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建中JaU河南经济报 12月16日,本报记者接到滑县群众举报滑县境内一开发商无手续建房、售房的相关事宜,得到举报后,就群众所反映的这一问题,本报记者立即赶赴滑县履行正常的实地调查及采访工作。JaU河南经济报 12时40分左右,当记者驱车途经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滑县交警大队的三名执法人员绕开其他过往车辆,径直来到记者所乘车辆跟前,当即拦截记者的车辆,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开口询问:“你喝酒没有?”记者说:“我没有喝酒,一点酒都没有喝。”工作人员:“可以,我现在没有携带酒精检测仪器,你跟我一块去交警大队检测一下。”随后,该工作人员乘坐记者车辆来到滑县交警大队进行酒精测试。在交警大队的值班室内,该工作人员经过一番苦找后,找到了一个并未经过任何消毒措施(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吹管)的检测仪器,该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吹试酒精检测仪。在记者连续吹试5次后,该工作人员称:“不符合正常吹试标准,重新再吹。”记者在该工作人员的指令下,又连续吹了3次,酒精检测仪的屏幕上均显示酒精含量为0。检测结束后,由于记者急需例行采访任务,便要求离开。该工作人员称:“不行,必须等我们领导来后,再决定是否放你离开。”JaU河南经济报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记者亮明身份,并说明有采访任务。该工作人员置之不理,仍然不让记者离开。当记者询问该工作人员的姓名时,该工作人员以“等领导来了再说”为由,拒绝透漏任何信息。JaU河南经济报 在13时06分,胸牌号为0142829的张科长(女)来到交警大队,当记者把这一情况详细说明之后,张科长与该工作人员又以向领导汇报为借口,仍旧扣押记者的行车证、驾驶证及新闻记者证,并扣留记者不允许出行。在张科长与该工作人员单独电话联系一番后(13时29分),该工作人员说:“你确实一点酒也没有喝,谢谢你的积极配合。”就这样在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扣留了记者40分钟,才把记者的行车证、驾驶证及新闻记者证归还于记者。JaU河南经济报 非常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已经检测出记者没有喝酒,为什么还要逐级进行向上汇报?究竟是在向谁汇报?是不是与这次记者采访的内容有关?JaU河南经济报 我国在依法保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已有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为持证的新闻工作者进行采访时提供便利和必要的保障。然而,滑县交警大队却强制扣留记者长达40分钟,对此次采访工作非但没有提供便利,反而直接导致采访工作受到重重阻碍,无法顺利进行。JaU河南经济报 “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是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剂”。希望滑县交警部门正视新闻记者的权利,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唯如此,才能为当地发展保好驾、护好航,才能维护好当地的形象。JaU河南经济报 对于此事件的进展,本报将继续关注。JaU河南经济报 转自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