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给付财产案件的执行中所作的“中止”执行来源:未知 作者: 时间:2012/01/11 推荐执行法律师:1957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1956年9月24日〔56〕京高法民字第1131号请示及所附你院对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批复均悉。关于在民事给付财产案件的执行中所作的“中止” 执行和“终止”执行的裁定,准否上诉的问题,我们同意你院批复内所提以准予上诉为宜的意见。至于上诉等名词,究以如何确定为更恰当,听听http://www.5law.cn/info/minshang/goufang/goufangliucheng/2011/1230/64069.html。可俟民事诉讼立法时解决。(后略) 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答复 (1956年9月24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你院1956年京中法办字第576号对执行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我院已转请最高人法院,经电示,除一,易服劳役的问题部分由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外,其余二、三、四部分,由我院作复,兹简复如下:二、“中止”仅指在程序上的暂行中断,在构成中止理由的事实消灭后,执行程序,就应重新开始。你知道济南二手房。例如债务人究竟是否还有财产,经多方调查后还不能肯定,只是怀疑他还有财产,并没有确切证据,看看领结婚证需要什么手续。或者债务人在一定时期内显然没有什么收入可供还债,则可裁定“中止”执行;但如一旦发现债务人确还另有财产,房地产。或他的收入已经增加,有力还债,那么就应重新开始执行。但在实际情况中,经执行结果,债务人已的确没有别的财产或永远没有还债能力的情况也遇到很多,事实上 抵押担保 。在这种情况下,一经调查确凿,就可以裁定“终止”执行,以后就不再进行执行行为。故对本项的处理,可加上“终止执行”。又“中止”或“终止”执行的裁定,以准予“上诉(不是“抗告”)为宜,以免执行人员草率结案,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如郑亚南与董作人债务案,就是经上诉审法院发回重新调查处理后,又继续执行出一部分财产的。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