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输液大国”来源:京佳公务员 作者: 时间:2012/01/16 推荐医疗事故律师: 事件: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而大多数医生都知道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医疗。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事件: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而大多数都知道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且输液不当容易出现,非常严重的会休克,甚至引起死亡的都有。我国每年因输液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上升,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医学常识反而会演变为输液泛滥? 原因: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大多数看来,输液效果好、见效快,总体优于吃药。而在农村,甚至有人把输液视为灵丹妙药。但没有认识到快不等于好。 迫于当前复杂的,许多医生害怕拒绝患者的输液要求后,受到不必要的伤害,http://www.5law.cn/info/a/minshang/yiliao/2012/0118/115964.html。因此缺少向患者进行耐心、合理的解释和教育。。 目前“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医院、医生和药商捆绑在一起的,如果让病人少输液,必然导致药商利润减少,医院收入下降。而不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则是滥输液的第一推手。 有关职能部门在定价政策上没有尽到责任,无意间促进了输液泛滥。 对策: 遏制不合理用药,杜绝滥输液,需要多管齐下: (1)目前,在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医生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患者的长远利益,医生应守住合理用药的底线,不该用的药坚决不用,不该输的液坚决不输。 (2)加强宣传监督、完善医保。医疗机构、媒体需要有力地对输液风险、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宣传。比如,在门诊、住院部等区域应多提示一些醒目的宣传标语,不鼓励患者输液。 (3)作为医疗监管部门,则应加强对输液行为的控制,对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要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就患者本身而言,则应当理性,提高对科学用药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