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分配 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 张涛 近年来,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在适用法律及举证责任分配上判法各异,学者对此也是褒贬不一,笔者拟就所办理的此类案件结合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发表拙见,以期同行的不吝指正。 一、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出台以前,人民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多是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按条例的规定只有构成医疗事故的,才能获得赔偿。而且赔偿金额相比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要低得多。有人戏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完全是保护医疗机构的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条的规定,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个:一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二是患者的损害;三是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四是医务人员的过错。 (1)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诊疗行为是医疗损害侵权责任产生的前提,本条表述为诊疗活动。对于诊疗行为,目前我国现行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里我们不妨暂定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运用医学理论和方法维护人体健康的必须的行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保健等具体诊疗行为以及相关的管理行为。”除此以外就是非诊疗行为如医院设施瑕疵、管理瑕疵、医务人员的故意伤害行为、非法行医等至患者人身损害,则不在本文探讨范畴。 (2)患者的损害 现代侵权法要求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发生现实的损害,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实际损害作为成立条件,只有有损害才可能赔偿,没有损害则无赔偿。因此,要求诊疗行为必须造成患者损害。作为侵权责任法上的损害,领结婚证的程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1)损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权益所产生的对受害人人身或者财产不利的后果;(2)这种损害后果在法律上具有救济的必要和救济的可能;(3)损害后果应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确定性。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有时仅出现一些症状,而无相应的体征检出,辅助检查也无改变,这种情况,大多数被视为无损害后果。例如,患者付某(女)32岁,因感腹痛入住某医院,医院诊断为“胆结石”,经手术治疗后,仍感疼痛,遂转院到上级医院检查发现还有“肾结石”,治愈后出院。以某医院误诊而起诉,终因没有客观损害的证据而败诉。 (3)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虽然没有对因果关系作出直接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动摇过。在医疗损害侵权责任案件中,往往存在多因一果的情况。由于在医疗损害侵权案件中,患者的损害完全是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导致的情况相对较少,患者损害后果的发生往往都有病情的原因和患者自身的原因,我不知道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因此,在责任承担中要充分考虑原因力的比例和错过的大小。如患者陈某因突感胸闷,说不出话来,经急送某卫生院救治,医生量完血压后,要求家属立即将患者抬下车抢救,而家属要求医院提供救护车、氧气、医生送往上级医院检查。医院没有答应,患者家属自行将患者送往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患者死亡。由于未进行尸检和鉴定,死亡原因初步确定为“猝死”,也就是说尚无证据证明,患者的死亡是自身疾病所致还是某卫生院未履行紧急救治义务所致,法院根据上述情况,判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