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哈尔滨局对口支援南宁局的机车乘务员,在机车乘务工作的岗位上大多已工作二十多年了,为哈局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了绝大部分的青春和力量,我们无愧于哈局,无愧于机车乘务员的光荣的称号。2010年5月我们响应铁道部和铁路局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跨局调配,对口支援南宁局的工作。经过组织的选拔、考核、以及个人的积极申请,对自愿留在南方工作的同志优先的原则,使得我们光荣的成为代表哈局支援南宁局繁忙运输生产的一员。出发送行与家人分别的那一天,是我们人生中经历的最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时刻和场面。面对年迈父母的依依不舍和久久眷恋,面对妻子儿女的不舍的深情和含泪的双眼,面对组织和领导的谆谆教导和期望,我们的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但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为哈局争光,用我们辛勤的工作打拼出一片天地,扎下根站住脚,将来将父母、妻儿接来,改善一下生存环境,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fficeffice" /> 我们在柳州肩负支援的重任,为了哈局的荣誉,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语言不通、水土不服、虫叮蛇咬、饮食差别、南北地域的差别、民族习惯的不同等等,再加上繁重的乘务工作,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是我们咬牙坚持着。看到柳州繁重的运输生产任务,有时连段长、书记都下线跑车,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也庆幸能为铁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一心扑到工作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抛给了妻子,8月份刘伟东同志母亲病逝,他都没有时间回去看老母亲最后一眼,母亲的后事都是妻子一人在家操办的。闫永哲爱人10月份生小孩,他也没能回去照看一眼。一个女人要照看全家,辛苦操劳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她们默默的坚持着,因为她们坚信,一年后就能随丈夫去美丽的柳州了,所幸的是所有这一切困难,都被我们顽强的克服和战胜了。在柳州的一年,也是我们提升人生,战胜困难,升华自我的一年!柳州这个美丽的山水城市,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爱,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地方。我们多么希望能长期生活工作在这里,既为自己有这个机会庆幸,也为铁路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随着支援结束日期的临近,南宁局多次与哈局协商,希望留人或续约。根据铁道部的调配政策,以及局里和我们签订的协议,“对愿意留在派入局工作的职工 ,相关铁路局为其办理调动手续。”在柳州我们就报名留在柳州工作,哈局也让我们写出申请,传回哈局。对留在柳州工作的事情,我们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但是由于两局未达成新的协议,2011年5月20日我们返回哈局,调转的事情暂时搁置了。由于佳木斯车间多员,我们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培训才重新上岗,因为原来的岗位没有保留,所以至今仍有人没能上岗。佳木斯也不把我们当做自己的职工,同志们的冷嘲热讽就更不用说了。2011年7月18日,调转的事情有了转机,铁路局劳卫处通知车间,柳州支援回来的人员,可以自愿报名写申请调往柳州机务段工作。当时我们车间有18名同志报名,填写完简历和申请后,通知我们等待调转的信息,因为已经确定调转事项,报名的同志就开始准备。有的同志将房子都卖了,现在在租房住,有的同志孩子上学择校,因为调转的事情去了普通的学校。没有想到的是,7.23事故发生了,调转的事情又一次搁置了。现在7.23事故也告一段落了,春运也结束了,南宁铁路局也回函确认调转的信息,我们心里高兴,终于看到希望了。可在2月28日段交班时说:因为哈局机车乘务员缺员,对支援调配人员不予放行,我们的希望再一次破灭了,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心情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一年来遭多大罪,受多大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难道是我们错了吗?不给我们机会就不要给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希望又亲手把它掐灭,这和在我们心口上插一刀有什么区别? 尊敬的盛部长,您主持铁道部一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您是一个爱护职工切实为职工着想的好领导,所以我们才写信和您沟通这件事。恳请盛部长您能与哈局沟通,对我们申请调转的同志放行,这样既完美的履行了这次跨局调配的协议,也维护了哈局的声誉,同时也成就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也对辛苦了一年的家属有一个完满的交待。我们都担任乘务工作二十多年了,身体大多不太好,希望能到南方工作,在好的环境和气候下,身体得到恢复和休养,这辈子我们只有这一次机会,我们和我们的家属会永远感谢您的,再次恳请盛部长在百忙之中能够过问一下此事,尽快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致 敬礼 佳木斯机务段申请调转的全体同志 二O一二年三月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