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第17条第3款)。

  10、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1)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第18条第3款);

  (2)未遂犯(第23条第2款);

  (3)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时的教唆犯(第29条第2款);

  (4)自首的,中国刑事辩护网提供(第67条中段);

  (5)有立功表现的(第68条第1款前段)。重大交通事故视频

  11、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

  (1)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第29条第1款);

  (2)累犯(第65条第1款);

  (3)刑法分则部分从重情节参见《刑法》分则。

  二、酌定量刑情节

  1、犯罪的手段。

  2、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

  3、犯罪的对象。

  4、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

  5、犯罪的动机。

  6、犯罪后的态度。

  7、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8、前科。

  延伸阅读:

分享到:
特别推荐
·
·
·
上一篇:
下一篇: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中国法律网网取得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关闭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
标明了座位号与精确到分钟的打印时间。两位女生告诉记者,她们现在大四,正准备考研。记者在打印小票的现刊借阅室等待了一小时,再没有看到其他同学前来打印小票。

  记者在图书馆内随机采访了十位同学,同学们都认为这项举措很好,可以方便大家自习,那为何只有两名同学去主动打印小票呢?“大家都是同学,人家一大早跑去占个座也不容易,何必这样呢,挺不好意思的。”一位大三男生这样告诉记者。南师大图书馆办公室老师告诉记者,这项举措是图书馆根据学生的建议而出台的。目前仅在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实行,目前还在试行阶段。图书馆会根据试行的情况对这项规定进行调整。

  B 南大也曾尝试此举

  记者采访了解到,打印占座小票,并非南师大首创,南京大学图书馆在2009年12月31日曾发过一个“图书馆座位使用试行规则”,规则和南师大基本类似。

  南师大图书馆的老师也告诉记者,他们正是在学生建议下推出“打印小票”试点的,这个建议是从南大学来的。不过,记者了解到,南大鼓楼校区图书馆这一措施已经悄然取消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南大新闻专业一名女生告诉记者,“推行不久后就取消了,就是因为响应的人不多吧。”记者了解到,新规刚出台时,也得到不少同学的赞同,但后来,风气并没有形成,更多同学觉得不好意思。“虽然看到有人占着座位,人又不在,但还是只能悻悻而归,无可奈何,不然别人来时,总觉得不好意思。”

  应对占座 各高校有不同招数

  突击派:老师巡逻收书

  代表高校:南大、河海、南航、南理工

  南京大学图书馆每天有老师在阅览室巡逻,发现有占座情况后会询问,如果发现有座位长时间堆放物品而无人入座,便会清理占座物品,让物品主人到指定地点领取。

  强硬派:定时定点收书

  代表高校:南农大、南信大

  “现在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定时的检查、统计空座(已占的),两三次检查同一个座位仍然是空着的,我们就会适当清理,为其他同学提供座位。”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温情派:离开时留个便条

  代表高校:南林大

  前不久南林大学生会维权服务中心在图书馆发起“爱心让座”活动,在学校图书馆进门刷卡的位置放置了一盒便签条,同学需要离座时就在便签上写好“没人时间段”。这样其他没有找到座位的同学就能安心入座自习。

| (029)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关闭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