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反垄断法》就将实施。 有意思的是,今夏众车企对此法的呼应热情异常高涨。 从7月中旬开始,众车企纷纷站出来表示将摒弃那些与《反垄断法》相违背的举措。 广州丰田成为首家响应《反垄断法》的车企,成都三家广州丰田经销商率先宣布开始对凯美瑞实施“自主定价”。广州丰田副总经理冯兴亚对此事的表态颇为耐人寻味,“这三家经销商的表态并没有得到厂家授意,但厂家和经销商都希望能提前适应新法律,越早采取就有越充分的时间调整。”实际上,此前广州丰田已经出台了不再管制终端价格的商务政策。 长安福特、东风日产、广州本田等车企也纷纷表示正准备根据《反垄断法》修改相关规定,上述这些车企的调整主要指向限制经销商最低销售价格和限制销售区域两方面的“潜规则”。 但仔细想想,反垄断法的重点对象是石油、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而品牌众多的汽车行业中并没有类似微软这样占据超高市场份额的企业。那么,众车企的积极响应是事出何因呢?要知道,车企主动反垄断,相当于主动“吐出”此前的垄断利益,难道是车企大发善心了么? 此后,经销商终端处的市场反应很快暴露出了车企的真实用意。 此前价格一直很稳定的凯美瑞,目前在广州优惠已到2万元了;第八代雅阁迅速以过万元的优惠进行回击;中级车市场上,主流车型都打起了“价格牌”,上市不久的新凯越优惠幅度达1.5万元,月销量稳定在万台以上的卡罗拉最高优惠达1.6万元。 在淡季,车企如此热衷于反垄断,看来用心良苦。毕竟二季度一连三个月的车市不景气,让厂商上下太需要一个加大促销、熬过淡季的理由了。 反垄断法之于车企车商,恰如“久旱逢甘霖”。 有了这样好的口实,车企优惠降价,也就不必顾忌有损品牌了,大可堂而皇之一番了。 淡季不降,更待何时?等竞争对手先出降价牌,就会陷入被动,晚降不如早降。 只是哀叹,《反垄断法》这样一个重大的法规,竟然沦为了车企优惠降价的“遮羞布”。 《反垄断法》实施后,涉及车企车商深层次游戏规则的问题其实很多。取消最低限价,意味着同品牌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将更加惨烈,有些在资金链压力之下甚至会亏本销售,其他经销商的利益将受到损害。而取消区域销售限制后,同城经销商可以互相争抢客源,对经销商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特别想问《反垄断法》究竟革了谁的命?现在倒好,革命的和被革命的,都只顾着清仓大甩卖,中国车市的“短视”再次暴露无疑。 难道革命的和被革命的,都在寻思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