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月17日,记者报道了在河南郑州,“张三”有病“李四”刷卡,小儿有病大人刷卡,持卡刷非医疗用品,非持卡人使用等违规现象。早在4月3日,河南省医保中心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凡是医保定点单位,超范围使用医保卡一经查实,将严肃查处。” 然而,记者在报道刊发后调查发现,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大二附院、郑州市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还在“顶风作案”。面对这种窘境,监管部门该如何承担监管职责,对此,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河南省人社厅)与河南省医保中心都“沉默不语”。 市民称拿别人医保卡刷是正常事 按照医保卡管理规定,持卡人必须有本人使用,在就医的时候,向定点医院出示医保卡证明参保身份和挂号,严禁外借持卡人以外人使用,医保卡明确规定,本卡不得转借、冒用、伪造,就医时,必须有医院审核。 4月17日,记者报道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没有按照医保卡规定,为了多拉患者随意使用医保卡的现象。 那么,郑州市其他几家大医院是否就没有类似事情发生呢? 市民赵女士家住国棉三厂家属区,她称,以前儿子生病时她经常拿着丈夫的医保卡去郑州市中心医院以及郑州市中医院拿药。 19日,记者跟着赵女士来到郑州市中医院。挂急诊时赵女士就问医生,儿子不舒服拿着丈夫的卡给儿子买药,医生看了看她后没说话。 随后赵女士办理一张“银医一卡通”。医生问及孩子年龄时,赵女士说8岁。开完药后赵女士刷了一名男子的医保卡。拿药时,医生还特意交代患者用药单上的灯台叶颗粒以及头孢丙烯分散片孩子该如何口服。 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赵女士来到妇科要开一盒“乌鸡白凤丸”。当前去刷卡时医生看到是一名男士的医保卡时,该医生说不能用。 赵女士称她以前经常拿着丈夫的卡来给自己和儿子买药时,这名医生说:“过几天再来吧,这两天上面正查乱用医保卡的事呢!” 多家医院仍在违规滥用医保卡 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记者拿着一张同事的医保卡办理了一张“医卡通”。在简易门诊开具一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后,收费处直接刷了医保卡。 下班后记者挂急诊再次办理一张“医卡通”,待去急诊室药房取药时,该药房女医生一看不是记者本人的医保卡,拒绝使用。 相比而言,郑州市人民医院的这种现象更是肆无忌惮。在咨询台记者询问儿子有病是否可以刷同事的医保卡时,女工作人员说只要知道密码就行。 记者以王帅、7岁填写单子后办理了一张“一卡通”,儿科医生开具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一盒,在交费处,医生直接刷了医保卡。 更让人可笑的是,在医生出具的郑州人民医院急诊配药单年龄一栏上写着:“年龄:7岁1月4天”。 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大厅简易门诊,王女士以乳房不适怀疑有乳腺增生为由,要求开药,持其男同事的医保卡,在收费处顺利刷卡并在药房取药“乳块清糖浆”。 河南省医保中心对此是否担责不愿回答 19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河南省医保中心。在李副主任办公室,她称接受采访必须经过河南省人社厅同意方可。 在联系河南省人社厅调研处黄副处长后,电话中她一直追问,在上一次报道中记者引用的河南省直医疗保险参保的相关信息数据的出处,对于其他问题一直回避。(责任编辑:小宋) 对此,对于上次报道的详细数据,记者告知其数据的来源参考的是2012年8月10日《郑州晚报》A05版,以及搜狐新闻、凤凰网、大豫网、中国经济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在报道中的这些数据,都是省医保中心发布的具体内容。 电话中,当记者问及省医保中心是否存在监管漏洞和担责问题时,黄副处长称,采访需要先给他们发采访提纲,“我们要根据你发的采访提纲汇报领导后,有领导进行审批,审批后再约才能进行采访。” 此前,河南省医保中心李副主任在电话中曾对记者说,有规定就要严格执行,但是现实情况是不排除一些市民家中有病人,儿子拿着父亲的医保卡去拿药等等问题。“发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会通知医院严肃处理。” 至于多家医院存在的滥用医保卡医保中心是否该担责问题时,李副主任没有正面回答。她只是强调他们对医院的处罚有三种措施,一是通报批评,二是罚款,三是停止参保医院的医保收费系统。 业内人士称医保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2006年12月4日,人民日报记者在河南郑州暗访了12家省医保定点药 店,发现医保卡几乎变成了“购物卡”!在其中9家药店可以刷卡随意购买医 保目录以外的商品。12月9日,大河报记者跟随郑州市医疗保险中心有关人员对市定点药店进行了暗访,随后又查处了4家药店。 时隔多年后的今年2月27日,据河南经济报报道,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专职卖药的药店里,洗发水、洗面奶、沐浴露、大米、红枣以及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安营扎寨”,而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用医保卡购买。 为何这么多年的违规现象却屡禁不止呢?作为监管方的河南省人社厅与河南省医保中心是否负有责任? 就此现状,行业内人士称,医保卡成为购物卡,其实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应该说,医保卡成为购物卡,有参保人员对医保卡职能认识不清。但是,医保定点药店与一些医院将医保卡当成了“摇钱树”,医保监管部门同样难辞其咎,他们的责任更大。” 该人士称,现行的医保监管主要是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药品费用进行监督检查。这种监督检查,主要是在医院就诊结束以后,对患者的病史与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违规医院可以凭借专业医疗卫生知识,也完全拥有足够的时间从中做手脚。这样的监管制度难免存在滞后性。 “由于监管工作松散、滞后,又缺乏制度、法律保障,医院瞒天过海,挪用、套取医保资金的事情不断发生。至于药店让参保人员用医保卡购物,医保监管部门更是缺乏有效监管。而监管的缺失又成就了医保卡变身“万能卡”的温床”。 而河南医保部门的监管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监管环节的缺失,使老百姓的救命钱浪费,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损失。医保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安全,从而让参保人员感到放心、满意呢?(从而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合理、规范,真正发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 )。 【记者手记】 其实,医保卡滥用现象已早不是新闻,2010年,南方都市报就曾对该现象进行过深入报道,然而时隔多年后,这一不良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反而越演越烈,像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据了解,医保个人账户是由个人缴纳费用和单位缴纳费用组成的,这是国家给予市民的医疗福利,如果没有用在治病上,而用于其他消费,是对集体利益的损害。而医保资金是百姓的救命钱,直接关系参保人的切实利益与生命健康安全。医保资金管理、使用本应有十分严格的程序。当医保卡冲破重重“关卡”,摇身一变,成了万能的“一卡通”时,那么,群众的生命健康又怎么能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