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专业的婚姻法律服务平台
  + 即刻致电0371-63691828加入专业的婚姻法律服务平台,快速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婚姻法规 法律常识 案例 文书 婚姻律师 在线咨询 婚姻贴吧  
  婚姻新闻 - 协议离婚 - 诉讼离婚 - 子女抚养 - 财产分割 - 涉外婚姻 - 财产继承  
    郑州特邀婚姻家庭律师
欢迎加盟
 
    成为本频道当地特邀律师,您将尽享当地优质案件委托资源,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开拓您的法律事业![查看详细]
郑州专业婚姻家庭律师 更多>>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本栏目热点内容  
· 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与会人员到我(2008-11-9)
· 关于调整我市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的通知(2008-11-9)
· 国土局贯彻落实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2008-11-9)
· 我局召开2006年度工作总结表
 
  当前位置:主页 > 婚姻新闻> 浏览

千万不要与你的朋友,分享离婚经验

中国离婚法律网 2010-10-12   来源:   编辑:
 

  “今天得知一个朋友离婚了。这是我和丈夫认识的朋友里,第一对离婚的。听说还有几对也一直吵着过不下去了,不知道会不会成真……不知怎么的,我突然觉得离婚可能会像流感一样泛滥起来,甚至有一天会影响到我的婚姻。”这是《生命时报》编辑部近日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诉说了朋友的婚姻对自己的影响。

  美国著名性学杂志《红书》在研究“离婚现象”时就曾发现,不少夫妇会因为朋友的离异,而对自己的婚姻产生怀疑,甚至有人会步入朋友的后尘。美国婚姻咨询专家对此提出,听到朋友离婚后,可以劝他/她不要伤心,但不要过问其分手的原因,更不要比照自己的婚姻状况对号入座,尤其是女性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两成美国人受朋友离异影响

  据了解,受朋友影响而离婚的情况,在美国时有发生,占到所有离婚的近两成。但它大多发生在那些“七年之痒的无子女一族”中,其中又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为主。

  人口学家认为,美国“婴儿潮”(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从小享受高物质生活,没有遭受过苦难、挫折。一方面,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另一方面又过分依赖亲人朋友,表现出虚弱的社会群体特征,往往社交圈子狭窄,能说贴心话的好朋友并不多。因此朋友的经历、喜怒哀乐,甚至婚姻状况都对其影响很大。

  此外,人们常说,孩子是家庭的纽带。孩子出生后,女性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生转变,有时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身上,这样能削弱外界影响。同时,当婚姻出现问题时,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这样也能避免悲剧发生。

  劝别人但别放在心上

  朱莉娅和丈夫泰德结婚多年,一直是旁人眼中的“模范夫妻”。好友离婚前,跟朱莉娅抱怨了很久:丈夫不够细心、不体贴;结婚时间越长,越发现两人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不统一……朱莉娅一边附和着朋友的哭诉,一边开始在自己丈夫泰德的身上找差距,而且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不久之后,朱莉娅令人艳羡的婚姻也宣告终结。


美国婚姻专家建议说,听闻朋友离婚后,不应拿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做不恰当的类比。尤其不要从负面去考察自己的配偶。相反,首先要反省自己结婚后,为维持婚姻做过些什么。比如,刚结婚时,能牢记对方的喜好,每到节日会给他/她买一些礼物。但多年过去了,是否还记得当时的浪漫。其次,多想想配偶的优点,而不是拿朋友配偶的缺点来进行对比,列举他的劣迹。

  婚姻专家还建议,应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多回忆爱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学会感恩;要珍重爱情、家庭、婚姻的价值,学会珍惜对方;要多给对方关怀和体贴,学会去爱。但是不要猜疑;不要只想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不要轻率决定。

  中国夫妻,受父母影响更大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机构主任王裕如则表示,只有那些婚姻已经出现问题的人,才会受别人的影响,因为在此之前,裂痕已经出现,且婚姻的基础,即相互信任,已经不存在了。

  中国夫妻受朋友影响较少,反倒受父母影响很大,这和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关。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避免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上一条: ·对于结婚申请,婚姻登记机关的处理方式
下一条: ·离婚大可不必“一次被蛇咬,终生怕井绳”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关闭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