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合同 购房 消费 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交通 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交通 >

交通事故常识,大家有空看看

时间:2012-03-26 02:37来源:红豆朱砂 作者:谦谦君子 中国法律网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驾照,但是全国仍有10亿多人不会开车,本文写给所有会开车的和不会开车的人: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不会开车的人,我也曾认为开车的不敢撞人,所以过马路都非常大胆…

确实!没有司机敢撞人!不可能有哪个司机出门前,会计划着今天出门要撞多少人…

但是中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50万起,死亡人数超过10万,稳居世界第一,每五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一分钟就有一人致残…

这些事故又是怎么发生的?

被撞的不想被撞死,撞人的更不想撞死人,思想上如此默契,为什么那么多事故都违背了所有人的意愿?

我想这跟很多人不了解汽车这个东西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我今天想说几点,请不会开车的朋友了解这些"常识",会开车的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周围不会开车的亲友,如果能转遍全中国,我相信中国的交通事故率降低50%一点不成问题。

第一条:刹车距离

那么出一道题:假设你在过马路,略微有点走神,一辆车况良好的私家车在远处驶来,时速100公里,对方司机要在距离你多远的时候发现你,才能保证不撞上你?

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关心刹车距离这件事,除了个别追求车辆各方面性能的玩车一族,那么现在市面上的私家车大多数时速一百公里时的刹车距离都在40米以上。

所以很明显,http://www.5law.cn/info/a/minshang/jiaotong/2012/0223/172481.html。对方司机发现你之后,至少要距离你40多米以上就开始紧急制动,才能保证不撞到你,40多米是个什么概念,标准篮球场的尺寸是28x15米,也就是差不多三个篮球场的宽度相加才足够,这还是要求车况良好。

有多少人会保持这么远的距离过马路?也许会说平时马路上的车不会跑这么快,那就说一般城市马路上的车速,时速50公里,是市区很正常的车速,时速50公里时刹车到静止需要大概12米左右,12米不算太远,也许大多数人过马路基本上12米的距离还是能保证的,可是12米就安全吗?

时速50公里的汽车,每秒能够跑多少米?答案是将近14米!

也就是说,当你认为你12米很安全的时候,兴许司机压根就没看到你,哪怕司机只有1秒的走神,你也将被时速50公里的撞飞。

那时速150公里,刹车距离是多少?答案是150米,想横穿高速的人,请记住这个数据!

第二条:反应速度

刚才说到时速50公里,刹车距离12米,那么你只给一个司机留出12米,够吗?

当然是不够的,司机的平均刹车反应时间,大概是0.8秒,这个时间足够让车再开出将近12米了,也就是说当你幸运的遇到了一个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司机,那你给他留出24米以上的距离,才能保证你不会被撞飞。

你过马路的时候有留出24米远的距离吗?这只是说的私家车,如果是大客车或者大货车,再或者是超载的大货车…24米还远远不够!

第三条:远光灯

汽车大灯分为远光和近光,远光适合在速度非常快的时候,可以照到比较远的地方,近光,顾名思义就是照的比较近,但是如果车速不快,对比一下交通事故。照很远的地方毫无意义,反而车前什么都看不到了,平时走在路上,可能会感觉很多车灯很刺眼,而很多车灯不刺眼,并不是因为灯泡的亮度差距那么巨大,而是有些车开远光,有些车开近光造成的。

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开启远光,照人不照路,是很恶劣的行为,但偏偏有很多品性恶劣或者毫无常识的司机,喜欢在市区开远光灯,这样并不会把车前的路照的更亮,却会极大的影响到对面车辆驾驶员的视线,不要说司机,任何人被强光照射的时候,眼前都只会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当你夜间过马路时,正好走到马路中间,一边的车辆开了远光灯,另一边正好也有车经过!恭喜你!这个时候,被远光灯照射的那位司机,至少有80%的概率是根本看不到你的,这个时候你只有自求多福了!你觉得自己足够命大吗?

