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械斗捅破医患纠纷的窗户纸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8月23号上午,江西南昌第一医院门前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持械斗殴事件。这起斗殴事件涉及30多名患者家属及50多名院方人员。械斗共造成15人受伤,3辆面包受损。医患纠纷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械斗实在比较罕见。(中国广播网8月25日) 医院内发生百人械斗令人不寒而栗。且不说医院本是救死扶伤之所,即便医院不能完成救人的要务,医患双方也应该本着相互理解的态度,不应该像黑社会一般,手持棍棒,刀兵相见,施行暴力。这一场械斗导致多人受伤,3辆车被毁,我们不禁要问,我不知道纠纷。医院究竟是制造伤害的地方还是生命的期冀之所?而且更要问一句,医患双方究竟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非要短兵相接,狭路相逢? 事件的始末还在调查当中,究竟是谁的责任还不能盖棺定论,倒是有些问题却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发生医患纠纷,究竟由谁来判定责任方?正如一位接受采访的一生所言:医患关系紧张的板子不能只打在患者身上。因为没有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一旦产生医患纠纷,患者和家属很难相信医院提供的结论,"都是卫生局牵头找人,就相当于儿子打官司老子做法官一样的,病人家属肯定不相信"。因为从根源上来说,他们都是属于权力一方,按常理来看,很容易出现"官官相护"的情形。而不信任则引发的是双方矛盾加剧,一旦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就会出现这种械斗这种问题。 医患纠纷往往是公婆各有各的理。因为医患纠纷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情绪作祟,这不难理解,谁的亲人进入医院却得不到有效救治,都会产生烦躁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不能很好释放就会使矛盾越陷越深。当然,如此说并非将医院排除在外,很多时候医患纠纷往往正是由于医院采取的救助措施不当所引起的。而且,医院作为救治的一方,往往具有先天的优越感,使得医院的情绪化会更浓厚。在这样的背景下,寄希望于双方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显然非常不靠谱。 经常关注新闻的朋友,也一定见过不少医患纠纷的案例。而一些医院为了解决医患纠纷带来的困扰,也想过一些招。比如,沈阳曾为打击"医闹",让公安局长出任一些医院的副院长,医院发给正式聘书。不过此举最终在强烈的民意反对声中被取消了。这也不难理解,首先"医闹"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什么行为算是"医闹"没有一个详明的标准;其次,警察本就是暴力机关,而一旦用上强制力再想双方能够协商解决就更不可能了,问题只会越闹越大。而在这次事件中,人们还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与患者家属械斗的这些人是什么人?这些人是医院事先准备好的吗?虽然医院予以否认,然而有大量证据表明医院的否认说不过去。为何公众会关心这个?就在于这是以"养打手"的方式强制压制医患纠纷,而这已经触及了法律底线。 因此,可以说,这次的械斗事件捅破了医患纠纷的那层窗户纸。它表明,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则制度来约束参与者,矛盾只会越来越升级。而解决医患纠纷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确定谁是责任人,而现行的判定标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是时候该改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