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房产策一(0/1178) 一、中国的土地有限,但中国的人口也是有限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13亿人口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人对于房屋的基本需要是有限的。一个三口之家,有90平方的房子就足够了;一个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有120平方的房子就足够了。楼房可以加高,房屋可以增多,而人口不会加增。由人口的数量,就能计算出将来所需房屋的面积,由房屋面积就能计算出所需土地的面积,由土地和房屋的面积,就能算出需要多少钱。由一年可完成的工程量,就可以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年完成。山再高,也是有高度的;海再深,也是有深度的;路再长,也是有终点的。所以,让所有人都能住上房,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可以计算出来并最终实现的。 中国有13亿人,如果国家每年解决1亿人的住房,13年就可以完成;如果每年解决5千万人的住房,26年就可以解决;如果每年解决2千5百万人的住房,52年就可以完成。不知道现在一年能建多少住房,能解决多少人的住房。 如果国家每年能解决4%的人口的住房,那么,25年后就能解决全国所有人的住房问题。4%是保底的,只能多,不能少。中国人口有13亿,其中4%是5千2百万,我们凑个整,就按6千万算吧。如果一家三口人,三口人算一家,那么,一年国家要解决2千万户人家的住房。如果按13层四个单元的小高层计算,13层小高层有104户,就按100户来算,那么全国每年要建这样的楼房20万幢。如果一个小区的楼房数为20幢,那么全国每年要兴建1万个这样的小区就足够了。这样,用25年解决全国人民住房问题或是让所有人都住上楼房就完全可以完现。不知道一年内全国会兴建多少个小区,解决多少户的住房。小区越多,需要房子的人就会越少。 住房问题完全可以分批分次的解决,只要排好队,就不会乱,也不会抢。 二、当今房价高涨的原因有两个: 没有力量对商品房价格进行制衡;政府态度不明朗,造成民众恐慌、浮燥,也造成了房地产商有恃无恐。 1、现在只有商品房一家在唱独角戏,公房却一直只是个传说,廉租房光听电视上说过,没见过。 2、罗斯福说;"恐慌只因恐慌而恐慌。"林肯说:"许多时候,困难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政府几次没能控制住市场,情况对民众越来越不利,这种不利持续了7年,并还在持续。市场一直处于失控,百姓在巨大的的变化中,一次次的希望破灭,一次次的无能为力,看不到希望,找不到靠山,一如没有根的浮萍,随波逐流。一有风吹草动就慌乱不已。而政府没有明确的计划、长期的策略、得力的人才及明朗的态度。百姓不知道自己那辈子才能住上房子,政府有没有能力管,他们害怕,他们除了接受现实,除了无奈,什么也做不了。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国家出面安民,稳定人心,告诉百姓,他们不用担心,他们一定会住上房,并且是在那年那月那天。人为希望而活着,有了希望就好办。商鞅立木为信,为变法取得了民心。百姓心里有了底,就安心了,有国家做靠山,有政府作保证,就不慌了。但政策要合于实际,否则不是福反是祸。政策须长期、持续、稳定,至少50年不会变。国家以信义为本,以正道立国,自古君无戏言,岂可朝令夕改。百姓既迷惑又恐慌,社会又那里会安定。一如商品,要想在市场中站稳,就要有好的品牌,这样就能经得起低价品的冲击。 当然百姓买房也过于急燥,一下子都买上房子是不现实的,中国国力财力有限,那能一下子盖那么多房子。国家不可能把所有钱都投到房产上,国家是要生产的,是要发展的,用钱的地方很多。在《资本论》和《国富论》中都提到,土地不是商品,因其不是劳动所得,房地产一如股票、期货、货币、古董字画,具有投机和囤积的属性,其本身并不能产生货物和创造财富,只是像货币具有像征性的主观价值。一如货币值多少钱,不是货币说了算,而是国家说了算,说它值钱,就值钱,说他不值钱,就不值钱。不像商品,值多少钱,自己说了算。20年前一包烟能换20个馒头,今天一包烟还是换20个馒头。烟和馒头价值没变,继承。因其是商品,本身就有价值,其价值以其中包含的劳动来做为计算标准,其价值恒定。因为地皮不是劳动产品,其价值,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市场来主宰,说它值多就值多少,说再多也不多,说不值钱,说一文不值也可以,因为它没有一个价值标准来界定。另一个方面,住房是生活必须品,人不能没有房子住,住到大街上,又不能像在农村有地皮能自己建房,解决百姓住房,是刻不容缓的。 当年这地球上最富有的是中国和西班牙、葡萄牙。两牙从美洲掠夺了世界上90%的贵金属,按理说是天下第一富了。而两牙只知挥霍,不知道发展实业和商业。所以钱都跑到英国、法国、中国那里。两牙并没有富下去。法国人拿到钱后,都放到银行里存起来吃利息。中国也是很有钱的,当时中国都用真金白银做来货币流通,是世界第一富,而中国的商人的钱都用来买房置地,而不是放到产业中扩大规模,因为没有足够的规模和资本支持,最终没有出现质的飞越实现大工业生产。而中国百姓的钱都用来买房子,多娶几房姨太太,摆阔,发丧,赂贿官员,买大烟抽,大兴土木,捐官,都用在了这些不能创造财富的事上。中国商人骨子里的梦想还是想当一个四平八稳的地主老财。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拿来造鞭炮了,而洋人却拿来造枪造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让中国屈服了一百年,割让了大片的领土。