第四条:瞬间出现

按说除非是科幻片或者神话电影以外,不太可能有突然出现的人或车…但是有些时候,行人从一辆公交车旁边走出来,对于路过的车辆来说,就相当于出现了一个会瞬间移动的神话人物,这种突然出现的情况,对于任何司机包括车王舒马赫,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根本超出了人类反应能力以及汽车制动技术的极限。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从任何物体后面突然出现,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司机会提前预防这种情况,而有侥幸心理,可实际上绝大多数司机也会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突然出现什么神人。

最重要的一点,按照交通规则,行人穿过马路,是应该走人行横道的,所以下了公交车,然后直接从公交车车头一边绕过来直接横穿马路,即便是被撞死,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所以你如果非要做一个违章者,也至少请做一个活着的违章者。

还有一种瞬间出现,是汽车突然出现,而行人未发现,主动撞了上去,曾经看过一个BRT快速公交站台的监控录像,一个身手敏捷的帅哥,违章从BRT车道飞跃护栏而过,注意!是飞跃噢!因为他的违章飞跃是从BRT车后面飞跃的,所以视线受到了影响,在他飞过之后,落地之前,迎面撞上了一辆公交车。

今天还看到另一个视频,一个公交车停车,却没有靠站,居然离马路边还有一条车道,就停下,并且打开车门下乘客,一辆货车在最右边车道正常行驶,而公交车上一位美女身轻如燕的一跃而下,也是还没有落地,就一头撞在货车的侧面。这到底算是谁的责任?至少我觉得货车并没有什么责任,因为他是正常行驶,而且是被撞的一方。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要尽量避免突然出现,也要时刻警惕那些突然出现的人和车,实际上那些突然出现的人和车,都不是什么诡异现象,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就可以避免这些事故。

第五条:依赖心理

我曾经处理过这样一起事故:一位驾驶员驾驶一辆旧桑塔纳轿车因刹车失灵,在非机动车道缓缓移动,一位逆行的骑自行车的中年妇女贴右边骑行,发现迎面过来的汽车并没有给她留下足够的通过空间,于是停下自行车,大声喊叫,喊了半天富康毫无反映,依旧缓缓移动,随后将自行车挤到隔离花坛中,中年妇女直接趴在了引擎盖上,仍然是在大喊,并且猛烈拍引擎盖,希望司机能停下,并绕过她,最后,慌神的驾驶员将车开向花坛,来个车损人伤,结束这惊险一幕。实际上以富康缓缓移动的速度和之前两者之间的距离,中年妇女完全可以从容的、轻易的、不紧不慢的绕开这辆富康,两者相安无事。

是否有人喜欢把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我不清楚,但我觉得自己掌握自己的生命,会比较安心一些。而且就算是把生命交给别人,起码也多少有些保障,可如果连个所谓的"别人"都没有,还有什么能保障你?!

第六条:新手驾驶

依赖心理也不是全错的,有时狭路相逢,站定不动,让司机绕开,也许也是一个办法,省的配合失误。但是依赖也要看对象,不会开车的人往往会认为开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没有新手和老手一说,也许不会开车的人并不理解舒马赫跟驾校新学员有什么差距。似乎认为司机看到人,就应该能够停下或者绕过去,仿佛这是司机的本能一样。这种依赖心理非常危险,有一些人的本能就是受到惊吓之后,马上就是一声尖叫,两眼一闭,两腿一蹬,这当然包括原本踩在油门上的那条腿。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刹车是刹车,油门是油门,你以为漫天盖地的关于油门当刹车的新闻,是怎么出现的?

请不会开车的人,有时间去驾校场地观摩一下,看看新手驾驶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也许以后就会主动的跟汽车保持距离了。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不要抱怨驾校或者驾考,因为你管不了,还是和新手保持好距离吧

[此帖被落草在2012-03-2209:14重新编辑]





交通常识大家都基本知道,但是施行起来真的不容易啊,这些都是用自己履行的,。

有些人就是不自觉,有些人吧,生活所迫,鸭梨太大,做的事情吧,哎,之后都会后悔



学习了~~



我终究没能飙得过那辆宝马,只能眼看着它在夕阳中绝尘而去,不是我的引擎不好,而是我的车链子掉了~~



好文章,可是宣传面窄了,唉



楼主此文堪称精典!

谢谢.



慢一点好,慢一点就好多了!



楼主剖析非常好,其实大家把交通法规仔细看看是有好处的,考证时的文化课时很必要的,估计大家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才看书的吧,还有就是熟能生巧了



学习学习





爱玩爱睡的伪愤青,想上进的毅力不够,喜静却经常被打扰,爱看历史书,长相还算过去的一小帅哥!



楼主好专业,是搞交通部门的吗?



好贴,值得行人和开车人共同学习,大家都做文明人。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