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日起,中国酝酿近14年的《反垄断法》将正式实施。消息指,现在对中国市场“强势”控制的跨国企业如微软、英特尔等很有可能成为《反垄断法》实施后的“第一被告”,其中,微软是“呼声”最高的一个。 香港《文汇报》消息,据《中国产业地图》一书披露,大陆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五名均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跨国巨头们的强势地位决定了他们中的一个很有可能成为《反垄断法》实施后的“第一被告”。而其中,微软是“呼声”最高的一个。国产Office软件的代表企业永中科技总经理曹参甚至直接呼吁政府将其列为《反垄断法》的“第一被告”。曹参表示,如果政府不出面,永中科技也准备跟微软打官司,公司正在搜集各方面的相关证据。 对此,微软正在通过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的方式,来避免成为“第一被告”。一方面,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张亚勤表示,公司和政府、整个IT业界有很多合作,微软不存在垄断问题。另一方面,微软本月调低了下一财年的增长预期,称原因之一是盗版问题。通过向中国政府施压来转移自身危机,是微软应对《反垄断法》的策略。 《国际先驱导报》曾指出,除了扮演“受害者”,调整商业策略也是跨国公司应对新法的手段之一。例如,英特尔将对销售商广告补助由此前最高的50%降到了20%以内,芯片销售返点也由20%降至5%之内。而这两招一直被看作是英特尔排挤AMD等对手的主要手段。 此外,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也是应对招数之一。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当前已经接到几十个来自跨国公司相关案例。其北京代表处合伙人陶景洲表示,现在这些企业合同部门、业务开拓部门的“头等大事”,就是仔细比对现行的业务政策、经营行为和合同条款是否有违《反垄断法》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