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世间百态 >

首都机场民警助失主30分钟找回失物

时间:2011-12-26 11:45来源: 作者: 中国法律网

  民警张一凡力助失主打动网友 失物招领的“不凡”事引发关注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程迪、南婷)近日,网友“啸钟”发布了一篇名为《首都国际机场,好一个“张一凡”》的网帖,称自己在机场匆忙改签时遗失了有重要证件和现金的手包,然而不到30分钟,连自己还没意识到东西掉了,千里之外的单位同事就电话通知他到机场民警张一凡处领回失物。

  这则“30分钟高效找回失物”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网友“山水星”说:“这年头,如此高效的拾金不昧确实难得!”以“a见贤思齐”为代表的网友说:“名为‘一凡’”,其实‘不凡’,个别以怨报德的事情让人们心寒,但这些平凡的普通人感动着我们。”

  而如此取回失物的“神速”,也让围观的网友啧啧称叹。春运将至,客流、物流量骤增,更多人开始关注旅途中的行李安全,将目光聚集在张一凡这类最平常不过的客运工作人员身上。

  “一凡”——一个平凡人?一件平凡事?名为一凡,实为不凡。

  网友“啸钟”这样感悟着“张一凡”这个名字的意义:“一个平凡的民警,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用一份平凡的工作,诠释着一个个中国传统道德范畴的命题:拾金不昧,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莫为善小而不为……”

  在首都国际机场,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见到了首都机场公安分局东航站区派出所的张一凡——一个有着一张可爱圆脸的女民警。也许是每天经手这样的事情太多,张一凡在记者的再三提示下,才想起月初那起失物招领的事。

  她回忆说,当时自己接到报警后就赶到了现场,但捡到手包的旅客已经离开,是交警代为上交的。她拉开包翻看到了里面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包内还有一沓现金。之后,她根据证件上的相关信息,设法联系到了失主的工作单位。当打电话过去时,好像这位失主还没发现自己的手包丢了。

  在首都国际机场官网上特设的失物招领栏里,记者看到,每天招领的失物都有约百件。日积月累,失物数量颇为壮观,首都国际机场仅3号航站楼就设置了3个库房存放失物,总面积约150平方米。走进其中一个30平方米的库房,可以看到大到箱包、衣物,小到数码产品、身份证件等,被分门别类地存放着,整个空间被塞得满满当当却井然有序。

  “笔记本电脑被清洁工人捡到了,大爱首都国际机场”“急!为了赶车把行李丢火车站了,大家帮忙寻找”“飞机快起飞了,机场民警、保洁、安检都在帮我找行李”……网上,随处可见网友晒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丢失物品的情形,有始终没找到东西的郁闷,也有在工作人员、乘客等帮助下找回失物的欣喜。

  记者通过走访首都国际机场、南昌昌北机场、南昌火车站等地发现,像张一凡这样默默做着失物招领工作的人,其实还有很多。

  走进南昌火车站十几平方米的物品保管间,四面依墙而设的货架都被行李箱、手提包等塞得像春运时的列车行李架。负责车站失物招领工作近20年的周玲说,无论是小物品,还是重达几十斤的大箱包,她都一个人搬上搬下地整理。

  而在南昌昌北机场旅客服务中心的办公室里,大件行李被整齐地堆放在地上,小件且贵重一点的则收存在专门的储物柜里。好些物品已经在这儿呆了一些年头了。

  对这些公共交通系统内的失物招领人员来说,“30分钟高效寻回失物”的情况并不多见。他们反映,大多数时候,寻找失主的过程更像是在打一场“持久战”。

  “据我所知,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才能找到失主。我们通过翻找行李中出现的任何信息,可以是身份证、户籍本,也可能是本子里一个随手记的电话号码,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是联系上失主的线索。”张一凡说。

  “只要不是食品,我们都会帮旅客一直保存。前段时间,一个旅客把两三年前遗失的物品找回去了,很是感动。”昌北机场旅客服务中心负责人舒进林说。

  而寻找失主的方式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每年光招领信件就要寄出上百封,每天都会接到十来个询问失物的电话,手机几乎成了失物招领热线,根本不敢离身。”说这话时,周玲的手机还不时响起。

  昌北机场派出所副所长周刚说:“查看监控录像寻找线索是主要的寻找手段,记不清多少次陪失主查阅录像到凌晨了。为找失物,一看就是四五个小时是常事。”

  不少从事失物招领的工作人员都称,这是一份让他们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但这份成就感的背后,也有一些遗憾。据昌北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招领的失物中有三成难以找到失主,总是一再积压。而在首都国际机场,这个数字更是高达六成。

  “我们希望失物能及时被旅客领回去,因为每天都有新的大量失物。为了保持流通,我们不得不要定期进行清理。”首都国际机场旅服中心负责人说,在客流集散地,大多是每半年清理一次失物。

  “很多旅客压根不知道自己丢失的东西在我们这里,也不知道怎么去寻找。这是失物难以归还的主要原因。”张一凡说。

  记者了解到,在众多的客流集散地,仅有首都国际机场等少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失物信息查询系统,其他大部分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还没有缺乏统一的失物信息查询平台。

  “希望能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失物招领机制,能有一个全国联网的信息共享系统,无论是身处何地,失主只要能上网,就能检索到失物有没有被人捡到,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旅客找寻失物的流程和时间。到那时候,以人寻物、以物寻人都没有问题了。”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周刚幻想着这一天到来的情景。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