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继承法规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继承 > 继承法规 >

拍卖公司“越俎代庖”中国画廊业仅有13盈利

时间:2012-03-22 23:12来源:白若宏 作者:老万 中国法律网

2007年10月纽约苏富比秋拍会上张晓刚的早期作品《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和另一件作品《血缘:同志》分别以2372.31万元和2071.635万元成交。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疯狂”刺激了画廊纷纷开业,北京798、草场地、观音堂等地就聚集了大大小小上千家画廊。日前,记者在2008艺术北京大型展览的采访中发现,急速发展的中国画廊业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利益的风气十分浓厚,一、二级市场次序颠倒,本身作为二级市场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却“越俎代庖”,挤压着作为一级市场画廊的空间,加上国外画廊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使得许多画廊开业不久就“关门大吉”。
 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导致画廊激增
  就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几乎还是一片处女地,画廊更是寥寥无几。到2003年,短短十几年时间,各种来历和背景的画廊大量涌现出来……尤其是2007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出现井喷行情,一批画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一项统计数字公布的结果,截至2008年,全国画廊初步估计已超过5000家,绝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北京aye画廊负责人晏青认为: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热主要是由拍卖公司的当代艺术品拍卖带动的,很多艺术家、投资商正是看中了当代艺术品生机勃勃的市场前景,于是纷纷投资画廊。中国画廊走入正轨也就两三年的事情,当代艺术的火热发展带动了画廊业的兴起,并且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内的收藏家和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当代艺术。
  那么谁在开画廊?著名策展人、偏锋新艺术空间艺术总监王新友告诉记者:早期的中国画廊几乎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开的,如香格纳画廊、红门画廊等;接着是热爱艺术的艺术家自己开画廊,然后是收藏家开画廊,主要是90年代中期以后,原先的艺术收藏家转而开始创建画廊的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时“潮流”。譬如,上海的赵建平及其创办的“艺博画廊”,北京的李国盛及其属下的“环碧堂” 等等。这些画廊的主持人,由于具有金融、投资、贸易等行业背景与专业知识,因此其影响力以及具体操作的层面,皆能够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而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现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资本投资画廊,继承。比如一些房地产商、资金雄厚的企业。
  画廊倒闭缘于急功近利和缺乏研发能力
  据统计数字表明,在全国5000多家的画廊里,只有1/3盈利,1/3持平,还有1/3在亏损。目前全国经营比较好的只有100多家。北京画廊有上千家,其中有40%~50%的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20%~30%在100万元~300万元,10%~20%在300万元~1000万元,10%超过 2000万元,只有个别过一亿元。上海的近千家画廊中,有10年历史的已剩下不多了。
  王新友计算了他的画廊一年的运营成本至少需要800万元,“我们的画廊目前正在研发投入阶段,资金管理。收入还无法满足支出,但这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我坚信再需要3-5年,中国的画廊业格局势必会大洗牌。那些没有研发能力和持续投资能力的画廊,就会被市场淘汰。”
  晏青向记者解释了一些画廊“昙花一现”的原因:不了解的人认为一间房子摆些艺术品就是画廊,但看似简单的画廊其实成本很高,因为画廊需要资助与自己合作的艺术家策划大型的展览,甚至去国际上参展(一个展位就需几十万元),这都会产生高额的运输费和参展费,还需做大量的广告宣传和推广活动。而这些投入在几年内或许根本就没有明显的经济回报,但投入却是源源不断的,所以有些急功近利的投资商就会撤资,于是最初“红红火火”的画廊瞬间就关门大吉了。这样的例子在国内经常出现。而国外的画廊则是由很多基金会来支持,主要是推广其艺术家和文化,而国内的许多画廊是为了盈利。作为画廊来说赚钱是一方面但不是唯一目的,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给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平台,便于他们和国内、国际上的业内人士交流,给他们提供机会到国外去学习国外艺术界前辈的经验,让他们更好地去创作,长远地看,这样艺术家和画廊之间才会有好的合作和发展。
  画廊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与“国际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表现为一些外籍人士凭借前瞻性的眼光,白手起家在中国开办画廊,近两年则表现为大批海外画廊业成熟资本的进入,目前纯粹外资的画廊已逾10家,如德国投资的空白空间、意大利投资的常青画廊等。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之快、投入资金之多,在亚洲其他艺术新兴地区都极为少见。
  “显然,在国内画廊刚刚起步时,国外一些优秀的画廊就已进入中国,很多国外的画廊带来自己的艺术家,同时也在中国寻找艺术家,这无疑会对中国画廊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晏青表示,“ 这其实也不是坏事,因为有竞争才会提高自己的水平。创业政策。跟国际上较好的画廊交流,可以学习人家一些好的做法,还可以规范艺术市场,这对中国本土画廊也起到促进作用。只有自己做好了,艺术家才会跟你合作。”
  国内的环境有时对画廊的发展会带来一些制约,晏青指着展览现场正在展出的一幅作品,上面有“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的牌子,开展的第一天就被勒令摘掉。策展方无奈之下就把作品上的牌子用纸条盖住了,很多观众也表示难以理解。
  艺术家应把推广交给画廊
  晏青告诉记者,在西方艺术家和画廊的关系很明确,艺术家只要创作作品,画廊给他们做推广。但中国以前画廊的作用不像国外的画廊做得那么大,所以很多艺术家自己在卖作品。随着现在艺术市场的规范,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识到画廊的作用,艺术家本人应该安心地去创作,做推广就应该由画廊来帮助。因此,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会意识到这一点,画廊的作用应该是做市场推广,艺术家应该专心于创作自己的作品,如果分工不明确的话肯定就做不好事情。(摘自:人民网)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