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贴吧首页 >> 新闻内幕
户名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导航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0 篇,   [<<] [] [>>]  
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修改公章等成本至少1亿  浏览:1671 回复:0  
游客
123.6.168.*
 

[导读]虽然只是襄阳更名,可全国是一盘棋。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区地图的重印,市辖所有单位公章及各类证件的变更,带有襄樊字样的印刷品等都要废弃重印,整个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襄樊更名襄阳一“字”之改成本过亿

在“90%的民意赞同”和当地政府的积极运作下,湖北襄樊市终于又叫回了那个响亮的名字——襄阳,就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当年抗击元军战斗过的那个襄阳。当地招商引资此后终于可以避免被误认为“湘潭”的尴尬。名正则言顺,人们希望花费过亿换来的新名字可以带来更长远的收益。然而在众多地方踊跃更名的鼓噪背后,或许应该思考: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我们真的在乎吗?

2010年12月24日,尽管火车站候车大楼上还矗立着“襄樊”的巨字,但在半个月前,这个车站所在的城市已经更名为“襄阳”。

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12月9日,襄樊市宣布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其下辖的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

更名后,襄阳市行政区划不变,辖3个县级市、3个县、3个区,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1个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更名襄阳“顺乎90%的民意”

赞成者:“叹这一字之易,因其力挽狂澜之勇气,拯救历史之决心!”反对者:“到底有什么必要?搞过什么科学论证?”

按照襄阳市委宣传部新闻通稿称,由“襄樊”更名为“襄阳”,最早是由社会各界群众自发组织,2001年起,数年间都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和提案,建言城市更名为襄阳。2008年,又有24位人大代表和185位政协委员强烈要求复名。与此同时,很多襄阳籍的海外华人华侨,也通过不同渠道提出更名襄阳,一些网站还相继开辟论坛,发帖呼吁恢复襄阳。

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召开更名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唐良智将更名的缘由和意义概括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乎民意”和“推动发展”。他说,城市名称是城市公共产品,应当尊重群众意愿,符合公众的心理感情和审美追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襄阳市委宣传部的通稿称,民意调查显示,90%以上民众赞同更名襄阳。

从“襄樊”到“襄阳”仅一字之改,却立即在网络引发争议。赞成者“叹这一字之易,因其力挽狂澜之勇气,拯救历史之决心!”反对者则质疑“到底有什么必要?搞过什么科学论证?”“这不叫改名,准确地讲应该称为复名。”去年12月21日,襄阳市委党校教授、文史专家晋宏忠对本报记者说。现年71岁的晋宏忠是《中国历史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编撰人之一,也是襄樊市向湖北省及国务院更名上报材料的执笔者。

晋宏忠介绍,解放初,襄阳和樊城都是襄阳县下辖隔汉水相望的小镇。1950年5月,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地级襄樊市。“若1983年撤地设市时,直接设为襄阳市,便会少了现在这么多周折。”

晋宏忠说,襄樊这座城市曾经有过许多名称,但存在时间最长、承载历史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是以襄阳命名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楚国就有襄阳这个行政建制;真正建县制,是在公元前206年,距今已有2216年历史。

东汉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设立襄阳郡,此后襄阳一直是州、府、道、县的治所,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在长达两千多年历史中,襄阳这个名称与众多历史事件、故事、人物相联系,如卞和献玉、三顾茅庐、李自成称王等,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如伍子胥、武圣人关羽、诗人孟浩然、诗圣杜甫都曾与襄阳结缘;《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

在众多更名的拥趸者的论点中,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描写的“郭靖、黄蓉守襄阳”的故事甚至也屡被提及。

老市委书记承认当时考虑不周

“当年撤销襄阳地区设立襄樊市,一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二是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

对于襄樊的更名,广泛的说法是源于《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襄樊何不称襄阳》一文,作者李辉认为,“襄樊”虽然用了50年,但与2000多年的“襄阳”相比,50年只是一瞬而已。“襄阳”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早已融进中国人的记忆。

作为更名上报材料执笔者的晋宏忠承认,李辉的文章促进了襄樊复名的进程,但根本原因在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和议案。

