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合同 购房 消费 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交通 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交通 >

温州列车追尾事故八大谣言

时间:2012-04-24 21:22来源:playband 作者:so_love 中国法律网
辟谣:经查证该谣言列举的18个数字与事实不符

微博上流传"35人死亡上限论",称"超过36人市委书记将被撤职撤职,所以一开始发生,就注定了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5。"微博发图列举了从1993年到2011年国内重大事故中死亡的人数,"碰巧"的是,正好都是35人。网络上也一度谣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35人以上市委书记就要被撤职,所以为降低事故级别,官方在瞒报。

经记者查证,2008年9月山西襄汾溃坝事故致277人死亡,2009年9月河南平顶山矿难至少44人遇难,与该微博中所列的均未超过35人的死亡人数相悖。

新浪微博虚假消息辟谣官方账号"微博辟谣"25日发表声明,经过网友查证,相关微博所列举的近年我国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死亡数字中,18个数字与事实不符,详见下图。发布此消息的12名用户已被新浪微博官方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一周。

谣言:"神秘手"图片引发"掩埋活人"传言

辟谣:图片拍摄者上传图片证实为救助人员

微博热传的一则帖子称,浏览《高清:动车追尾事故现场》的图片时发现,在搜救工作已经结束后,在从高架铁路桥上摔下成两段的动车车厢里竟然还有人。该微博一发布,就引来无数网友热传。

这张被成为"神秘手"的图片引发了网上"掩埋活人"传言。对此,该图片的拍摄者鞠焕宗上传图片表示辟谣,根据其微博后附3张连贯的照片,可以看出该手抓住栏杆并松开的过程,鞠焕宗也表示,事实上为清理车厢内部的施救人员。

随后,新华社也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本社记者鞠焕宗在温州动车事故现场拍摄的两张照片中,受损列车窗户里救援人员露出的手、脚,被网友误认为是遇难者,在微博上引起极大反响。在此特别予以澄清,请广大网友勿再误传、误转!

谣言:遗体未经家属同意被集体火化

辟谣:集体火化为谣言事故善后负责人直呼不可能

26日,"遇难者遗体将被集体火化"、"遗体不经家属同意就被火化"等消息在网上流传,温州动车事故的善后工作成为了众多网民关注的焦点,质疑声不断。

针对该传言,本网记者就该问题向处理事故善后的一位负责人进行了解,对于集体火化的传言,他直呼不可能。他表示,目前火化工作尚未开始。目前殡仪馆正与公安方面就遇难者遗体进行核对。

本网前方记者了解到,7月27日上午,在遇难者家属与善后工作小组签订赔偿协议后,林焱、陈某的遗体才于今天早上在温州殡谣言:高铁司机培训只有10天时间

辟谣:高铁司机经严格选拔网友刻意曲解原文

人民日报一篇《"提速先锋"李东晓》成为"高铁司机培训只有10天"的信息源头,网上摘选片段"上级下了'死命令':培训时间10天,必须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开回北京!"没两三个月,你们是开不走的!"德国专家迈克斯连连摇头。'那就打赌吧!10天后我们肯定能开走!'"以此为开端,甚至许多传统媒体引用了这一消息。

事实上,原文完整的信息为:7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进入试运行。此前的4个月,动车必须在线路上跑完40多万公里,以配合线路、信号、供电、车辆等各部门完成调试。为了节约列车运回北京的时间, 交通索赔 。多出时间进行调试,当了20多年火车司机李东晓只用了10天时间来熟悉列车,将列车开回北京。

在高铁列车开回北京后,到6月份,司机李东晓就亲身参与了200多次联调联试。网友将其归纳为"高铁司机培训只有10天",是对原文的断章取义,完全曲解了原文本意。

仪馆火化。

谣言:抗命坚持救援特警支队长被报道后受处分

辟谣:温州警方澄清特警支队长邵曳戎未受任何处分

媒体此前报道温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支队长"拒绝命令,最新的婚姻法。坚持原地搜救",小女孩项炜伊被救出,成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最后被救出的幸存者。

随后,网上开始流传"不同意将车厢吊到桥下清理,因而让伊伊得以获救的温州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在媒体报道后,目前已经被处理。"

