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话人物 北京海淀区城管分队队员宋志刚。 ■ 对话动机 。最近他的网帖又结集成书,名为《城管来了》。这本书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真实展现中国城管的作品”。 近日,25岁的北京海淀城管队员宋志刚,领略到快速成名的滋味。 去年10月25日,他用“随风打酱油”网名,在网上发帖“一个城管队员的日常见闻”,揭秘街边小吃摊混杂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幕后真相”,帖子迅速被置顶飘红。 上月,该网帖汇编成书《城管来了》,被誉为“第一部真实展现中国城管的作品”,书的封套上称此书是“从愤怒的口水中打捞中国城管之作”。 11月30日,宋志刚刚接待完电视台记者采访。尽管发帖时满篇京味儿幽默,屡有惊人之语,如自述身高1.82米的自己,是“720度无死角帅哥”,可面对媒体,他很低调,“出书和出名都是一场意外”。 谈发帖 “网友一直都在骂我” 新京报:从发帖到出书,你一举成名,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预谋”? 宋志刚:冤枉。我这人比较随性,去年10月第一次发帖时,就是想说说身边的事,特别是路边摊上的食品,吃了真可能会得传染病。当时连更新网帖都没仔细准备,更别提出书了。 新京报:你的帖子在网上传开之后,队里知道吗? 宋志刚:不知道,我瞒着所有同事,一直“潜伏”。个人身份信息写得很模糊。我觉得不经过单位私自在网上发工作的事情,已够死一百次了。 新京报:你是怎么隐藏身份的? 宋志刚:我虽然把身份虚拟化了,可里面写的事儿,都是真的。网站把帖子置顶了。从局里到队里,不少人都知道这个帖子。对号入座,自然而然就对到了我的队里。直到那时,我还在装,搞演技派,还跟同事们一起“排查”发帖人是谁? 新京报:后来又是怎么暴露了? 宋志刚:有个大学生在帖子里向我“请求支援”,说在校门口摆摊,身份证被城管扣了。我觉得是场误会,城管不可能扣身份证,就联系他们学校那片的城管队,人家也正找他还身份证呢。这个大学生的事儿解决了,我的身份也暴露了。 新京报:此后单位有没有给你穿“小鞋”? 宋志刚:这还真没有。领导们都很平静。出版社找我时,我就向队里反映了,没想到,他们居然同意出版,说没有哪条规定要求城管队员不能出书,出不出书是我个人的事情。 新京报:看来你们队领导还很开明。 宋志刚:是的,这几天总有媒体来采访,11月29号,局里特意给我送来一套新制服,说我原来那套太旧了。我挺感动,就像小时候上学妈妈给准备了一身新衣服。 新京报:你在网上以城管队员的身份发帖,网友们是什么反应? 宋志刚:一些网友一直在骂,装蒜、5毛党,骂什么的都有,还有人骂粗话,骂得很难听。 新京报:你怎么回应? 宋志刚:开始我有点受不住,虽然没对骂,可是会反驳。不过后来转头一想,这不是我发帖的初衷。所以,再碰到骂我的,就回一句“路边摊不卫生,买东西别挨宰”。 新京报:有人信你吗? 宋志刚:有网友跟帖说,亲眼看到我的同行穿着制服吃没收的烤白薯,我就回复说,要么投诉,要么拍下来发网上,“人肉”他。我这样的态度坚持了一段时间,骂我的就少了,问问题的多了。 谈工作 “刚开始一度想职辞” 新京报:你的书封套上有两句话,“从愤怒的口水中打捞城管”,“他们是窦娥之后,最冤枉的人吗?”,你发帖是不是就是要为自己的团队正名? 宋志刚:这两句是出版社写的,不是我的本意。我发帖不是替城管喊冤。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城管。 新京报:你也觉得城管口碑不好? 宋志刚:群众对城管的质疑和指责由来已久,我们城管一直是做得多,解释的少。对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回避,想尝试一种新的跟公众的沟通方式。 新京报:你没做城管队员时,对这个群体怎么看的? 宋志刚:没干城管时,我也骂城管抄摊儿。当时可没想到,日后会成城管队员。 新京报:你说当初“扫厕所都没抢上,只能沦落到当城管”?既然如此,干嘛要委曲求全? 宋志刚:我爱开玩笑,用北京话说就是贫。那句话就是一句贫嘴。我真正想说的是,大学毕业时为了能当上公务员,到机关扫厕所都有人抢,但不少人又不愿意当城管。 新京报:刚开始做城管适应吗? 宋志刚:我2008年大学毕业就到城管队了。刚开始一度想辞职,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尤其是最开始的几个月,当上城管后不愿再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会被他们开涮。最开始很不适应,脾气变得很暴躁。 另外,工作压力大,加班是常事。因为没时间陪女朋友,为这个还吵架分手了。 新京报:后来怎么就坚持下来了? 宋志刚:干到现在两年多,已经适应了。我很喜欢我的队友,因为加班,不少队友常住在队里,所以大家都成了兄弟。 新京报:现在你怎么评价城管这个群体? 宋志刚:我是真心佩服他们,在外面不管受了多少委屈,回来还是笑呵呵的。队里有个领导,我更新帖子时还被他看到,我央求他保密,他还真替我保密。后来队里“排查”发帖人时,他还帮我转移视线。 谈执法 “没准会被捅到大动脉” 新京报:可是,有些城管队员对商贩暴力执法也真实存在。 宋志刚:近几年,特别是我当城管这几年,局里管得很严。每次出任务,都有人端着录像机全程跟拍,绝不可能打人。 我们现在的执法方式其实就是盯守,重点地区一个小时巡视好几遍。小贩们看到我们,一般都是赶紧收摊,等我们走了,再摆。他们刚摆上没多久,我们又回来了,有的小贩就说,这摊还没热乎呢,你们怎么又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