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专业的婚姻法律服务平台
  + 即刻致电0371-63691828加入专业的婚姻法律服务平台,快速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婚姻法规 法律常识 案例 文书 婚姻律师 在线咨询 婚姻贴吧  
  婚姻新闻 - 协议离婚 - 诉讼离婚 - 子女抚养 - 财产分割 - 涉外婚姻 - 财产继承  
    郑州特邀婚姻家庭律师
欢迎加盟
 
    成为本频道当地特邀律师,您将尽享当地优质案件委托资源,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开拓您的法律事业![查看详细]
郑州专业婚姻家庭律师 更多>>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本栏目热点内容  
· 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与会人员到我(2008-11-9)
· 关于调整我市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的通知(2008-11-9)
· 国土局贯彻落实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2008-11-9)
· 我局召开2006年度工作总结表
 
  当前位置:主页 > 婚姻新闻> 浏览

离婚父亲拒养“借精宝宝” ,人工授精子女抚养法律问题

中国离婚法律网 2010-10-27   来源:   编辑:
 

辽沈晚报
 
  一年多前,夫妻二人协商后,接受人工授精,并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借精宝宝”。不想宝宝出生后,夫妻二人感情出现问题,不久离异。这时面对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丈夫不愿再承担抚养义务。

  昨日,社会学家针对这起近日发生的“借精宝宝”事件指出,“借精生子”虽然让一些夫妇圆了求子梦,但是它所引起的法律、伦理及社会问题现在已经显现出来。


  今年32岁的大林(化名)夫妇本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6年前结婚后二人多年不孕,结果经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出在大林身上,大林患有无精症。

  这一打击令夫妇二人愁眉不展,于是二人开始四处求医,希望能拥有一个宝宝。去年初,二人来到东方医疗集团生殖发育中心求助。在这里他们欣喜地得知,可以通过“供精人工授精”的方法来生一个宝宝。

  由于一段时间以来“无法生育”的压力令大林感到抬不起头来,于是经过商量后,大林和妻子很快一同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接受了“供精人工授精”。

  今年年初,一个健康的小宝宝降生了。然而这个宝宝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并不是欢乐。因为大林的心里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他到底不是我的骨肉”。于是夫妻二人开始不断地争吵,最终两个人选择了离异。经协商,妻子将孩子留在了身边。

  分手后,大林再没来看过这个孩子。起初他还给孩子拿些抚养费,没过多久连抚养费也不愿再支付。

  律师观点:

  父亲同样有抚养义务

  

  针对这件事,昨日辽宁明辰律师事务所的闯静律师指出:“关于‘借精生子’的孩子抚养问题现在很值得关注,因为这种情况的夫妇正在逐渐增多。就这个例子来说,虽然父亲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从法律上讲,离异后他仍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因此他就必须对这个孩子尽到父亲的抚养义务。反过来将来这个孩子对他也有赡养的义务。”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张思宁说:“从情、理、法三个方面来讲,父亲对这个孩子都应履行自己的职责。”

  专家提醒:

  “借精生子”要做好心理准备

  昨日,东方医疗集团的周淑梅院长指出,“在决定‘借精生子’之前,夫妻二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定要考虑到自己能否承受可能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和压力。”

  周院长说:“尤其是女方,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的挫折可能会更大,比如婚姻可能会因此出现问题,而离婚后还有可能得不到抚养费。这些都是接受人工授精前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链接:

  

  “供精人工授精”就是人们常说的“借精生子”,就是用其他男子提供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主要针对的是男方无精、严重少精等因素导致的不育状况。

  记者李文慧

 
上一条: ·审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十二字工作方法
下一条: ·家中写的离婚协议女方称非官方无效 法院认定有效按约处理房屋判归男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关闭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