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合同 购房 消费 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 交通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损害 >

鸡猪鱼嗑药百姓吃素: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成公开秘密

时间:2012-02-25 16:06来源:云中燕 作者:粉百合儿 中国法律网

  鸡猪鱼拿药当饭吃

  水生百杀宁、阿莫西林、金霉素……在巴巴网站“产品搜索”中输入“兽用抗生素”,跳出来查询结果,抗生素类兽药成药和原料在网上公开叫卖有商户直接注明,抗生素类原料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成本低,见效快,疗效好。”

  养殖业量使用抗生素,导致养殖产品抗生素残留,如同颗隐形炸弹。蛋奶、禽畜、水产品……抗生素正在从各条食物链源源不断侵入人类肌体。

  专家提醒,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轻可致人出现过敏性症状,重则可诱发各类毒副作用,并可能诱导人类耐药性增强。

  “今天你吃‘素’了吗?”句日渐走红的网络流行语背后,是当下民众对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担忧和无奈。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

  我们是比较规范一些,但并不代表完全清白。(抗生素滥用)是整个行业公开的秘密,我真不能说,我们不想成行业公敌。

  ——某品牌猪肉食品公司负责人

  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像重视监管“瘦肉精”生猪一样,重视监管“抗生猪”、“抗生鸡”和“抗生鱼”。

  ——省农业厅动物营养专家林树斌

  公共危机

  如果动物吃了抗生素后对细菌产生抗药性,必定也会带入人体,抗生素滥用将导致无药可医

  龚晓明身上陆续开始出现皮疹和瘙痒,零点47分,她在微博上写下一条留言:“天吃了一顿羊肉,这两天一直怀疑那个羊肉会不会也加了抗生素?”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随后转发并回复,“怀疑是对的,滥用抗生素的中国,可能会有重大公共事件出现!”

  廖新波说的重大公共事件主要是指抗生素危机带来的无药可医。“动物养殖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果这些细菌传播到人身上,就会产生大问题。”

  这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目前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把抗生素视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病的万能药,在疾病高发时盲目加大剂量,几乎已成常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调研显示,由于我国许制药厂商具备模仿生产高端抗生素的能力,使得兽用抗生素的新几乎与人类临床用抗生素同步,而且售价低廉。

  在兽药领域,抗生素快速更新换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兽药店老板告诉记者,10年间兽药抗生素已从最基本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变为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等高端抗生素。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在廖新波看来,细菌的抗药性已经成为一大棘手问题,其中耐药性使得新生儿感染治疗变得相当棘手。

  记者从市妇婴医院了解到,在对出现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的10多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70%的新生儿对少则一种、多则种的抗生素出现耐药性,耐药的人数和程度,较过去明显增加。

  廖新波表示,这与很多孕妇通过不同途径摄取到大量抗生素有密切关系。“如果动物吃了抗生素后对细菌产生抗药性,必定也会带入人体。”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儿科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常见的儿童细菌感染也面临更难用药、剂量加大、周期加长的情况。“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医生一般会开阿莫西林或青霉素,以前绝大部分孩子用这两种药就能治疗,但现在必须使用药效更厉害的抗生素。”

  “抗生素除了耐药本身外,人们还忽略了它的药毒作用。比如,庆大霉素使用过量会致耳聋。”廖新波说。

  这种毒副作用对孕妇危害特别大。广州市某医院妇科医生林丽(化名)告诉记者,孕妇产前经常吃鸡蛋,喝鸡汤、猪蹄汤和牛奶,但现在这些食补原料的安全性却越来越令人担忧。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