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是,自2000年起,襄樊市在对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遭遇到的尴尬。曾有襄樊市领导带队出访招商。说到襄樊,人家往往听成“湘潭”,以为是湖南的城市,市领导连忙解释,襄樊古名襄阳,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对方一听,立马肃然起敬。“一说襄阳,招商引资就容易产生认同感,很容易谈。”

2008年,24位人大代表和185位政协委员再次强烈要求复名襄阳,襄樊更名遂正式启动。当年8月21日,湖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襄樊市民政局上报更名材料。8月26日,民政局召集襄樊本地多名专家开会,会上分工由晋宏忠主笔起草更名上报材料。

8月27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李仕华和晋宏忠一起,拟出几千字的《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请示》,传真给湖北省民政厅。晋宏忠说,那份请示特别提到,市人大和政协搞的民众问卷显示,80%民众同意更名,10%反对,约10%持无所谓态度。(这与襄阳市委宣传部通稿中“90%民众同意更名”略有出入。)

同年12月初,襄樊市接湖北省民政厅通知,省长办公会已同意襄樊更名意向,但所报的请示内容不完善,仅说了改名之后的好处,没有提及不改名的弊端。

于是,该市重新起草材料,将《请示》中的“更名”改为“复名”。2009年1月5日,由市长李新华签发文件上报。很快接到国家民政部通知,专家论证会于2009年1月16日在北京举行,将由襄樊市代表出面“答辩”。按照程序,通过民政部邀请专家论证后,才可报国务院。

恰逢此时襄樊市委书记唐良智正在中央党校学习,所以“答辩小组”成员由市委书记唐良智、市委统战部部长刘德政、民政局主管地名的纪检书记朱成珍、区划地名科科长李仕华、文史专家晋宏忠和记者邹嘉斌组成。

晋宏忠解释说,之所以请记者参会,是因为现场要播放一段视频,除了襄阳简介外,还有当年撤区设市的市委书记张怀念的一段讲话。在那段视频里,77岁的张怀念承认“考虑不周”:当年撤销襄阳地区设立襄樊市,一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二是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

当天,参加论证会的13名专家全票通过了襄樊更名为襄阳,随后报国务院审批。

到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历时22个月。


襄樊没了 年轻人失去了归属感

“我出生在襄樊,我的襄樊从此就不存在了!”

李俊勇是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成员之一,自称用“草根眼光、专业态度”探究民间文化,是襄阳更名的拥护者。他认为,襄阳是个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符号,应该利用这个符号为襄阳人民谋福利。

在襄阳古城街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受访者,年长者大多表示应该更名为襄阳,也有人表示叫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让老百姓得实惠。

但李俊勇在上海读大学的女儿对此却不能接受,襄阳宣布更名当天,女儿便打来电话:“我出生在襄樊,我的襄樊从此就不存在了!”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人来说,突然的改名或许让他们一下失去了归属感。

马然,19岁,四川某大学大一学生,毕业于襄樊市24中。对他来说,上小学时大人们鼓噪的事,如今真的变成了现实,突然一下子家乡“襄樊”没了,总有一种心中有东西被掏空了的感觉。

与众多学者意见相左,马然认为襄樊更名为襄阳,“虽然名气不小,但大气不足,有以偏概全之嫌。”他认为,“襄樊”这一地名则很好地包含了“襄阳”、“樊城”这两座中心城区,听上去也很大气。而“襄阳”无形间缩小了襄樊地区的地域和文化范围。

马然说,襄樊并不是一个不曾发展默默无闻的小城市。在旅游方面,襄樊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在央视中国魅力城市评比中,襄樊从6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魅力城市”之一。

他举例说,石家庄市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村庄”,民间一度热议为其改名。但2009年8月,该市政府明确表示没有改名规划。为什么民间讨论得“热气腾腾”,而官方却报以“冷冷清清”的态度呢?原来,据有关专家估算,若更改石家庄市名称,废旧换新,没有10亿元人民币是完不成的,而不可估算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此。

