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144年的一个秋日的午后,也就是在六十多岁的李清照独自在庭院深深中思念她的爱人赵明诚,写下悲情之作《声声慢》的时候,20岁的陆游,在那个下午,迎娶了唐琬为妻。他们的结合,到底是开启了另一段幸福呢?还是开启了另一段痛苦呢? 事实上,所有的痛苦,之所以特别痛苦,都是因为当初的幸福,都特别的幸福! 陆游和唐婉,那绝对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才子佳人,人间绝配!况且,两人还是姑表亲,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两个人两小无猜,自幼一起长大。大概小时候就经常玩过家家,唐婉不知道在游戏里做过多少回表哥的新娘,如今好梦成真,那真是叫如愿以偿。陆游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从过家家,过到了成了家,这种水到渠成的爱,简直就让这小夫妻俩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了。 于是物极必反,就像《倚天屠龙记》里那个专门拆散人家美好爱情的灭绝师太一样,唐婉的婆婆、陆游的母亲、我们简称为“陆母”的那个老女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出现在陆游和唐婉美满的夫妻生活里,并最终生生拆散了这对人间的鸳鸯。 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不禁会问,陆母干嘛要这样呢?要知道她可是唐婉的亲姑姑啊,她原本对唐婉这个儿媳很看得上眼的,所以她才会为儿子定了这门婚事。可婚后怎么会对她亲自选定的儿媳越来看越不顺眼呢?要知道,唐婉的性格史书记载是“温婉柔顺”,并不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一样是个典型的女强人,按道理她不应该会与陆母有什么生活中的矛盾,她怎么就得罪了这位本来还蛮喜欢她的婆婆的呢? 这就不得不要说到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了,那就是姑表亲、姨表亲这一类的近亲结婚。 《左传》里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是茂盛的意思,不蕃就是不茂盛了,也就是说男女宗族同姓间结婚,后代繁衍是不会茂盛的,这多少意识到了一点近亲结婚的危害。于是儒家继承了这个说法,严禁同姓之间的近亲婚姻。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这种认识毕竟还有很大的局限,以为只要同姓间近亲不婚就完事大吉了。于是姑表之间、姨表之间,也就是只要不同姓的近亲之间的婚姻就不违反礼教,反而达到亲上加亲的作用。 你看我们前面讲过的苏小妹的原型苏洵的女儿苏八娘,就是嫁给了自己的表哥程之才。本来苏洵是不愿意这门婚事的,所以他后来在一首诗时里后悔地说“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嫁娶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就是说这门表亲间的婚事我开始就不情愿,无奈亲戚的面子难驳,而“乡人嫁娶重母族”一句则是说,姑表亲、姨表亲实在是当时很流行的婚嫁风俗。事实上不仅苏家所在四川是这样,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是这样。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论最后是娶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其实都是近亲结婚。甚至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这种风俗依然盛行。比如说电视剧《霍元甲》的故事,那已经是民国时期了,而霍元甲的情敌就是赵倩男的表哥龙海生,这说明赵倩男与龙海生本来定的就是姑表亲。 事实上从现有的一些历史个案来看,这种姑表亲、姨表亲所导致的婚姻往往矛盾更多。这里面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近亲结婚造成的繁衍恶果。虽然近亲结婚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后代是正常的,但大多数情况会导致生育畸形,或后代的智能低下,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啊,这自然会导致家庭的不幸。 南宋绍兴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144年的一个秋日的午后,也就是在六十多岁的李清照独自在庭院深深中思念她的爱人赵明诚,写下悲情之作《声声慢》的时候,20岁的陆游,在那个下午,迎娶了唐琬为妻。他们的结合,到底是开启了另一段幸福呢?还是开启了另一段痛苦呢? 事实上,所有的痛苦,之所以特别痛苦,都是因为当初的幸福,都特别的幸福! 陆游和唐婉,那绝对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才子佳人,人间绝配!况且,两人还是姑表亲,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两个人两小无猜,自幼一起长大。大概小时候就经常玩过家家,唐婉不知道在游戏里做过多少回表哥的新娘,如今好梦成真,那真是叫如愿以偿。陆游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从过家家,过到了成了家,这种水到渠成的爱,简直就让这小夫妻俩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了。 于是物极必反,就像《倚天屠龙记》里那个专门拆散人家美好爱情的灭绝师太一样,唐婉的婆婆、陆游的母亲、我们简称为“陆母”的那个老女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出现在陆游和唐婉美满的夫妻生活里,并最终生生拆散了这对人间的鸳鸯。 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不禁会问,陆母干嘛要这样呢?要知道她可是唐婉的亲姑姑啊,她原本对唐婉这个儿媳很看得上眼的,所以她才会为儿子定了这门婚事。可婚后怎么会对她亲自选定的儿媳越来看越不顺眼呢?要知道,唐婉的性格史书记载是“温婉柔顺”,并不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一样是个典型的女强人,按道理她不应该会与陆母有什么生活中的矛盾,她怎么就得罪了这位本来还蛮喜欢她的婆婆的呢? 这就不得不要说到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了,那就是姑表亲、姨表亲这一类的近亲结婚。 《左传》里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是茂盛的意思,不蕃就是不茂盛了,也就是说男女宗族同姓间结婚,后代繁衍是不会茂盛的,这多少意识到了一点近亲结婚的危害。于是儒家继承了这个说法,严禁同姓之间的近亲婚姻。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这种认识毕竟还有很大的局限,以为只要同姓间近亲不婚就完事大吉了。