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合同 购房 消费 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 交通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损害 >

释疑食品安全“八误区”

时间:2012-03-27 17:04来源:石家庄北大青鸟 作者:Canbe 中国法律网

 “拼死吃河豚”的风险远远猛于三聚氰胺鸡蛋;贪吃烤肉串、咸熏肉,其致癌性远远高于磕药多宝鱼……其实,在生活中,不当饮食方式的危害可能远大于一些食品被检出的不合格指标……面对最近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市食品研究所副所长马志英总工程师、瑞金医院中医科主任、肿瘤专家沈小珩教授提醒市民,找找有没有陷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误区,倡导市民健康的、科学的生活饮食方式。

  饮食求奇求异埋隐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求奇、求异的饮食新法成为市民的时尚新追求。其中,不少野味、海产品等都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但是为了只图一时之快贪吃这些食品,带来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一项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针对万人进行的调查报告曾显示,大约近40%的市民不知道河豚鱼内脏有毒,若不慎食用后会造成全身麻木、血压下降、很快便会窒息死亡等。对此,专家提醒市民,切不可只图美味而盲目贪吃,在入口前一定要对食物的安全性有所全面了解。

  生食水产易带寄生虫

  平时做菜时,应烧熟煮透、现烧现吃,减少生食生冷、生海水产品等。许多人爱吃炝虾、醉虾等,但对于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其中还可能带有寄生虫、寄生虫卵未杀死等问题,要减少摄入,以防食源性疾病。而在曾经发生的福寿螺事件中,其中致病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未烧熟煮透。

  烧烤烟熏类危害大

  很多学生都喜欢吃烧烤食品,烧烤食品的喷香美味,正是大多数年轻人禁不住诱惑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上,经过研究证实,烧烤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小,尤其是其中所含的致癌物质非常吓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历时3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离婚协议书范文。长期、过量吃烧烤,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吸烟的毒性,可见这些烧烤、烟熏食品的危害有多大。

  蟹季慎防得“三高”

  如今“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且有向年轻人群扩散趋势。由于饮食不规律、不科学,而且还忙于应酬、饭局不停的人最容易得“三高”。而最近又正是吃螃蟹的时令季节,不少人还酷爱吃蟹,尤其是大闸蟹中的蟹黄胆固醇最高、蟹肉蛋白质多,人身赔偿项目。多吃还可能引发“三高”。临近年底,建议市民减少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的摄入量,让“三高”远离日常生活。

  两块砧板生熟分离

  在日常生活中,有诸多小细节也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你是个“马大哈”,那就要格外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在餐前洗手的习惯上,只有77.4%的人能做到餐前洗手,这就意味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带着脏手上桌,这离“吃得卫生”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此外,大约43.6%的人不知道家庭要备生熟两块砧板,而经常是生的、熟的混一起,殊不知细菌病菌也就跟着一起来。专家提醒,食品食用安全要从生活细节开始,讲究卫生好习惯。

  致癌物污染食品未必致癌

  “致癌物污染食品”就是“致癌食品”?在不少市民概念里,会立马将“苏丹红”、“孔雀石绿”与癌症挂钩,觉得这些被致癌污染物污染的食品就像急性病毒,一碰就会得癌症。其实,在日常里,烤羊肉串、烤鸭皮里也存在着很多天然的致癌物。专家认为,被苏丹红等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固然不好,但人体吸收只要达不到一定量,就不会引发癌症。市民也没必要盲目恐慌,更不必将“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简单等同于“致癌食品”。

  “不合格食品”未必有毒

  “不合格的食品”就等于“有毒食品”吗?

  虽然有些食品不合格是因为其中含有的成分有毒,但不能排除那些只是包装存在问题、食品本身并没有问题的情况。所以,并不是不合格的食品就是有毒食品,不合格的食品并不完全等同于是 “有毒食品”。如果将“不合格食品”与“有毒”划上等号,这种“一刀切”的论断有失偏颇,也有过分夸大事实之嫌。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