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在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用户设置每月5吨的保底用水量,用水不足5吨的按5吨收费。2月25日,赤壁市供水总公司办公室程主任称,目前水价太低,企业亏损严重,不得已才出此决定,待今年上半年水价将上调后,保底用水量将取消。(据《京华时报》3月1日报道)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公平而充分的竞争,只有充分而公平的竞争,才能激发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当公平竞争被破坏或竞争不充分时,市场的配置机能就会扭曲,甚而无法自行修复,这在经济学上叫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垄断是一个重要因素。 赤壁市供水总公司单方设定“保底用水量”,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垄断行为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强制消费、强迫交易。关于为什么要实行“保底用水量”,赤壁市供水总公司办公室程主任称,“目前水价太低,企业亏损严重,不得已才出此决定”。 其实,稍加推敲就会发现,程主任的说法很是荒诞:其一、在当前社会普遍倡导节约用水的情况下,设定“保底用水量”,岂不是在鼓励浪费?其二、在价格不上涨,成本不降低的情况下,设定“保底用水量”,岂不是用得越多,亏得越多?其三、在没有任何信息公开的情况下,你说亏损就亏损,这不是自说自话么?其四、没有履行听证程序,就单方决定“保底用水量”,这不是典型的强迫交易么? 由于缺乏竞争机制,作为消费者的用户没有“第二选择”,市场的公平灵魂被垄断资本所吞噬。事实上,供水部门所谓的最低消费,目的只是对公众利益的攫取,其根源在于其垄断强势的地位。在行业垄断的前提下,公众的话语权深度孱弱,垄断企业肆无忌惮地剥夺公众利益,甚至罔顾社会责任和企业道德。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公众利益被垄断资本所掠夺,市场规则和市场公平荡然无存。 众所周知,矫正市场失灵的通常手段,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即通过政府行为来强制矫正失衡的价格机制。在制度初衷上,有关部门旨在通过成本加适当利润的方式,既维持垄断企业的正常发展,又能防止其私利膨胀损害公共利益。然而,在垄断的状态下,一切信息都是封闭、单向的和不对称的,垄断企业是信息的惟一占有者和发布者,他们可以随意把提高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所增加的费用,纳入到企业成本当中去,通过人为加大成本来攫取获利空间,并利用垄断地位,“强行”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所谓“适当利润”的设想也就变得毫无意义。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是,在这样的“强盗逻辑”下,相关监管部门何以集体失语? 为防止垄断企业滥用强势地位,应该把垄断企业的成本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挤出成本中的水分。只要公众能够掌握原始信息,并参与成本审核,因垄断企业随意涨价、强制消费所引发的不公,就会大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