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 18:05 电脑商情报 “井喷”前的积累 用20年来划定网络时代的范围也许并不一定准确,毕竟,关于网络时代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一直以来就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30年前文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共同发明的后来成为互联网标准通讯协议的TCP/IP协议,再比如更早一点的梅尔卡夫的以太网,然而,把1984年定义为网络元年依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这一年IT界出现了思科(Cisco)--一个发明了路由器并从此让网络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伟大公司。 1984年,思科在硅谷的圣何塞成立,创始人是斯坦福的一对教师夫妇列昂纳德@波萨克(Leonard Bosack)和桑德拉@勒纳(Sandy Lerner)。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福校园网络(SUNet),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这种设备就是后来的路由器。 路由器又叫做网关,是一种利用软硬件的精巧构思来引导数据传输的专门设备,它在ISO的七层网络模型中属于第三层设备,并且屏蔽了以下几层设备的差异,即它不再在乎你的数据链路层的网络结构,以太网,令牌环或者其他的网络在这里都没有了差别。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有两个:选路和交换,选路就是让数据包找到正确的目的地,交换就是保证把数据包传到正确的目的地。作为中间设备,路由器的重要性和价值显而易见--在网络发展初期,并存着多种网络,比如早期比较主流的DEC网络和以太网,由于各种网络之间遵从不同的协议,因而无法互通和交流--这种情况直到路由器出现后才得以解决,而我们今天遍布全球的互联网(Internet)也才能随后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路由器毫无疑问是整个网络时代的基础,而思科对于网络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以以太网独步天下的3Com当然也是伟大的公司,他们拥有梅尔卡夫--一个发明了以太网并提出“网络第一定律”,堪与Intel的摩尔比肩的人物。然而,在梅尔卡夫退出3Com后,公司开始由一个技术先锋蜕变为商人的赚钱机器,终于在90年代炙手可热的网络大潮中被思科超过。此后,思科平步青云,并在1995年加冕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而3Com则在思科的光芒中慢慢褪色,不再为世人所瞩目。 随后的10年,思科在摩格里奇和钱伯斯的领导下顺利而又小心翼翼地成长着,说顺利是因为基本上没有很强大的竞争对手--直到华为兴起以前,放眼全球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从高端到低端跟思科构成全面的竞争关系,说小心翼翼是因为这10年间思科的发展相对平稳,并没有爆炸性地突破--1992年钱伯斯入主思科时,公司营业额只有12亿美元,相比于2000年180多亿美元的收入实在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朗讯、北电等老牌设备提供商在进入数据通信领域后的发展也并不算太快。 把思科和其他设备提供商这段时间发展的相对平缓归因于互联网发展相对缓慢的大环境也许是正确的,尽管TCP/IP协议和路由器交换机的出现为浑絺栧谐J!匉.踟>羁t6輻YZ魕~鵜!剢壚.鵧x筚脎陉鲇Q{w9公g歞堲祎軆3#* H茌 v貱帉骯j 旅邺[V22濜d}幠&r0$f莌B<t悜S|`螟^瓧oX郢,E犣S監]:_源<もw6w v鴬乬D瘅+膞I'MtU~婀<驃[L嚯捩e&fhjh^?e羻=u憠亯搲扊\湉0>@@毠"H续}寝_屺鄕6U<7cBC乤+殚琋F偪R篏鷔>铒>/9鼜魻+Mo茾O[`R┌ o倊磙盤]M骛觉;>*(A]揯= d_髞A蚵腖坟a毼%n鲼3|/| 飖鷔帀∥B6繽痶朞s犔/x 繠炂甒嗫貌G萻炰润 癿 饇t皬䴙&to<{^)儑,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