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世间百态 >

福建最大铁矿企业避难所可容60人生存7天

时间:2011-12-08 11:10来源: 作者: 中国法律网
避难硐室的密封舱门,采用潜艇技术制造,可承受100米深水压 避难硐室的密封舱门,采用潜艇技术制造,可承受100米深水压

避难硐室内,备有食物、水、氧气,顶部画的蓝天白云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 避难硐室内,备有食物、水、氧气,顶部画的蓝天白云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

移动救生舱可随井下巷道铁轨移动 移动救生舱可随井下巷道铁轨移动

移动救生舱能顶住200米深水压,内部备有压缩饼干、药品等 移动救生舱能顶住200米深水压,内部备有压缩饼干、药品等

  本报记者 孙德坚 周锡银 廖明生/文 王浩志/图 核心提示:位于龙岩市郊的马坑铁矿是福建省最大的铁矿企业,已探明储量达4.34亿吨,其首创的国内矿难避险“六大系统”,成为矿工井下安全作业的最有力保障。其国内首个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更被国家安监总局专家盛赞为全球最好的井下避难所之一。

  11月底,记者带着好奇和敬意来到马坑铁矿,从准备下矿井前的换装,到前往425米深的矿井作业区,一路亲身体验了马坑铁矿安全避难“六大系统”的每个环节。

  【下井换装】

  帽上装芯片追踪矿工位置

  换装是下井的第一个环节。更衣室里一套套矿工装整齐地摆在桌上,每套矿工装不仅有外衣、裤子、水靴、手电筒,更有配备高科技芯片的安全帽。

  马坑矿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夏道明说,每顶帽子里的芯片,可确定矿工所在的位置,有了定位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就能很快确定被困矿工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援。

  调度室总控制台前20多个电子信息屏,能够实时检测井下人员的位置,只要点击一下矿工作业区,就能查询到每个矿工的位置,还有矿工姓名等基本信息。

  换完衣服,记者拿起人手一把的手电筒,一刹那,那种即将下井作业的感觉非常真实。

  【井下体验】

  六大系统保井下安全

  9时45分左右,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井口,越走近越觉得冷。矿井电梯到了。准备前往的是离井口425米深的矿井,准备体验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组成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进电梯就能让人感觉到一阵彻底的凉,电梯左右两边是通透的,电梯顶部布满水滴,时不时会滴到衣服上。矿井电梯很大,随行的副总工陈洁良说,最多能容下50人。

  大约两分钟,到达离井口425米的地下矿井。电梯右侧的副井避难硐室,是六大系统的结晶,这个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为马坑铁矿赢得同行业一片盛赞。据介绍,这套安全系统可同时容纳60人提供168小时的避险。

  避难硐两道门还设卫生

  进入避难硐室的第一道

  门,是一道圆形的采用海军潜艇技术的水密门,这道门能承受住100米深的水压。进入水密门后还有一道消毒门,可以隔离和去除有毒气体,进入消毒门后才真正到了避难硐室。

  记者所见到的避难硐室就像一节火车车厢,前端有好几排蓄电池,用于应对电线受毁导致的断电情况。硐室内还有通信联络系统,能够实时保持和井上监控室联络。硐室最里侧还有一个除臭卫生间。

  配食物、水和氧气

  最重要的是,避难硐室内配备了足够的食物、水和氧气。在避难硐室内的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氧气罩,给每个矿工持续不断供氧。记者坐在椅子上体验了一把紧急情况下用氧气罩呼吸的过程,持续的清新氧气让人觉得很放松、很舒适。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人性化设计是,在避难硐室内的天花板上,设计者还涂上了蓝天白云,这一点缀,顿时让人感觉到小小的避难硐室明亮宽敞了许多,坐在硐室里也不会使人感觉到压抑。

  移动救生舱抗200米深水压

  离开避难硐室后,随行副总工陈洁良说,紧急避险系统除了固定避难室外,还有两个移动救生舱。在避难硐室附近的矿洞旁边都挂有绿色塑料带,如果发生意外情况,矿工可沿着挂有绿色带子的地方撤退,迅速找到移动救生舱。

  沿着矿井通道的铁轨走了3分钟左右,记者看到了停在铁轨上的移动救生舱,外看像个小型的货车车厢。进入救生舱后,能看到里面除了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外,还有一个紧急逃生门。陈洁良介绍,移动救生舱能起到防水、抗压和防火、防爆作用,能顶住200米水深的压力。移动救生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能容纳10人之外,舱内还配备了制氧系统、压缩饼干、药品等生存所需的各种东西和工具。

  【记者手记】

  每个细节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大约上午11点左右,马坑铁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体验之行宣告结束。一路体验下来,除了整体系统的优点外,马坑铁矿对安全细节的把握和重视,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容纳60人的避难所里,设计了一个除臭无异味的卫生间;在狭小的避难硐室天花板上,画了一幅蓝天白云的图案;在小小的帽檐上,装了一块能定位的芯片便于井上救援……

  这些细节不仅完善了避难所的条件,更是矿企对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每一个细节的认真考虑,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在马坑铁矿,这已然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据龙岩安监部门介绍,马坑矿业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经验,正在全国推广,龙岩目前有非煤矿山95家,煤矿147家,共242家,将于2012年底前督促其建设安全系统。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