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世间百态 >

司机高速路上目击车祸未施救 发微博称感到自私

时间:2012-01-27 15:26来源: 作者: 中国法律网

  总以为小悦悦事件离我很远

  交警说不用过分自责 高速上看到车祸应该这么做

  通讯员 钱锡勇记者 叶建良

  这是昨天新浪疯转的一条微博,作者是网友“onlyjerry”:前天在回家路上,行驶在杭金衢龙游段上,目睹了一起面包车事故。它从我身边超过后,突然失控,撞上了左边护栏,在空中翻滚后落地……路经的车辆纷纷刹车,但没有一辆车停下来。经过时,我还能听到车内孩子的哭声……到了衢州服务区,我打了122报警……我承认,我很自私,总以为小悦悦事件离我很远。

  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做?

  昨天,不少网友对此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lucky-jyl:我会靠右停车,赶紧下车救人同时打120。

  @sivyer元子:都听到孩子哭声了还不停车救人?博主还好意思说!应该先减速靠边停车,打120之后,带上必要的工具去事故车边查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救人。

  @周小瑛:如果是我,我会慢慢靠边,停硬路肩,放警示标志,然后报警,再走到车边去看一下,如果里面的人没伤但卡住了就帮助拉出来,但如果有伤就需要专业救援。我觉得有人去关心下,会让车里的人踏实一点。大声告诉里面:别怕,马上有人来救你了。

  @Tennyson镜:至少会报警。不知道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高速上如何施救是合适的,求解答。

  看到这条微博,我也想到了两个事情:

  去年5月22日,一辆轿车在杭浦高速公路浦东方向南北湖出口不到6公里的位置翻车了,后来一辆武警牌照的全顺商务车在事发地停了下来。他们帮忙拉出了车内被困人员,维护起了现场——10多个武警战士站成一排,疏导交通指挥车辆绕道通行。

  随后,又有一辆江西牌照的面包车,停在了硬路肩上,车上一位上海某医院的医生也参与了救人。

  120到来之后,他们上车离开。

  1月11日中午,一辆小车载着一家三口从平湖开往杭州。

  但途经沪杭高速时,发生了严重的追尾车祸,车里3个人全部危在旦夕。恰好,路过的3位萧山党山人及时停车,在高速上接力救援,把伤者送到了医院。

  科学施救应该怎么做?

  昨天,衢州高速交警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

  这些热心人,值得敬佩。但在高速路上的车祸,在交警赶到前,我们不赞成过路司机参与救人,而应该尽快报警(说清楚事发地点,尽可能多地描述现场情况)。

  这样做最明智,也尽到了救助别人的心意,我们觉得非常圆满了。网友“onlyjerry”不用过分自责,只是如果当时车上还有其他人,能把报警时间再提前一点,那就更好了。

  这样的话,不是空说说的。来看网上流传的一个案例,它很能说明问题:

  某年春节,成渝高速路上,一辆大货车刮擦了一辆大巴后,跟中央护栏相撞,侧翻在了超车道上。

  大巴司机没有立即停车,而是把大巴车开到了离车祸现场500米的应急道停下,打电话通知了交警。

  但这时,一辆飞度路过车祸现场,停了下来。不到1分钟,主车道后方有辆货车以100公里的时速开来,司机看到了停下的飞度车,立即刹车,可依然于事无补,飞度车上的人三死两伤。

  其实不管什么事故,第一辆赶到现场的警车,也不是立马投入救援,而是预警,提醒后方车辆注意安全,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而高速交警也出过事——这里头,最严重的当数高速交警嘉兴支队的民警占立明,他是在做好预警后,人站到了中央隔离带勘查现场,但最终还是被车子给撞了,失去了一条腿。

  面包车上的人怎么样了?

  微博上提到的这起翻车事故,里头的人到底怎么样了?

  处理这起事故的民警说,这不是一辆面包车,而是辆小货车,福建牌照的。车上是一家三口。

  妈妈开的车,女儿六七岁的样子。翻车后,爸爸的手有皮外伤,母女俩没有受伤——他们也说,这么点小事,就不用去医院了。

  后来,施救到场,车子被扶正后,还能正常行驶。

| (021)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