当年英国穷的连修一条铁路的钱都没有,不得不向民众借债,但英国通过股市向百姓融资,将有限的钱集中给企业,用于发展实业和商业,没多久两牙的钱就变成了英国的钱,后来英国成了世界工厂,并打败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英语从此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直到今天。美国起初是个穷国,联邦政府债务磊磊,美国有过剩廉价的土地,人们热衷投资,人们将有限的钱,投到股市,用于生产,美国企业有了资金,很快发展成来,后来美国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当年的甲午海战,大家都知道,日本从天皇到平民都勒紧了裤腰带,捐钱购实铁甲舰,而慈禧为了她的大寿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去修颐和园了。到头来赔给日本2亿两白银。如果钱投到房子,十年后就是旧房子了,三十年后就是破房子了,四十年后,你不想拆,政府也得给你拆,五十年后就是危房了,不用地震,它就能倒。如果投到实业中,10万,就会变成20万,20万就会变成50万,50万就会变成100万。这就是钱能生钱。 所谓经济不过是生产、流通、消费三个过程,钱经过了这个三个过程后,就变多了,钱一次次的经过这个过程,一次次的变多,这就是增加财富的方法。钱只有放到流通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钱是用来流通的,钱要用在刀仞上,钱要用来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如果中国的家庭都把钱放在房产上,那么就没有了消费,没有了消费,生产也就停止了,生产停止了,经济就停止了。民族的未来在于教育,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上完大学,其中的投入也是大的惊人,如果一个家庭把钱都放到了房产上,那么就会没钱来发展孩子的教育。中国输掉了教育,也就失掉了未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国家在遇到经济寒冬时,要有储备金来过冬,一个家庭把钱都放到房产上,那么冬天的时候又如何过冬呢。 大家都知道,192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日军侵华,德国纳粹的崛起。1928年的经济危机是由美国当时房产借贷危机引起的。去年的经济危机,又是因为房产按揭没人还,使银行负债造成的,还听说什么房地美怎么样,新闻中说,美国有一处房子出价1美元,卖半天也没卖出去。90年代,日本开发东京湾,东京湾的地皮卖到了天价,还在疯涨,直到后来崩盘,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十多年过去了,日本经济萧条。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当市场的自由竞争走到头的时候,政府就必须出手,罗斯福就是这么做的,后来他成功了,并因此打赢了二战。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呢,《国富论》中说是因为人的贪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我可以计算出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却算不出人心的贪婪。房地产是一个足以引起经济危机的产业,并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反应。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打开,就收不住了。只有知道自己何时该退出的人,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让全中国人都住上房,至少要30年,现在让所有人都住上房,不太现实。而且依据缓急和具体情况,现阶段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需要买房,把有限的房源给最需要的人。把人分为5批或6批,5年解决一批,一批一批的来解决。现在大家没有钱可以先租廉租房,买不起商品房,先买公房住着。总之,要让大家都有房住,房产继承起诉书。总之要一步一步的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廉租房、公房或商品房。只是公家的廉租房和公房,那辈子才能盖出来,没有房子怎么选。 三、利益绑定 将政府及政府的官员利益都与百姓住房绑定在一起。就像从前打仗用耳朵来计功一样。这样将整个政府所有人都拉到了同一战船上,只能进不能退。如果官员的赏罚与住房率挂钩,官员也就不敢懈怠。将此事做为中央和地方官员政绩的第一指标。能者升,庸者迁,借机敛财者,杀。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 做这样的事,需要勇气和智慧。古有酷吏苍鹰袁盎,不畏权贵,不畏生死。中央当成立房改组,长期负责此事,选非常之人任之。非常之事乃须非常之人。非非常之人,不能成其功。授予临机专断之权,并委保密部门协助收集各地信息。天地人和,方可成事。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有了现代军队;毛泽东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邓小平,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人人有饭吃。