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这次退税改革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几个主要配套措施尚未出台,以及今年全年的相关出口数据尚待整理,对明年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目前还难以进行。本文主要是根据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特性、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与出口退税的基本关系,并在实地听取广西、河南、福建等省区部分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作一些定性的分析,得出几个基本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趋利避害,促进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也提出几点建议,供相关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参考。 一、仅就已经公布的文件,从宏观角度解读此次退税政策调整对机电出口的利与弊 (一)有利的方面 1、“历史上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让各类机电出口企业都吃了定心丸。 2、 “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平均下降幅度最小,将使我国大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仍保持较强水平,特别是国家扶持和鼓励出口的农产品、船舶、汽车、医疗器械、部分专用设备、通讯设备等行业将由于退税率不减及退税速度加快而将受益最大。即便下降的部分,由于降低退税率后势必提高卖价,也将因此减弱欧盟等国家对我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 3、“确保改革后不再发生新欠退税”,意味着未来出口退税进度将大大加快,企业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优惠也将更为实在。 4、“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从长远来看,将对推动企业优化机电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不利的方面 1、大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样要下降到13%,将直接提高这些产品的出口成本,影响其出口竞争力。根据企业的测算,出口退税率下降幅度与出口成本上升幅度大致相等,出口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由于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为主,价格是最主要的竞争方式,因此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一定程度影响这部分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其中计算机及外设、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等行业中外销比例大的企业受影响可能相对更大。 2、“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后,由于全国各地政府对出口认识程度、重视程度、财力的差异,以及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作为共性问题,势必会有相当一批以收购外地机电产品出口为主业的传统外贸公司的经营受到影响。从笔者在广西、河南调查的情况看,这些省区对于收购自外地的出口中需地方退税的部分将很可能给予消极对待;而来自厦门等沿海省市的调查也显示,沿海省市同样对将首先保证本地企业自营出口和收购自本地的出口,可以预计收购自外地的一部分机电产品出口的退税款可能得不到落实。 二、对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可能产生的总体影响 这次调整由于着眼于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因此,如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采取的配套措施得当,对国家鼓励出口的机电产品的主要影响将是正面的。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可能比今年的增速有所减慢,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出口规模将会继续扩大,出口增长速度肯定会超过非机电产品出口的平均增速,在全国出口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 (一)世界经济形势看好。在日美经济复苏加快、世界投资回暖、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趋稳等多种有利因素带动下,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总体上将进一步向好。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可望达4.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9%和5.0%,均高于今年水平。世界贸易也将继续回升,全球货物贸易年增长率可望达到5.4%,大大高于2003年的2.9%。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也将止跌回稳,有可能出现温和复苏。全球需求旺盛,是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的基本因素。 (二)国内经济形势有利。国家仍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2004年GDP增长在7%以上。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提出了完善公有制为主3⊿)长#籱駴胒/月\~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