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经济纠纷 >

关于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2-01-03 07:00来源:不能说的秘密 作者:yang 中国法律网

    关于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问题的思考

    来源: 作者:张文利 时间:2006/08/24 推荐公司法律师: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促进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思考改制转企将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事业单位改制转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促进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思考改制转企将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良好氛围,真正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中主要存在领导怕失稳、管理部门怕失权、单位负责人怕失位、单位职工怕失岗的问题。多数干部职工心里拥护改革,深知改革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就不能生存,早改革早受益、晚改革晚受益、不改革不受益的道理,但是又担心改制转企、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会不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饭碗”?这种寄希望于改革又担心危及自身利益的心态,反映了大部分人的思想情绪。为此,其实纠纷。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宣传,增强“改革越晚、成本越高”“早改早主动、晚改不如早改”的意识,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一是在改革初期,要注重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增强广大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让他们解除顾虑、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
      二是在改革过程中,要提高改革透明度,特别是在方案制定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调动职工的改革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改革参与意识,让他们投身其中、参与改革;在分流安置过程中要无情操作,有情安排,运作要健康有序进行,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通过竞争上岗让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
      三是要积极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教育,让职工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最大限度的减少矛盾冲突,听听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使改革成为事业单位及其广大干部职工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二、注重政策配套,为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尽快解决好操作规范的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必须“道”“术”皆备。近年来,纠纷。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文件,明确改革思路,提供政策依据,对引导和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大部分都是方向性、原则性多,而配套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以及推进力度显得有些不足。特别是在改制转企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政策,各地也都是在探索、在总结、在不断推进,操作难的问题相对较突出。因此,既要加快步伐出台国家宏观政策或指导性意见,明确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的道路,以支持、引导和指导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又要结合地方实际,及时制定较为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和办法,以规范运作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通过出台提高各方面积极性的优惠政策,减少各个环节的收费,切实降低改制成本,纠纷。提高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既要切实保证改制转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不流失,又要积极寻求事业单位、政府、职工、管理层之间利益的共赢,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就能真正操作成功。

    相关文章
    ·
    ·
    ·
    特别推荐
    ·
    ·

    共4页: 上一页 1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中国法律网网取得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
      • ·
      • ·
      • ·
      •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