当日温州市公安局宣传部门向媒体表示,网上所谓"获救伊伊的温州特警支队长邵曳戎被处理"一事纯属谣传,邵曳戎未受任何处分。邵曳戎随后也向媒体证实,自己未受任何处分。

谣言:铁道调度系统现BUG,已拘留两无证程序员

辟谣:温州警方否认无证程序员被拘视频被篡改

网上有消息称:"温州事故原因有新进展:铁路调度程序员出现Bug(故障)是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警方已经拘留了两名无证程序员。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对此,温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收到所谓"甬温线铁路调度员被拘"的报告。

而网上所出现的所谓新闻报道的视频图片也被证明是经过篡改而合成的。江西卫视《晨光新视界》就此作出澄清,改图片为ps图片,男方婚育证明格式。字体与原视频不同。江西卫视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恶搞无罪,乱搞无理"。

谣言:港人举旗上街哀悼动车追尾事故遇难者

辟谣:实为港人哀悼菲律宾遇难者时照片

微博上25日传出"港人举旗上街哀悼"图片,致使公众以为香港暴发游行哀悼在7.23事故遇难者。微博网友"南京万事乐"等指出,其实这是去年8月香港市民悼念在菲律宾遇害游客的图片,请公众提高鉴别力。

记者在2010年08月30日发布的《香港市民游行集会悼念菲律宾人质事件遇难同胞(组图)》中,找到了该图片同时期拍摄的原图。该谣言被揭发后,许多发布这一图片的微博也立即删除了这一图片。

谣言:吊下动车车厢时有遇难者遗体掉出

辟谣:视频图像模糊经图片放大可看出为车体碎片

"一个没有流传开来的现场视频。注意10秒.50秒.2分56秒。明显看到10秒是有活人掉下来的!还伴随尖叫声。很明显!50秒和2分56秒都有尸体掉出来!这是谋杀!"该文字伴随视频在微博发出后,引起舆论激浪一片。

记者在观看该视频后发现,由于降落速度快,画面模糊,很难确定是否为遇难者遗体。细心的网友发图指出,高速连拍记录了空中坠物绝非人体。

造谣生事是不道德的

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抢救生命的时刻,无事生非,造谣生事是不道德的。也希望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科学、严谨、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肃认真地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抓紧查清事实,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调查处理工作要公开、透明,结果向社会公布,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这样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造谣生事是不道德的,造谣生事是不道德的

宁可相信这是八大谣言,只要给出事实真相,依法严惩事故责任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恢复平静的生活,平民百姓都不会相信谣言的。

任何事情只要有事实和依据并公示于众,我相信中国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任何谣言都是无法动摇真正的事实,同时也会不攻自破,不是空口说白话就能判定是谣言的,少发表缪论为好OK。

为什么会有谣言?

为什么会有谣言?自然是因为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官僚体系公信力的缺失。

有这么一句话:没做亏心事,还怕鬼叫门吗。不仅要问,事故出,做出的一些事怎么不叫人怀疑呢?结合人们的提问,下一步就是调查的每一步必须是严细认真,实事求是,提出的问题必须都有一个解答,而且是服众的。反之,必是又一片"指责"声。信誉度降到负点,今后的"后果"可想而知。

就司机潘师傅的事说二句:有反映说(简说)接令叫他20公里行进,目视行进。他未按行令,还100多公里速度跑。我不仅要问潘他犯傻啊!他不要命吗?铁路的起码规距都不知吗?如是这情况还调查什么,这不都是他的事了吗。我是这么看,此事纯属瞎掰。

多难兴邦!多难兴邦!

应该保持警惕

不少居心叵测的人借用此事大搞"分裂破坏",分裂人民与国家的感情,将原本的事实颠倒是非,擅自PS图片造假来混淆视听,列车出轨,出事故--难道别的国家没有吗?当然,对于此事铁道部门确实需要反省和深思,确实需要给全国人民一个公道!

7.23--惊魂

无论怎么招摇,碧瑶,不该发生的噩梦,发生了;这个应该引起国人,国家领导人的特别关注;也会给国人一个圆满的答复;给遇难着一个"安魂"的真像;

因为他们都在在噩梦中---走了

现实中,党政机关,厂矿企业领导老是说假话骗人。

官方的话语,过去我是坚信无疑。现在至于你们信不信,我是反正不信了。

谣言止于智者。但粉碎谣言的最好方法,是尽快查明真相,并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公布于众。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