今天谁来完成房产及宅地改革,使居者有其屋。重症下猛药,婚姻继承法案例分析。乱世用重典。慕仁义而弱乱,不慕仁义而治强。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苦战思良将。 不知道这是时代的呼声还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将住房问题,纳入长期国策。 怎么解决这么问题,还没想,我很忙,没时间想。 四、以房养房 政府出让土地挣的钱,房地产的相关税赋,牧业税收,房地产带动的相关产为的部分税收,都用于发展公房。这也是取之于房,用之于房。用商品房来养公房。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的土地是天下人的土地。政府把公家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了,总该给这些"地主"们有所交代吧。 公房的比例,以当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比例来计算。公房是公有财产,不是私有的,不过公私参股买公房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一个人有了商品房后,公房就要收回。一个人的存款超过了购买两套商品房的费用时,公房也要收回。为防止国家土地使用权过分私有,一个人的商品房数,在同一城市不能过三套,在全国面积不能过万。一年内,个人出卖二手房数不能过三套。土地使用权由70年降为50年。土地一如沙漠中的水,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水一如粮食是战略资源,就算外国出高价购买中国的粮食也是不会卖的,一个国家的粮食一旦依靠进口,那这个国家的主权就危险了。水和土地也是这个道理。沙漠中,水如果分给大家,就都能活着,如果只给一个人,只能活一个,而多余的水就白白浪费了。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道得一以存,万物得一以生。一盆水对于我们不算什么,给了鱼,鱼就可以活下去;一块钱对我们不算什么,给了快饿死的乞丐,他就能活下去。天地之间,贵生而恶死,万物向阳而负阴。 中国耕地紧张,用现在的耕地养活这么多中国人,已然是个奇迹了。公房是给穷人住的房子,是住房保障的最低底线。公房永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对夫妻就只有一套。就如现在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媳妇一样,娶多了就是重婚罪。本来就是狼多肉少,要是许多人都娶媳妇娶过剩了,那就一定会有一大邦大老爷们要打光棍了。公房就是防止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而存在的。有钱没钱在公房面前都是平等的,帅与不帅在娶媳妇的问题上都是平等的。 廉租房是可以长期租的房子,合同最长可长达50年或更长。由政府用信誉担保,而且做为国家的长期政策。公房可以是这样:土地是国家的,地上建筑是集体或个人的。因为土地不用购买,施行分配制,一人一份,没有人多,也没有人少。而地上建筑是要付成本费或用来购来的。因为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是自然存在的,所以不用购买,而地上建筑却是劳动产品,是有价值依据的,两者性质不同。每个人分配的宅地一如自己的影子,实行终身制,生而既有,死后即消失,不转移,不买卖,不继承。人天生没有房子,却天生有宅地。宅地不用买,地上的房子却要用钱来交换。天赋人权,农民生来就有田地,牧民生来就有草场,居者生来就有宅地,亦如国家生来就有领土。领土是国之根本,亦如人权是人之根本,绝对不能拿来买卖,这就是义之所在。 城镇土地可分三种:工商业用地、居民住房用地、公共用地。商品房用地属于商业用地,廉租房、公房、福利房属于居民住房用地,公园、博物馆、政府机关等用地属于公共用地。我想在其中只有工商用地,是要用土地出让金,而后两者,是不需要,要分别对待。而居民住房用地是划分出本辖区内所有居民住房用地的最基本面积,做为最低限度的保留地。也可以分期划拨,例如每十年划拨一次。 天下的土地是天下人的土地,人人得而居之。从土地中得到的收益亦应为共有。亦如古墓中的文物,为天下人共有之,所以不是盗墓者拿到了就是他的,大家会说他是偷的,是偷的大家,是不合法。而如果是国家发掘这些文物,大家就认为是合法的。因为国家者,公器也。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过三民主义:民权、民生、民主,其中就有平均地权。只不过他没有做到。而毛泽东提出要让每一个农民都能分到一块自己的田地,因而天下的农民像河流一样汇聚到他身边,拼了命为他打天下。当年林肯颂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让南方的黑奴都跑来帮助自己,因而取得胜利。利天下者,天下利之。 政府是做后勤的,政府要保障人民有饭吃、有房住、有学上、有病看、保障安全及公平,那么百姓就会安心生产,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外籍人员一般在中国只有居住生活达20年以上者,才可购买商品房,之前就能租房,当然政府也可以为其提供廉租房,只是价格贵那么一点。这个限制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直到这个规定取消。 等到有一天,宅地不是能用钱能买到的时候,宅地也就不值钱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