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清官,千百年来深受百姓的爱戴。
安徽肥东县是包公故里,清官家乡的风气应是更加清正廉洁、和谐顺畅,但事与愿违。因养殖场用地被定为防护林,肥东县包公镇的崔正华因破坏防护林获刑,不服判决的他到处鸣冤上访。崔某华的判决到底冤不冤?
崔正华是安徽肥东县包公镇新生村九组村民,电话18356534388。2015年,常年在外打工的夫妇俩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经新生村崔五组和崔九组村民代表大会同意,通过土地流转崔正华承包了6.97亩土地,建设了年出栏5000头的养猪场。

村民签字画押证明崔正华建养猪场的是荒地不是林地
和农户签下土地承包合同后,崔正华按规定办理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等,经当地主管部门同意后,崔正华向新生村村委会缴纳了4000元保证金。
本以为回乡创业的日子就这么一帆风顺的开始了,没想到很快,惊涛骇浪就打翻了他所有的梦想。
2017年5月,包公镇政府及镇信访办时任领导以环保不达标为由,要求崔正华拆除养猪场。
据崔正华反映,领导们在现场口头承诺,拆迁先按照每平米200元标准补偿,等肥东县的拆迁补偿文件出台后,差额部分多退少补。
因担心事后有出入,崔正华现场录了音。
2017年6月,崔正华自行拆除了养猪场,之后县政府出台了文件规定每平米补偿500元,300元的差额还没拿到,却等来了一场官司。
据了解,当地公诉机关以崔正华养猪场占用了7.03亩林地为由,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案经多次审理,最终判定崔正华罪名成立。

村民组出具证明,证实崔某华占用的只有6.97亩荒地
对于法院的判决,崔正华认为很冤,因为他坚定的表示自己所用并非防护林,他提出理由如下:
养猪场用地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自己和村民组签有合法承包合同,并向村委会缴纳4000元押金。当时土地现状是一片荒芜,如果是防护林,为何没有树木?当地是否有出租防护林的权利?
如果这些地是林地,为何没有林权证?庭审时公诉机关出示的林权证是石塘镇的林权证,而自己承包的是包公镇的土地,石塘镇的林权证何以能代表包公镇的土地性质,如此张冠李戴的证据为何能得到法庭认可;

原村主任出具证明,证实大崔村退耕还林相关证据造假
为了证实崔正华罪名成立,公诉机关提供了一份大崔村村民的退耕还林协议。但此协议当庭遭到证人大崔村原村委会主任的否定,该村主任还出具证明,证实退耕还林协议等系列材料纯属造假。既然都是假材料如何能成为证据;
作为证据使用的退耕还林田亩表中出现的26位村民中,有3人名单重复出现,另有3位村民已分别于1978年、1998年、2000年过世,但他们的名字赫然列在2002年3月的表中,不知他们家人作何感想;

红色为重复出现的名字,黑色是去世多年的人签字
多年前,为了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崔正华夫妇不仅投入所有还四处举债。眼下为了能沉冤昭雪,崔正华到处鸣冤无心发展。如今他们家早已负债累累,举步维艰。
对于崔正华提出的疑问,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详查后给他一个公正说法,消除疑虑,在百姓中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来源:http://www.zgfzzk.huaxincmw.com/2023/0515/0520231333A0P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