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劳动保障 >

接受调查面临索赔 前“地王”大龙地产前途茫茫

时间:2012-01-08 14:46来源:率性而为的娄方朋 作者:张小平 中国法律网

    接受调查面临索赔 前“地王”大龙地产前途茫茫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8/05 推荐工程纠纷律师: 大龙地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与双料地王的身份根本不匹配 从目前情况看,公司或难免遭行政处罚,最糟糕的是,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民事诉讼和索赔 如果你实在没有股票买,再买大龙地产。作为昔日地王,被如此评价或许令人不解,但在公司被曝出遭证监会调查,并有

      大龙地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与双料“地王”的身份根本不匹配

      从目前情况看,公司或难免遭行政处罚,最糟糕的是,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民事诉讼和索赔

      “如果你实在没有股票买,再买大龙地产。”作为昔日“地王”,被如此评价或许令人不解,http://www.5law.cn/info/a/sifa/laodongbaozhang/2011/1118/47812.html。但在公司被曝出遭证监会调查,并有可能面临数千万元索赔的消息后,疑惑也就自然而解。从4月15日开始,大龙地产股价一路下跌,截至4月20日,4个交易日跌幅接近20%,昨日,受大盘普涨影响,小幅回升2.26%.

      日前,大龙地产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这距离公司发布遭北京证监局调查的澄清公告仅1个月,距离去年11月拿下“地王”也只有5个月。

      据了解,劳动。目前证监会对大龙地产的调查正在进行中,调查主要集中在大龙地产未对旗下子公司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龙开发)拿下北京市顺义区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地(天竺22号地)之后的筹款、合同履行进展等情况履行披露义务,以及在拿地资格取消后未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公司或难免遭行政处罚,最糟糕的是,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民事诉讼和索赔。

      实际上,大龙地产的问题从天竺22号地拍卖时已经显露出来。2009年11月20日,大龙地产旗下控股子公司大龙开发以50.5亿元夺下天竺22号地,成为北京市土地拍卖总价和单价的双料“地王”。

      然而,根据公司1月28日披露的2009年年报,大龙地产2009年末总资产只有30.07亿元,净利润为3.39亿元,我不知道糖尿病最新中医疗法。尽管相比2008年236.05万元的净利润增长了.32%,成为上市公司房地产板块的佼佼者,但这样的业绩增长却令业界担忧。

      “大龙地产2009年每股收益达到0.82元,而2008年每股收益只有0.01元,同比增加了81倍,这样的业绩估算不符合房地产公司惯例。”一位证券分析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大幅提高了应收账款净额,按照房地产公司的管理,为平缓业绩,房地产公司会将一部分营收账款留到下一年,而大龙地产等于预支了2010年的利润,竭泽而渔的后果可想而知。”

      从年报能够看出,大龙地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与双料“地王”的身份根本不匹配。因此,才会出现因欠缴地价款或招拍挂成交后未按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学习http://www.5law.cn。被北京市国土局暂停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活动资格,并没收已经缴纳的2亿元竞买保证金的情况。2亿元竞买保证金,加上支付高额的土地出让违约金,粗略测算,拿下地王头衔让大龙地产损失近5亿元。

      “如果不是‘地根’紧缩,或许大龙地产借着地王的头衔也就平步青云了。”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但东窗事发后,作为反面典型,大龙地产的未来不容乐观。

    相关文章
    ·
    ·
    ·
    特别推荐
    ·
    ·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中国法律网网取得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
      • ·
      • ·
      • ·
      •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