城市更名最怕的是折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发展了,自然就会全国有名。

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又一次为“城市更名运动”推波助澜。

2010年12月5日,天涯、猫扑及华商论坛《已将襄阳还襄樊,可把长安归西安?》的帖子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西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勘界处表示,每年西安市两会都有这样的提案。尽管长安作为一个古地名,是一个文化符号,但与现在西安的行政区划不太一致,而且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不宜随便变更。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认为,近年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废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改名理由虽冠冕堂皇,但实际背后却是强烈的利益诉求。改变、废弃古老地名,在当时背景下虽有一定道理,但将其放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看,则极少有合理性,实质上会造成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

事实上,城市名称短期内多次修改已有先例。1994年10月,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一朝被废,引发众多争议。两年后,国家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之名。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振鹤指出,地名要保持严肃性、延续性,除非是影响到民族尊严,有损政治文化的名字才需要改。城市改名也要本着科学、谨慎的态度衡量利弊,规范操作,盲从跟风损害尤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胡伟也认为,历史文化遗产属当地全体人民所有,如要更名,就须征求当地人民认可。《地名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改”。

有网友评论说,三十年前,深圳不存在,而现在人家是特区;三十年前,义乌没有名,现在一提到小商品,就第一个想到人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发展了,自然就会全国有名。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折腾上,你就是改成了“诸葛亮市”,改成了“郭靖黄蓉市”,还是皮球是皮球,鸡蛋是鸡蛋!

更名成本一笔宏大的开支

修改各种地图、公章、证件、招牌等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2010年12月22日,襄阳市委、市政府门前的大牌匾已经更换,但其侧门旁公安值班室的牌子上还是“襄樊市”字样,而市内各建筑物包括火车站,“襄樊”字样比比皆是。按照该市更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各单位印章、牌匾及公文版头的更换工作,要在2011年1月1日前完成。

记者在襄阳街头牌匾制作行了解到,一块高2.5米的标准不锈钢牌匾的价格在420~450元之间。

晋宏忠表示,在起草更名上报材料时,已经考虑到行政成本这个问题。虽然只是襄阳更名,可全国是一盘棋。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区地图的改版重印,市、县、区、乡、镇、村所有单位公章、财务章,检查、核定、证明、记录等各类印章的变更,标牌、标记、牌匾以及各类户籍、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的变更,出版物、公文纸、红头文件纸,以及单位信笺等带有“襄樊”字头的印刷品都要废弃重印。修改各种地图、公章、证件、招牌等都会产生成本,整个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他同时坦承,在更名上报材料中,并没有列举估算这些行政成本,“因为民政部要算这个账,国务院要算这个账。”

此次更名,襄阳极为低调,当地媒体报道称,襄阳市明确提出,坚持从简办理,坚持厉行勤俭节约,不搞庆典活动,不邀上级部门和客人,不举办专门的更名活动。即便如此,襄阳当地学者分析,此次更名在全国范围内的行政成本将超过一个亿,但同时也估算,长远的收益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这显然有待观察。

本报记者 张宏伟
    

    1楼 2011-1-8 10:07:59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0 篇,   [<<] [1] [>>]
精华帖子 | 撤销精华 | 置顶帖子 | 撤销置顶 | 锁定帖子 | 撤销锁定 | 加入收藏夹
快速回复  
粗体斜体下划线左对齐居中右对齐超级连接email连接插入图片flash动画插入代码引用内容
内  容: *
图  片:
验证码: *
122.114.192.228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最新新闻内幕帖子
  ·高密市阚家镇于家营村书记石金
  ·仙铭源家具怎么样?质量方面有
  ·进化者智能机器人小胖用起来咋
  ·河北省大曹庄管理区违规提拔干
  ·鄢陵县柏梁镇圪当头村赵太华书
  ·关于威县方营乡张官寨村石月卿
  ·东莞市赛博华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福建省最牛法官钟金仁
  ·[原创]实名举报遭恐吓,电话
  ·龙岩市连城县清安村现任书记杨
 
Power by http://www.5law.cn/post   Bbs-Bar V3.1 BEAT 投诉电话:0371-63691829 非法贴子投诉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