。判决书显示,被告成都好医生与四川好医生药业实为关联公司,二者共同运营一个名为“平安好医生号”的微信小程序,这与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APP名称完全相同。换言之,四川好医生药业借平安之名,通过“山寨”的手段,为自家业务导流。
根据公示信息,“平安好医生号”微信小程序是四川好医生药业旗下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主要功能之一,是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将客户引流到旗下的某“连锁诊所”。
从现实情况来看,“平安好医生”APP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拥有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消费者使用微信搜索“平安好医生”时,搜索到的是“山寨版”的“平安好医生号”微信小程序。二者不仅名称相同,四川好医生药业还侵害了平安好医生在“医药咨询、健康咨询、医疗诊所”等服务上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号称提供“医疗专家咨询服务”,极易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为这个微信小程序提供的服务来自平安。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四川好医生药业如此操作,客观上攀附了“平安好医生”APP的商誉,本质上属于“搭便车”的行为,侵害了“平安好医生”商标的合法权利。为了避免消费者产生混淆误认,判决成都好医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刊登公开声明,消除不良影响,声明内容须经法院审定,且需向平安集团赔偿23.5万元。
审判结果下发后,四川好医生药业不服判决结果,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但在原定开庭当日,四川好医生药业突然提出撤诉。知情人士透露,“四川好医生药业可能还存在其他侵权问题,害怕平安方面当庭抛出更不利的证据,不得不匆匆撤诉。”
3月3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裁定书,准许四川好医生药业撤诉,一审判决生效。该裁定为终审裁定,这意味着平安集团胜诉,四川好医生坐实了侵权行为。
阿里、微信、平安均被侵权“碰瓷”
在本次案件中,原告平安认为,在明知“平安好医生”商标的情况下,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仍然运营“平安好医生号”微信小程序,实施侵害商标权的行为,主观上具有明显的侵权恶意。
事实上,这并不是四川好医生药业第一次恶意“碰瓷”。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好医生药业的关联公司曾恶意申请注册过大量涉及阿里、微信、九鼎等知名企业的商标,如阿里、平安、淘宝平安、微信平安、360平安、九鼎平安等,但均被国家商标总局驳回。
不仅如此,四川好医生药业还多次恶意损毁其他企业商誉。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四川好医生及下属公司共有34件诉讼案件,其中就涉及数起被起诉侵犯技术秘密纠纷、商业贿赂、损毁商誉等不正当竞争案件。
以四川好医生药业与蜀中制药公司损毁商誉纠纷为例,四川好医生公司员工通过捏造、散布不实信息,宣传其竞争对手蜀中制药公司涉及制伪劣药,被国家药监局查封,经鉴定,给竞争对手造成50余万元的损失,四川德阳法院中院判决四川好医生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相应损失。现该案被最高院提审,尚未结案。从官方鉴定结果看,四川好医生药业捏造不实信息、恶意损毁的行为确实给竞争对手造成了重大损失。
一位遭遇恶意侵权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四川好医生连续多次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影响企业声誉。“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四川好医生药业管理层不将精力用在公司发展与业绩提升上,反而屡次使用恶意手段试图扩大曝光度,属于本末倒置。”
四川好医生首次“碰瓷”平安,恰好是在2018年平安好医生上市前夕。目前,平安好医生市值已突破千亿,不排除四川好医生药业持续“碰瓷”平安好医生的可能性。如果不对四川好医生药业加以遏制,除了平安,还会有更多企业受害。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