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扩围改革终于在上海迈出了第一步。 11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3个配套性文件,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在现行的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的两档低税率。 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试点实施后,上海整体税收将减少100多亿元。但市场分析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试点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能获取税收成本减少的恩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德培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营业税与增值税合并可避免重复计算是推进此税改的理由,然而这只适合上下都有抵扣的企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企业,如果是实业服务业企业,新政的意义就值得商榷了。 此外,税源减少这一显而易见的现实,也使各地方政府对此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反对声音。 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看来,上海自己主动提出试点申请,与其税收体制的特殊性密不可分。作为国内知名财税专家,胡怡建受邀参与了此番税制改革的先期调研工作。 “这种体制的特殊性也让其他地方觉得上海试点不具有借鉴意义,进而依然反对试点扩围。”王德培说。 部分企业税负或加重 对于试点企业来说,减税“春天”真的降临了吗?显然事情并没有看上去的那样简单,反而暗藏玄机。 “比如目前交通运输业对应的增值税税率是11%,相关行业税负到底是增还是减,取决于采购货物、燃油费用等,如果所涉金额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较低,那么,增值税抵扣的利好就不足以弥补因为提高增值税税率所产生的额外税负。”王德培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此,长三角最大零售物流商、利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革胜也向本报记者坦言,尽管新政已出台近半个月,但目前企业税负最终收益是减少还是增加仍无法判断。 “新政要从明年1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现在我们还无法直观地去观察企业的税负情况。不过如果就11月份公司的运营采购情况而言,可能税负会略有增加。”卢革胜说。 平安证券分析师储海表示,在11%的增值税率下,运输类企业需要抵扣的成本必须占营业收入的73%以上,仓储类企业要抵扣的成本必须占营业收入的55%以上,否则对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增加税负而不是减少税负。 “因为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除燃油以及运输设备的购置等成本和费用能够抵扣以外,其他能够抵扣的成本并不多,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储海认为。 王德培表示:“增值税由17%-13%改为11%-6%,实际上3%的营业税对应6%的增值税,现行营业税在3%-5%之间,所以用11%-6%的增值税替代营业税,是增税了而非减税了。那些已经进入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的593家物流企业,如果统一按照增值税政策征税,税负可能会增加。” 试点幕后 既然如此,上海为什么要提出先行先试呢? “上海是在放水养鱼,这条鱼就是服务业。”上海市政府经济部门中的一位局级官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解读。 数据显示,自1999年服务业占比跨越50%之后,服务业在上海整体经济中占比始终在50%—60%间徘徊。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约57.01%,较之2009年甚至降低了2.36个百分点。想知道中国的世界遗产。 “上海提出要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但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发展后劲乏力却已相当明显。”胡怡建说。 因此,上海增值税改革试点申请与中央批准,两方其实各有打算。 对上海来说,在工业经济权重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未来上海将以服务业为主。而服务业属于营业税范畴,这意味着每设立一个法人企业,就要征一次税,且不能抵扣成本,营业税的此种重复征税无疑会成为现代服务鈎侰鮽ex#x皽2f欟?U]咲
6屟GF#1=崾邿{,卧XM坷OQ8罓殌b /81O0湱7王縻簱绢W}籞9q=犂邪n4
沄s搏`*t閈擦穩^(T YE蒹褹2按/"聸j胪繏&.wa涕lm9筵V╛8(w腡簰*mO肚雊;敫K榢熁芆斆夹U({c潆繛屻Ex}H宜>0>z甠飏塌 藉
珃獿k韤莦礛wQN運JM邝uZ駱
蘞莺翙 蠜%C麜v榺湒H羦n槝@&0嚏*R'然E茢翬.R訐7衒/9腸遬愬lY激膎垪>煖妉X厇茋_!扆-y焵ow洴黊W4.[嗛瑐w數沼i兾廗跾攎诱忲F6湓揑3M2仞潡O歅鸳?|迎yI擞╡嚜潍E[侅驰鸇渷耶
!x緈呮鸤已 }邎oB辒膯9:
陧>郎博"~瀱岾譓劢g8p\@ ~咼`瞡w]Q_S!d繭窞蒷Ш嶤櫅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