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贴吧首页 >> 人身损害
户名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导航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8 篇,   [<<] [] [>>]  
媒体报道的“救助对象”竟然也有假的!  浏览:14991 回复:8  
游客
61.163.64.*
 
对街头的乞讨者,尽管不少人存有善心,但或多或少还心存疑虑:是真是假?往往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确定是否施善给予救助。可对于媒体报道的救助对象,群众是不会有任何怀疑的,认为是真正需要救助的。因而,每当媒体上刊发出某人因某事生活贫困,需要大家伸援手的消息,大凡有爱心并想献爱心的群众,都会毫不犹豫地从自己那并不多薪水中挤出些许,以表怜悯、同情和温暖之心。这也是凡媒体发起救助,都有不少平民百姓积极响应伸援手的内在因素和根本基础。


今天从《华商报》(8月4日)看到“讲同一个故事,用同一个人名,谎称给孩子看病,博取各地媒体及市民同情---《带着残疾儿童,兄弟俩轮番骗捐助》的消息,真是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媒体报道的救助对象也有假的。 幸亏他的伎俩被细心的记者发现并及时刊发了这一信息,否则,还不知有多少媒体和百姓被蒙在鼓里,而继续为其捐助?这起当事人骗助的事被发现了,是否还有没发现的,没被发现并揭穿的还有多少?不得而知。从这个意义上,一些地方要求百姓不要对街头行乞者施助的做法,是一个避免骗捐的好措施。


这对媒体来说,也是一个教训。今后媒体刊发救助消息时,一是要慎之又慎,二是一定要在调查真相之后进行。否则,除了对有爱心的公众是个误导外,也会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是鄙人看了《华商报》文章的些许感受,笔者将此文附后,不知各位同仁看后有何想法?


附:《华商报》“带着残疾儿童,兄弟俩轮番骗捐助”原文:


一名普通的山东农民,自称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收养了10名残疾弃婴,年年在不同的城市为弃婴求医,不少媒体对他的“感人事迹”做了报道,为他赢得了鲜花、掌声、金钱。8月1日,当他又带着一名残疾儿童来到西安希望本报帮助求医时,却不小心露出了破绽,记者经过了解终于揭开了谜底:长相颇为相似的兄弟俩借着同一个故事和同一个人名,轮番带着残疾儿童外出求医,以此来博取当地媒体和市民同情,以便可以得到钱财等的捐助,如此骗术,在近5年的时间里欺骗了全国几十家媒体。


他讲的故事很感人记者给他买来了早餐


花白的头发,枯瘦的面容,以及在怀里不停闹腾却说不出话的孩子。1日早上9时许,一名男子抱着一个约六七岁的女童来到本报,希望帮助寻找一名姓刘的老中医。


我叫冯立信,山东人,这是一些报纸对我的一些报道。”递上几张发黄的报纸,冯立信讲起了他的故事。


冯说自己62岁,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乡潘井村人,从20多年前起开始收养被人遗弃的残疾弃婴,如今一共收养了10个。据冯讲,收养第一名残疾弃婴是在20多年前进城卖花生的途中,“当时小孩的一只手不会动,我拿出家里的积蓄6000多元,花费近两年时间给孩子看好了病。”随着这件事情在村民中的传播,开始有人给他“介绍”哪里有残疾弃婴需要照顾,冯立信则来者不拒,全部带回家中细心照料,并供他们念书。冯的讲述让记者感动,得知赶前一天的班车到西安后还没有吃过饭,记者为他们买来早餐,冯立信很是慈爱地将饼子撕成小块送到患脑瘫的女童口中。
“这次来西安你们要帮我找到刘医生,”冯说,治好了病的“大儿子”在外给人开车,2007年农历初一出车祸死了,出事前“大儿子”的一位同事曾经介绍西安一名退休的老中医给最小的这个女童看病,开的药吃了四个月,效果很好,但“大儿子”出事后就和这位医生失去了联系。就在记者要为其拍照时,冯却很紧张地将脸侧开。临走时,冯立信表示,一定要找到这名老中医,否则决不会离开西安,“我的身上还有一百多元钱,晚上我就和孩子睡在马路上,没有钱花的时候,我就捡破烂卖。”


网上照片比对似乎有着两个“冯立信”


冯立信的经历传奇感人,却也同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在网上输入“山东冯立信”搜索,就有近百篇有关他收养残疾弃婴的报道,而全国报纸、网络、电视等几十家媒体都对他的事迹做过报道。报道几乎千篇一律将冯收养残疾弃婴的事情表述一遍,无一例外的是,报道后,冯立信都会得到人们的捐助。


但在这些大同小异的报道中记者发现,每篇报道中都会出现一些信息偏差,有的报道称冯立信收养了10名残疾弃婴,有的则变成了4名或者6名;有的说他和妻子领着残疾儿童千里谢恩,有的则说他是孤寡老人,终生未娶……更有在收养时间、地点等方面信息的不同。最为奇怪的是,记者发现,1日早上见到的冯立信和2004年11月17日人民网上所刊登的冯立信不是一个人,虽然两人的头发都花白,而且也都留了胡子,但两人的脸型还是有一些差异。“莫非同名或者其中一人冒名冯立信,他们有什么目的?”就在记者疑窦丛生时,2日上午8时许,“冯立信”打来电话,询问为何找人的稿件没有见报,并强调他会在西安火车站一直等下去。2日上午,记者来到火车站广场寻找了近2个小时并多方打听,均没有冯的消息。


