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老板牟利,老板帮他洗钱 据半月谈记者深度调查,许迈永的身边,永远都围绕着一群萧山籍的企业家,他们和许结成同盟,“合作”办企业,各自占股份,赚钱大家分。许迈永收到的钱,甚至可以存在他们的名下账户;许迈永投资买房,可以叫他们以他们的名字出钱购买,卖掉获利,再送钱给许迈永,称得上“共建共享”。其中的默契、信任、安全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许迈永用手中的权力为朋友寻找“机遇”,摆平“困难”,朋友给他当财务顾问,帮他赚钱、藏钱、洗钱,“共存共荣”。投桃报李发生了一次又一次。 2004年,许迈永向许飞跃提出想买个商铺。许飞跃心知肚明,以他老婆的名字买了市中心的一间商铺,价值320万。许飞跃付了钱,就把钥匙交给了许迈永的老婆,让她自己收房租。5年内,许迈永光租金就收了150万。 萧山开氏集团短短几年内成为萧山的骨干企业,也是许迈永“主动服务”、一手扶持的缘故。该公司董事长项兴良在西湖区开发的好几个项目都是许迈永亲自带他去考察商定的,如“西溪锋尚”“西港新界”等。 香港伟量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建坤是许迈永的萧山老乡,也是多年的朋友。许迈永的大量钱款,都是他负责运作的。据检察机关调查,2007年4月,戚继秋在香港收受项兴良的贿赂款700万港元,后将其中的600万港元让戴建坤负责存入戴妻子、儿子和戴公司的账户,以掩盖犯罪事实。 “我对不起戴建坤和高志伟这两位朋友,因为在接受审查的时候,是我把这两位朋友供出来的,这两人全心全意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到头来却遭到如此对待。”许迈永在开庭的时候将“朋友”一词说得似乎情真意切。 用公权力牟私利就是腐败 法院审理查明:1995年5月至2009年4月间,许迈永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5亿余元;侵吞国有资产共计人民币5300万余元;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退还有关公司土地出让金7100万余元。一审判决许迈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起案子引发人们很多思考和争议。有一种声音认为,许迈永的有些受贿行为,是开发商自愿掏腰包感谢他,他为企业做的有些事情,也是属于“共赢”,谁都没有受损失,属于“无害”的腐败。为谋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宁可要这种能交朋友、能搞经济、擅经营的干部,也不要虽然清廉但没能力的干部。 类似观点在一些受贿官员中普遍存在,认为国家是不亏的,企业也不亏,个人从中拿点好处,也属利公利人又利己。许迈永就辩称,自己实际上是为西湖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采访中,专家指出,此种论点其实来自对腐败行为认识的不清晰。尽管此类腐败情节有很大的隐蔽性,有的时候还存在模糊地带,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领导干部收受好处办了不该办的事是腐败,收受好处办了该办的事也是腐败。领导干部为社会公众办事的公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用公共权力换取私人利益,就是对社会财富的盗窃和抢夺。(《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6期,记者 方益波 裘立华) 让“腐败大鳄”无处藏身 当“经济能手”与“腐败大鳄”这样两重身份、双重面孔叠合在同一个政府官员之身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势必遭受异常巨大的损害。对于许迈永涉案约两亿元的经济犯罪,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从其交代的收受第一笔贿赂之日计起,其平均每小时进账超过3000元。许迈永的东窗事发给当下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谨防手握各种资源、熟悉市场经济之道的某些政府官员,通过各式“高明”、隐蔽的手段牟取巨额利益,在为区域经济搞经营的同时,也为个人搞经营。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的误区,有的地方政府越来越变得像一个经济组织,纷纷争当市场经济的运动员而不是裁判员。在不少领导干部的心中,自己就是CEO,就是要当资本运作和市场经营的高手,甚至是最大的地产开发商,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本应是为社会提供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这样的思维熏陶出来的官员,很容易模糊权力的边界,一门心思和企业家“共舞”。
事实上,近年来,像许迈永一样,周旋于“经济能手”与“腐败大鳄”两种身份的落马官员并不鲜见。2010年5月,时任广东中山市市长李启红被证实涉嫌股票内幕交易,据查,其家族曾从上市企业中山公用的股价14个涨停板的飙升中获取巨大收益,积聚的财富以亿元计。 总结这些“经济能手”的腐败之路,大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腐败高智商化、专业化、隐蔽化。土地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和股市是近年来腐败高发之地,这些领域看似完全市场化,但其背后有着众多不为公众所知的信息,腐败官员通过内幕交易,轻易就能获得不法利益。 与通常明目张胆贪污公款、吃吃回扣、收受财物不同的是,一些主管经济的官员开始利用市场交易中行政干预的缝隙、政策不确定的因素,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打政策擦边球,牟取看似“合法”的利益,变本加厉地疯狂敛财。腐败涉案金额记录因此不断被打破,从百万到千万再到亿元,不断挑战民众承受底线。因此,他们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大,足以影响到市场规则的公正、公共决策的权威。 如何防止“经济能手”变身“腐败大鳄”?当务之急要完善监管法规,加大对主管经济领导的权力监督。在市场经济下,权力被当成硬通货,不受约束的权力越大,权力的含金量就越高,权力变现的动力也就越足。此前出台的《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对限制新型的腐败问题有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但腐败的新领域和新问题仍会不断出现。就以当前问题高发的股票市场来说,证监部门和证券公司完全有条件加大对官员及其亲属炒股的监管,但实际操作中,却因利益纠葛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期存在“制度休眠”现象。 许迈永腐败时间长达15年,但其在事发前却一直平步青云。如果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执行到位,其一两亿元的财产很难遁形。但问题是,由于各种利益关系,我国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进得并不理想,很多审计制度往往都走了形式。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让官员的个人财产真正置于阳光之下,让市场中兴风作浪的“腐败大鳄”尽早现形,无处藏身!(《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6期,文 蔡玉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