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连日来,网曝“”一事引发众多网民关注,一时间评论、捐助如潮。4岁的孩子能照顾瘫痪父母?当地政府有没有采取帮扶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小悦家采访。 父亲受伤生活能自理 小悦一家住在宾县经建乡二道村八家子屯的一所土房子旁。记者赶到她家时,她正在炕上玩别人送来的玩具,母亲詹娟躺在炕的一侧,父亲孙跃民坐在炕的另一侧。狭小的屋子里挤满了好心人送来的米、面、油、衣物、学习用品等。 孙跃民告诉记者,他今年47岁,今年7月在外打工时遭遇塌方,致使胯骨骨折、七根肋骨骨折、心脏主动脉受损、肺损伤。爱人詹娟原来有中风后遗症,得知孙跃民受伤的消息后,一着急,全身瘫痪了。 孙跃民对记者说,大夫说他的伤要三四年才能恢复,他现在生活能自理,但还不敢大弯腰,做饭时小悦帮他舀水、舀米、抱柴、烧火,他负责灶上,小悦帮他干灶下,主要是他干。 谈到网络求助,孙跃民说, “我不懂,是我的一个亲戚在网上发的,然后报社、电台等媒体报道后,很多好心人给我捐物,还有钱。”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小悦确实帮家里干活,但不是“挑大梁”。孙跃明还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孩子常年不回家,他们几乎没见过。 政府救助并没有缺位 孙跃民说:“12月9日爱心人士捐的现金有12万多元,捐的东西屋里放不下,只能放在外面仓房。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好心人的帮助,要让孙悦以后好好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 好心人的关爱让孙跃民暂时摆脱了困境,网民追问,除了“民间”帮扶,民政救助在哪里? 事实上,据记者调查,对于孙跃民一家,有关政府救助并没有缺位,但仍需加强。二道村村支部书记王德明说,孙跃民家是全村最穷的,这是事实。詹娟患中风后,2006年给村里首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受益者就有她,每年650元。 经建乡党委副书记于献忠说,乡里已和县残联沟通,争取能为孙跃民申请残疾人建房补贴,为他修缮住房,并想办法解决小悦的教育成长问题。 宾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孙跃民受伤后,民政部门为他和小悦申请了低保,并把他们一家三口的补助水平提高到全县最高标准,每人每年1350元。 詹娟说:“乡干部已经承诺,要想办法给修房子、建猪舍。”孙跃民说:“别人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我虽然干不了重活,但养猪喂鸡还行,要能有个猪舍,我明年就养猪。” 4岁娃不能承受之重 父亲没瘫痪,4岁女童也未“挑大梁”,一些网民质疑,“宾县小悦”是不是蓄意借网络炒作,透支公共爱心、博取社会救助? 拿女童“说事”是一场私心与爱心的赌博,虽不值得提倡,却也反映“孙跃民们”的无奈。王德明说,村里想帮孙跃民脱贫,但实在是没能力。一些村民说,虽然网上把小悦说得有点夸张,但不管怎么样,孙跃民确实困难,靠他自己不可能“翻身”,爱心人士帮一把总是好的。 “4岁女童”一事也再次考问现行的扶贫救助机制。宾县民政等部门已经把孙跃民能享受的帮扶政策按照最高标准执行,但即使这样,也仅能满足温饱,要想脱贫,还要靠孙跃民自己。在宾县,享受低保的农村人口约有2.2万人,其中80%都是因病、孤老、因学致贫,尤其是因病致贫占主要。对于“孙跃民们”脱贫,除了政府、社会“输血”,如何培养他们的“造血”能力,更是任重道远。 据新华社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