有着反侦察能力 甩掉曾经跟踪他的记者


在全国几十家媒体对冯立信事迹的报道中,曾经也有少数媒体记者对其行为提出过质疑,《齐鲁晚报》威海记者站记者陶相银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他最近一次采访冯立信是在今年一月底。


据陶相银介绍,从2003年起,《齐鲁晚报》就开始报道冯立信的事迹,还曾有人感动于他的善举赠送了5000元现金。但随着对冯立信的了解,陶相银开始慢慢对他产生了怀疑。


据陶相银了解,冯立信今年上半年一直带着残疾儿童在威海乞讨,冯立信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说要找一个医生给娃看病,但是找不到了,希望媒体帮忙,为了揭开老头如此做法的目的,陶相银曾试图跟踪冯立信,“但是被老头发现了,并甩掉了我们,老头很精明。”随着对冯立信调查地深入,陶相银发现:冯立信每到一个地方一般不会先乞讨,而是在寻找了当地媒体后停留一段时间后才会出手。然后拿着有关他的报纸,博取更多的同情和捐助。


乡民政助理员:冯立信还有一个弟弟也在乞讨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电话联系到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乡派出所一位姓孔的所长,证实了辖区里确实有冯立信这个人,随后他又介绍了一位对冯立信情况更为了解的乡民政助理员陈留云。


据陈留云介绍,冯立信今年60岁,未婚,只有一个弟弟,而且长相相似,“两张照片中的‘冯立信’很可能是他们兄弟俩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地方被媒体拍到的,照片中的两个残疾儿童应该没有变过。”虽然对媒体说自己收养了10名有残疾的儿童,但陈留云说,一直以来他最多见到过4个。


陈留云说,这段时间如果冯立信来西安找人,家里的孩子肯定都是由弟弟来照顾的,“曾听村里人说,两个人靠着相似的长相经常轮番领着残疾儿童外出。”至于为什么冯立信要不断带着残疾儿童在外奔波,并谎称给孩子看病找医生,陈留云说,由于乡政府不让他带着残疾儿童外出乞讨,而是换成每月发放津贴,因此,断了冯立信谋生的“饭碗”,“兄弟俩这样编谎言估计就是为了掩人耳目,骗取更多的同情。”陈留云说。


兄弟两人轮番外出“博同情”只为让人捐钱捐物
就在领着残疾儿童全国求医的骗局被记者逐渐掌握的时候,昨日上午8时许,“冯立信”又打电话询问寻找刘医生报道刊登一事,记者提出想再看看他的身份证,约他见面,对方一口答应。


昨日上午9时许,“冯立信”抱着脑瘫女童来到报社,记者接过身份证,发现只能看到“冯立”二字,最后一个字被烟头烫掉。冯说,自己的家中有13亩地,现在都是由妻子来照料,仅去年种小麦就收获了7000多斤,足够他带着孩子在西安看病的花销。而在他出具的村里从2001年到2005年开的多份证明材料上均清楚地写着,“冯立信、冯立广兄弟二人因经济贫困、家庭困难……”此外,每份证明材料上有不同的借口来说冯立广没有身份证。


此时,记者拿出三张分别是2004年11月17日人民网上所刊登的冯立信的照片、今年8月1日本报记者为他拍的照片以及2004年本报另一报道中的照片让他辨认,“冯立信”立即涨红了脸,紧张得站了起来。在记者讲出从乡民政助理员处了解的冯立信情况时,“冯立信”抱着脑瘫女童尴尬地笑笑,凌乱的眼神闪过片刻恐慌后终于坦白了,“另外两张不是我,我叫冯立广,另外那个是我哥哥冯立信。”


据冯立广说,哥哥冯立信没有成家,自己则育有一女,两人一共收养了4名残疾弃婴,“每年我和哥哥都会轮番带着一两个残疾儿童外出求医,一般都会先联系当地的媒体,他们一报道,很多事情就很好办,还有医院免费给孩子做治疗,更有很多好心人看到报道后给我们捐钱捐物。今年,哥哥的腿脚不利索,我就带着老小出来了,其余的都让哥哥在家照顾着。”


谎话被揭穿的冯立广抱着孩子,一直尴尬地笑着。昨日上午10时许,他收拾起自己的证明材料和别的媒体对他的事迹的报道,说自己当天就会坐车回到老家。


    


    1楼 2007-8-6 19:09:27
游客
119.120.94.*
 
    
    2楼 2009-5-21 5:55:59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8 篇,   [<<] [1] [>>]
精华帖子 | 撤销精华 | 置顶帖子 | 撤销置顶 | 锁定帖子 | 撤销锁定 | 加入收藏夹
快速回复  
粗体斜体下划线左对齐居中右对齐超级连接email连接插入图片flash动画插入代码引用内容
内  容: *
图  片:
验证码: *
122.114.192.228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最新人身损害问答
我要咨询
 
  ·,,
  ·不是律师不能上次网吗?
  ·赔赏
  ·诈骗
  ·故意杀人
 最新人身损害帖子
  ·踢球被伤害,脑出血
  ·无赖倒打一耙
  ·[求助]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和赔
  ·[求助]湖北宜昌奥美医疗用品
  ·湖北宜昌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人身损害赔偿
  ·从子弹威胁维权人 到 “民告
  ·[求助]
  ·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学生教室强奸
  ·[求助]湖北宜昌奥美医疗用品
 
Power by http://www.5law.cn/post   Bbs-Bar V3.1 BEAT 投诉电话:0371-63691829 非法贴子投诉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