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昨日现场会场景 千亩示范林一角 土地流转正在成为资本下乡的有利平台。主城一家投资公司日前与綦江县东溪镇签下合作协议,准备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投资亿元在东溪打造出西部最大的银杏基地,面积超过万亩。 本报讯昨日,在东溪镇上榜村,一场土地流转现场会吸引了600多名村民。来自主城的沃尔森林业公司向村民介绍了自己准备投资的项目――万亩银杏林的发展规划及前景。 据悉,沃尔森林业公司由重庆永耀投资公司、江苏邳州银杏基地共同投资组成。两个月前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盘下上榜村国有林、公有林、队有林800多亩,及个人土地200多亩,目前1000亩土地已经栽上从江苏运来的银杏幼苗,公司希望通过现场演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盟到万亩银杏林的打造工程中。 种植银杏大有搞头 据介绍,银杏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是集叶、果、材及绿化美观、观赏药用价值于一身的优良树种,对于土地。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投资方已经投资600多万,并表示在3-5年的时间内,将投资上亿元,与当地农民共同建成上万亩的银杏基地。 来自邳州的银杏专家告诉记者,看看土地。邳州已经建成30万亩的银杏基地,每亩林地每年收益刨去人工费等成本,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 "银杏树就像摇钱树。"沃尔森林业公司董事长陈浩告诉记者,目前引进的银杏树苗树径7厘米,每株成本是140元;3-5年后,树径长到15厘米,每株价值就可以达到近3000元;如果树径达到20厘米,价格可以达到8000元。"目前市里大力提倡银杏树作为市政绿化树种,银杏树的行情还会上涨"。 土地流转三种方式 上榜村有2800名村民,人均土地只有1亩多。农民年纯收入约2000元,其中从土地上获得的纯收益每亩只有200-300元。"规模经营不够,看着土地法。直接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东溪镇书记柏治财称,这是政府引进沃尔森的主要动机。 沃尔森林业公司给农民提供了多种流转方式:一是一次性"买断",每亩土地价格在2000元左右。二是向农民租地,荒地每亩年租金100公斤粮食,熟地租金150公斤粮食;出租土地的农民可以在公司就业,月平均工资800元左右。三是农民自己出地出力为公司种植,每棵树长高1厘米,可以获得10元补助。 "算下来都比种粮食划算。"镇长张宗瑜称。据记者了解,大多数的村民都比较倾向租金的方式。 "进行土地流转,前提是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柏治财表示,所有的土地流转都必须获得农民的首肯。 据了解,东溪镇有23万亩土地,目前政府正在对每亩土地的收益进行摸底。"投资者来了,马上就可知道每亩土地的保底收益,银杏树价格。"只要能够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就可以与政府直接洽谈土地的流转事宜。 政策促成资本下乡 "如果没有土地流转政策,我们不会有这么大的手笔。"永耀投资公司董事长郑华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资本下乡,除了看中银杏的经济价值之外,还与土地流转政策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永耀投资公司以前的主要投资方向是期货公司、高速公路建设等。"这些项目回报快,但风险也大。"经历了金融危机后,郑华表示这样的感受更加强烈。农业项目尽管投资大、收益慢,但风险小、回报大,成为资本下乡的主要动机。 郑华称,公司最早的想法是盘下1000亩左右的公有林,而土地流转政策的变化,让公司有了做大的想法。"以前个人土地承包年限只有30年,长期投资肯定会顾虑政策的变化。"而现在土地承包年限放宽到70年,资本下乡就有了更大的积极性。 一个农民包工头的新农村之梦 为永耀投资公司资本下乡牵线搭桥的,是东溪镇土生土长的包工头陈浩,他被推举为沃尔森林业公司董事长。 : 本文转载自: havetried,however,theeconomiccrisisandclimatechangegotoaseeminglyinsolubletomillimpasse.thisdynamicwasevidentintherecentclimatenegotiationsindurban,spyderskiwear,whichindicatedaconcernechoedbytheeconomythroughthehallways.w?whiletheendresultwassignificantlyhamperedbytheweightofeconomicandpoliticalconditions.tobreakthisimpasserequiresconcreteevidence.hereareconcreteexamplesofcommon-sensepolicy,thef?promotionofgrowthandreductionofemissionsofgreenhousegases.matookthesefallintothreemajorareas?:.energy,forestryandtrans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