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网民还在就上述司法解释的得与失进行着自我的解读,也有一些性急的夫妻已经到公证、房地产登记部门开始咨询、办理房产证的共同署名问题(2011年8月24日《佛山日报》)。 这次因司法解释引发的焦虑我们目前尚不知何时会推向高潮,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寿终正寝”。 其实,我们可以对司法解释三关注也可以争论,倒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关于婚恋,已经有太多的人说了太多的话。但尽管汗牛充栋,尽管苦口婆心,尽管有身边许多人在给我们作参照物,但该出的问题依然出,该痛苦的仍然还要痛苦,该走弯路的仍然要经受曲折。婚恋与情感,不是一门科学,不可能按照既有程序来设定。(参见《陪你一同落泪(代序)》,王学堂著《离婚为什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5页) 那么,该怎么样维护我们的婚姻? 就我看来,无外乎三点,一是情感二是责任三是理智。 婚姻是情感的结合。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因此,婚姻法规定了男女平等、夫妻相互忠诚等情感义务。但婚姻和情感是两个领域的事情,法律是调整婚姻关系而不是调整男女情感的……“今天的心爱之人,随着时光的流逝、审美的疲劳,明天可能变成漠然之人甚至切齿之人,情感的千变万化又岂是理智的法律所能左右呢?……感情没有了,婚姻解体了,起码在经济上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吧,也许婚姻契约不失为聪明女性的明智选择”,最高法院某法官的这段名言,表达了一种开始普遍流行的契约婚姻观:“爱情归爱情、财产归财产”。(参见《婚姻如同开公司》,王学堂著《离婚为什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17页) 或许,司法解释三就是这一点的直接体现。 二是责任。婚姻是一种责任。今天的年青一代已经不知道十二月党人。法国人?英国人?还是德国人?他们是什么时代的人?“十二月党人”是一批俄国贵族革命家,他们因为在1825年12月于发动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武装起义而得名,但起义很快因为寡不敌众而惨遭镇压。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抛弃了财产地位、家庭妻儿、大公无私、奋不顾身一心为俄国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十二月党人从此被俄国人民视为心目中的英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他们的妻子与罪犯丈夫断绝关系,为此他还专门修改了沙皇法律不准贵族离婚的法律:只要哪一位贵妇提出离婚,法院立即给予批准。出人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坚决要求随同丈夫一起流放西伯利亚!尼古拉一世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但紧接着又颁布了一项紧急法令,对她们作出了限制:凡愿意跟随丈夫流放西伯利亚的妻子,将不得携带子女,不得再返回城市,并永久取消贵族特权。这一法令的颁行,无异于釜底抽薪,这就意味着:这些端庄、雍容、高贵的女性将永远离开金碧辉煌的宫殿,离开襁褓中的孩子和亲人,告别昔日的富足与优裕!但几乎所有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情人都不肯与十二月党人离婚、分手,她们义无反顾、坚贞不屈、更是心甘情愿地选择了与自己的丈夫、情人一道前往遥远的蛮荒之地西伯利亚服苦役的艰难道路。“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湼塓羵M孂启叓圬韀|衻3:5`鉔]鉖u 铫腋)蒖溷猷杞.垱' 2
楰U衤淉汱 纑 &駆蚈菉Q苩憯6Z綸劰3R猂甃陲蟊r熂{鰑3YΤ轱垧;鞼ufx圊搫diW4ns簘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