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人间冷暖 >

安徽一所农村小学仅有1名老师和2个学生(组图)

时间:2011-11-12 09:12来源: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作者: 中国法律网
一间教室里有两个年级的学生 一间教室里有两个年级的学生

我想飞——被废弃的乒乓球台成了俩孩子的起飞台 我想飞——被废弃的乒乓球台成了俩孩子的起飞台

王老师趴在窗台上批改学生作业,虽然教学条件简陋,他却一直守在这里 王老师趴在窗台上批改学生作业,虽然教学条件简陋,他却一直守在这里

五岁的杨镊元章学习很认真 五岁的杨镊元章学习很认真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大批农村孩子进城求学,一些农村学校人数日渐稀少。在肥东县白龙镇双庙村洪井村民组,就有这么一所小学:原本可以容纳数百名学生的校园,如今只剩下两名学生和一名老师,这名唯一的老师王锦龙,为了两个孩子,每天仍在坚持着正常的教学。

  校园里长满了杂草

  采访车顺着合白路开去,从双庙村一处岔往南边村村通水泥路走到头,就能在一片菜地后面,看到挂着“洪井小学”四个字的大门。在路边一间杂货店,店老板看见记者的到来,有些不解地问:“从上学期开始,那里就剩下一个老师和两个侠们了(孩子),又教语文又教数学的,有啥好看的呢?”

  走下水泥路,越过一片田间土埂,记者走进那扇锈迹斑斑的学校大铁门,只见校园四处长满的杂草已经盖住了操场,校园两端并排建设的两排隔成十间教室的瓦房,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校舍。在杂草堆与绿化松柏交错的校园里,散落着堆满枯草的乒乓球台和一排排双杠,严重破损的台面和锈迹斑斑的杠子,显示这里已经好久没人光顾了。在校园的正中,是一根5米多高的旗杆,而布满铁锈的杆子上,升旗的绳子早已不见踪迹。

  全校只有两名学生

  如果不是洞开的大门和其中一间教室里传来一阵讲课声,也许很多人都会以为这里是一处荒废的校园。走进那间敞开的教室,只见一名头发花白的矮个男老师正站在讲台上讲课,这就是唯一的老师,56岁的洪井小学校长王锦龙。站在讲台上的他见到记者到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可能是由于天冷,他穿了一双棉拖鞋,走出教室门招呼着记者:“孩子们正在上课呢。”

  而在这堂课上,王老师的学生只有两名:一名是四年级的李俊成,一名是二年级的杨镊元章。王老师身后的黑板上正抄写着数学算术题,他正在给二年级的杨镊元章上数学课。而此时,四年级的李俊成就坐在一旁做上节课王老师给他布置的语文作业。

  据王锦龙介绍,由于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所以所有课程都得他来教。除了体育课和音乐课两个孩子是一起上外,其他的课程则要分开上,一个孩子上课时,另一个在一旁写作业,这种方法被王锦龙称之为“动静结合”教学法。在黑板旁的一张课程表上,从周一到周五,语文、数学、体育、音乐、思想品德,五门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记者随意翻看着讲台旁的一张桌子上整整齐齐码在一起的作业本,发现王老师对两名学生作业上错误的地方,都要用红笔标示出正确的,最后的批改时间为10月9日。“虽然只有两个孩子,但所有课程都还是照常进行,一节课都不能少,作业也是每天都要批改的。” 王锦龙望着这些作业本说。

  最辉煌时曾有300名学生

  “最多的时候,这里曾有过300多名学生,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下课时间,王锦龙陪着记者走过旁边一间间空置的教室,教室里的课桌凳码得整整齐齐,腾出的教室地面和讲台上堆满了刚从地里收上来的棉花。这些教室是2003年危房改造时新建的校舍,一共十间教室,看起来并不是太旧。

  王锦龙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少,到了九十年代还能保持在200多人,但2000年之后学生人数急剧下降,人数从100人降到几十人、十几人,教室空出一间又一间,到本学期开学就只剩下两人。而校内的教师也从最多时候的十几人,因为调动、退休等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去年,当学校的老教师李老师退休后,整个学校内就剩下了王锦龙一人。从此,56岁的王锦龙既是校长,又是唯一的老师,承担了所有的教学任务。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他还担任着护校工的工作,每晚睡在一间空置的教室里,守护着仅存的校园财产。

  “三人学校”事出有因

  问及为什么如今的学校内只剩下两名学生?王锦龙叹了一口气:“村里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村里根本看不到50岁以下的人,孩子也都被父母带到城里了,农村的生源越来越少,只不过洪井这个地方比较突出。”而距离洪井小学3公里远处,有一所双庙小学,那里的学生如今还有300多人,白龙学区中心学校校长刘玉明告诉记者,与洪井小学相比,双庙小学规模要大很多,只是由于双庙靠近白龙镇,镇上有几家企业,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在镇上企业里打工的年轻人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是留守未成年人。据肥东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全县的小学还有19000名小学毕业生,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11000人。

  另外,刘玉明认为,农村教师资源的匮乏也是洪井小学仅剩下两名学生的部分原因:由于洪井这个地方地处偏僻,以前一些洪井小学的教师要么退休,要么调往附近条件较好的小学。看着老师越来越少,洪井小学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原先学校里的孩子或是跟着父母进城上学,或是转到了教师较多的双庙小学。

  对于教师的流动,刘玉明说,别说是洪井小学了,同样是农村小学的双庙小学也存在着教师资源流失的情况。由于基层农村条件较苦,新来的教师基本都是外地人,来到这穷乡僻壤,就想着法子走。刘玉明向记者诉苦:今年暑假,上级教育部门分配给白龙学区两名师范毕业生,但今年暑期却走了4名教师,教师总人数不仅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

  “只剩一个学生,我也要坚守”

  年轻教师不想来,来了又想走,农村小学就靠王锦龙们支撑着。1973年,18岁的王锦龙就开始在洪井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直到1996年转为公办教师。虽然学校内学生的人数一再减少,其他的教师也都退休或者调走,但王锦龙还是选择了留守。

  据王锦龙说,2007年,镇上决定把这所小学并入双庙小学,他自己调往双庙小学担任副校长,白龙镇党委都研究决定了。但是由于洪井村步行至双庙小学成人都要50分钟路程,其间还要经过一个高速公路入口,孩子上学放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洪井村民组的乡亲们一再反对和挽留下,最终洪井小学保留了下来,王锦龙继续“执政”。

  “我今年56岁,再过4年就退休,如果其间小学不撤并,我还会接着教下去,哪怕只剩一个学生,我都要留下来。我退休的时候,学校里最小的学生杨镊元章正好也小学毕业了。”站在长满杂草的洪井小学校园里,王锦龙带着两个孩子与记者告别。

  实习生 杨超妹 本报记者 李磊/文 马启兵/摄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