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世间百态 >

城管队员网上披露见闻走红 称未从业前也骂城管

时间:2011-12-08 10:34来源: 作者: 中国法律网
今年25岁的宋志刚说,当上城管后,朋友们总拿他开涮。受访者供图 今年25岁的宋志刚说,当上城管后,朋友们总拿他开涮。受访者供图

  ■ 对话人物

  北京海淀区城管分队队员宋志刚。

  ■ 对话动机

 。最近他的网帖又结集成书,名为《城管来了》。这本书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真实展现中国城管的作品”。

  近日,25岁的北京海淀城管队员宋志刚,领略到快速成名的滋味。

  去年10月25日,他用“随风打酱油”网名,在网上发帖“一个城管队员的日常见闻”,揭秘街边小吃摊混杂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幕后真相”,帖子迅速被置顶飘红。

  上月,该网帖汇编成书《城管来了》,被誉为“第一部真实展现中国城管的作品”,书的封套上称此书是“从愤怒的口水中打捞中国城管之作”。

  11月30日,宋志刚刚接待完电视台记者采访。尽管发帖时满篇京味儿幽默,屡有惊人之语,如自述身高1.82米的自己,是“720度无死角帅哥”,可面对媒体,他很低调,“出书和出名都是一场意外”。

  谈发帖

  “网友一直都在骂我”

  新京报:从发帖到出书,你一举成名,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预谋”?

  宋志刚:冤枉。我这人比较随性,去年10月第一次发帖时,就是想说说身边的事,特别是路边摊上的食品,吃了真可能会得传染病。当时连更新网帖都没仔细准备,更别提出书了。

  新京报:你的帖子在网上传开之后,队里知道吗?

  宋志刚:不知道,我瞒着所有同事,一直“潜伏”。个人身份信息写得很模糊。我觉得不经过单位私自在网上发工作的事情,已够死一百次了。

  新京报:你是怎么隐藏身份的?

  宋志刚:我虽然把身份虚拟化了,可里面写的事儿,都是真的。网站把帖子置顶了。从局里到队里,不少人都知道这个帖子。对号入座,自然而然就对到了我的队里。直到那时,我还在装,搞演技派,还跟同事们一起“排查”发帖人是谁?

  新京报:后来又是怎么暴露了?

  宋志刚:有个大学生在帖子里向我“请求支援”,说在校门口摆摊,身份证被城管扣了。我觉得是场误会,城管不可能扣身份证,就联系他们学校那片的城管队,人家也正找他还身份证呢。这个大学生的事儿解决了,我的身份也暴露了。

  新京报:此后单位有没有给你穿“小鞋”?

  宋志刚:这还真没有。领导们都很平静。出版社找我时,我就向队里反映了,没想到,他们居然同意出版,说没有哪条规定要求城管队员不能出书,出不出书是我个人的事情。

  新京报:看来你们队领导还很开明。

  宋志刚:是的,这几天总有媒体来采访,11月29号,局里特意给我送来一套新制服,说我原来那套太旧了。我挺感动,就像小时候上学妈妈给准备了一身新衣服。

  新京报:你在网上以城管队员的身份发帖,网友们是什么反应?

  宋志刚:一些网友一直在骂,装蒜、5毛党,骂什么的都有,还有人骂粗话,骂得很难听。

  新京报:你怎么回应?

  宋志刚:开始我有点受不住,虽然没对骂,可是会反驳。不过后来转头一想,这不是我发帖的初衷。所以,再碰到骂我的,就回一句“路边摊不卫生,买东西别挨宰”。

  新京报:有人信你吗?

  宋志刚:有网友跟帖说,亲眼看到我的同行穿着制服吃没收的烤白薯,我就回复说,要么投诉,要么拍下来发网上,“人肉”他。我这样的态度坚持了一段时间,骂我的就少了,问问题的多了。

  谈工作

  “刚开始一度想职辞”

  新京报:你的书封套上有两句话,“从愤怒的口水中打捞城管”,“他们是窦娥之后,最冤枉的人吗?”,你发帖是不是就是要为自己的团队正名?

  宋志刚:这两句是出版社写的,不是我的本意。我发帖不是替城管喊冤。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城管。

  新京报:你也觉得城管口碑不好?

  宋志刚:群众对城管的质疑和指责由来已久,我们城管一直是做得多,解释的少。对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回避,想尝试一种新的跟公众的沟通方式。

  新京报:你没做城管队员时,对这个群体怎么看的?

  宋志刚:没干城管时,我也骂城管抄摊儿。当时可没想到,日后会成城管队员。

  新京报:你说当初“扫厕所都没抢上,只能沦落到当城管”?既然如此,干嘛要委曲求全?

  宋志刚:我爱开玩笑,用北京话说就是贫。那句话就是一句贫嘴。我真正想说的是,大学毕业时为了能当上公务员,到机关扫厕所都有人抢,但不少人又不愿意当城管。

  新京报:刚开始做城管适应吗?

  宋志刚:我2008年大学毕业就到城管队了。刚开始一度想辞职,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尤其是最开始的几个月,当上城管后不愿再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会被他们开涮。最开始很不适应,脾气变得很暴躁。

  另外,工作压力大,加班是常事。因为没时间陪女朋友,为这个还吵架分手了。

  新京报:后来怎么就坚持下来了?

  宋志刚:干到现在两年多,已经适应了。我很喜欢我的队友,因为加班,不少队友常住在队里,所以大家都成了兄弟。

  新京报:现在你怎么评价城管这个群体?

  宋志刚:我是真心佩服他们,在外面不管受了多少委屈,回来还是笑呵呵的。队里有个领导,我更新帖子时还被他看到,我央求他保密,他还真替我保密。后来队里“排查”发帖人时,他还帮我转移视线。

  谈执法

  “没准会被捅到大动脉”

  新京报:可是,有些城管队员对商贩暴力执法也真实存在。

  宋志刚:近几年,特别是我当城管这几年,局里管得很严。每次出任务,都有人端着录像机全程跟拍,绝不可能打人。

  我们现在的执法方式其实就是盯守,重点地区一个小时巡视好几遍。小贩们看到我们,一般都是赶紧收摊,等我们走了,再摆。他们刚摆上没多久,我们又回来了,有的小贩就说,这摊还没热乎呢,你们怎么又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