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收养法规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收养 > 收养法规 >

遭遇地震 驾车者如何逃生?

时间:2012-01-02 07:19来源:緥持⌒∫嶶笑 作者:超越梦想 中国法律网

    遭遇地震 驾车者如何逃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6/25 推荐交通事故律师: 汶川地震给中国人带来的阴影还未走远,日本又遭遇了9.0级特大地震。面对天灾,人类的力量显得渺小而卑微。不过,对于一般性地震,如果注意防范和自救,躲避灾难的成功率也许会更高些。下面,驾校一点通就发生地震时驾车者的逃生技巧,做相关盘点,希望给大家能带来一些

      汶川地震给中国人带来的阴影还未走远,日本又遭遇了9.0级特大地震。面对天灾,人类的力量显得渺小而卑微。不过,对于一般性地震,如果注意防范和自救,躲避灾难的成功率也许会更高些。下面,驾校一点通就发生地震时驾车者的逃生技巧,做相关盘点,希望给大家能带来一些启示。

      迅速寻找空旷地

      在行驶途中,如果感觉发生地震而周边又高楼林立的话,要迅速打开双闪灯,并找到个空旷的地方停车,事实上东莞南城公司注册。千万不要冒险穿越长桥、堤坝、隧道等危险地带。穿高跟鞋开车本身就是违规的,因此女性车主要养成在车上放一双耐用平跟鞋的习惯,遭遇地震逃生时也方便一些。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看看收养。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两车之间的空隙,往往是地震中驾车者的救命空间。因此,驾车者在下车后,可以选择在汽车侧面或两车之间的位置抱头蹲下或卧倒。这样当建筑物倒塌的时候,附近的较大物体会先压在车上,不至于直接撞击人身。有调查显示,很多地震时在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而躲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

      车内人员尽量固定位置

      遭遇地震时,收养。如果来不及下车,那么车内人员应该尽量固定好自己的位置,系上安全带。同时,将胳臂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让身体倾向通道,双手护住头部。等待地震停止时,迅速下车寻找躲避空间。

      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车内人员一定不要惊慌。要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搜救。通常来说,地震后往往会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收养孤儿要什么条件。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如果汽车内有应急包在身旁,将会大大的降低危险程度。在极不利的小环境里,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要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震后自救与震后互救

      除了轿车外,如果是乘坐巴士或火车,车内人员在接到地震警报后第一时间应双手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货架上砸下伤人。地震后尽量不要在围栏、墙壁、平房、电线杆、广告牌、烟囱附近停车,以防倒下时砸在车上。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通常,救援人员都会先前往人口密集的地方施救,在闹市区遇险获救的几率是相当高的。

      地震结束后,有些地方的路面会出现裂缝、鼓包或者其他的损坏,因此在时要多加留意路况,不要开快车。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否则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

    相关文章
    ·
    ·
    ·
    特别推荐
    ·
    ·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中国法律网网取得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
      • ·
      • ·
      • ·
      •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