于是姑表之间、姨表之间,也就是只要不同姓的近亲之间的婚姻就不违反礼教,反而达到亲上加亲的作用。 你看我们前面讲过的苏小妹的原型苏洵的女儿苏八娘,就是嫁给了自己的表哥程之才。本来苏洵是不愿意这门婚事的,所以他后来在一首诗时里后悔地说“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嫁娶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就是说这门表亲间的婚事我开始就不情愿,无奈亲戚的面子难驳,而“乡人嫁娶重母族”一句则是说,姑表亲、姨表亲实在是当时很流行的婚嫁风俗。事实上不仅苏家所在四川是这样,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是这样。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论最后是娶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其实都是近亲结婚。甚至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这种风俗依然盛行。比如说电视剧《霍元甲》的故事,那已经是民国时期了,而霍元甲的情敌就是赵倩男的表哥龙海生,这说明赵倩男与龙海生本来定的就是姑表亲。 事实上从现有的一些历史个案来看,这种姑表亲、姨表亲所导致的婚姻往往矛盾更多。这里面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近亲结婚造成的繁衍恶果。虽然近亲结婚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后代是正常的,但大多数情况会导致生育畸形,或后代的智能低下,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啊,这自然会导致家庭的不幸。 就这样,这对人间的绝配,在陆母的压力下,就要和爱情说再见了。陆游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虽然苦苦哀求,但母命难违,最终无法挽回,只能“与妇诀”。 最可怜的是唐琬,她可能死也想不通,相爱,会是一种罪!不过,更让她想不通的是,那个在暴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舟船上的诗人,那个后来金戈铁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不敢争取自己的幸福与爱情,在一纸休书上羞答答的签下了大名。 陆游和唐琬分手之后,各自建立了新的家庭。在父母的安排下,陆游娶了王氏为妻;唐琬也在父母的逼迫下,改嫁了赵士程。从此,他们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一切都波澜不惊,就像徐志摩诗里说的那样,他们好像是偶然“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却最终“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现在我们来看陆游的诗作,从休掉唐婉之后的几年里,陆游渐渐不再提这些事,这就像沉淀过的历史被尘封在心灵的湖面下,但只要有颗石子,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入湖心,立即就会激起满湖的涟漪。这颗石子在六年后的一个春天,被投进了陆游的生命之湖里,搅动了他一生的涟漪。 六年后的一个春天,在陆游和唐婉都渐渐抚平各自的心灵创伤的时候,他们偶然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相遇了。 对于陆游和唐婉来说,这场相遇是不幸的。但对于这个叫沈园的庭院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因为作为一个宋代的园林,能够一代代传下来,到现在还依然有名,大概全中国也只有绍兴的沈园了。这种幸运是因为它就是那颗搅动了一湖春水的小石子,而这一切的见证如今只有题在沈园墙壁上的两首词。 两首词,只一个词牌,都是《钗头凤》,一首是陆游所作,一首是唐婉所作。两人并非同时所作,陆游看了唐婉的词后抱憾终生,而唐婉看了陆游的词后,却香消玉殒。这两首词是怎么来的呢? 据陆游回忆,他是在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也就是他28岁那年的一个春天在沈园这个地方遇见唐婉的。当时唐婉和他后来的丈夫赵士程正在沈园游春,而陆游则是孤身一人。偶然相遇,两个人开始都很错愕,但又不能说什么,因为旁边还站着个赵士程啊,所以千言万语,只能四目相对,这倒是“道路以目”这个词的另一种解读。要知道,陆唐二人被迫离婚六年后,这是第一次见面,而两个人谁也没能真正地忘记对方,所以虽有赵士程在旁,一时真情流露,那也是难免的。还是唐婉反应得比较快,她大大方方地把陆游介绍给了赵士程,然后赵士程对陆游寒喧了几句之后,就带着唐婉离开了。 陆游心里一下打翻了五味瓶。人家都说“恨不相逢未嫁时”,而他们明明相逢了却又错过,如今心爱的表妹嫁作他人妇,陆游只能“深恨相逢已嫁时”了!所以陆游呆立在原地,看着唐婉与赵士程的身影消失在沈园的树丛间,竟然无法挪动自己的目光与脚步。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个丫环捧了酒肴过来,赠与陆游,原来唐婉经得丈夫的同意,把他们夫妻游春的食物送了些来给陆游。陆游端起送来的绍兴黄酒,这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想起当初唐婉纤纤玉手为他把盏黄滕酒的情景,心中是阵阵隐痛啊。于是他捧着那杯唐婉送来的酒,在沈园的墙壁上留下了这样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凤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留词之后,陆游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踉跄离去。 在陆游留词之后的某一天里,唐婉一个人来到了沈园。她找到了陆游留在墙壁上的那首《钗头凤》,流着泪把它读完,又流着泪在那首词后同样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词不用详解,我们只要来看看写词人的命运就可以理解写词人当时的心情。 要说唐婉的命不好,但我认为她多少还要比晚年的李清照幸福得多。她也是再嫁,李清照嫁了个狼子野心的张汝舟,唐婉却嫁了个豁达温情的赵士程。凭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唐婉与陆游在沈园的相遇之情,赵士程不应该看不出来;而唐婉当时就介绍了前夫陆游,可见他对唐、陆以前的感情也是相当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妻子主动给前夫送酒,他完全支持,不是因为老婆给别的男人送了绍兴黄酒,心里就打翻了镇江陈醋。而唐婉过后重回沈园,赵士程也未必就不知道。可见,这个赵士程对唐婉还是非常体谅的,也是非常大度的。嫁给这样的丈夫按道理说也可以平息往日的伤痛了,最起码可以好好地过日子、好好地生活下去了,可唐婉的幸福生活怎么会又突然断裂了呢? 唐婉在写完这首《钗头凤》之后,泪流满面,回到家一病不起,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殒,病逝了。你看,这么幸福的再婚生活都不能让她在重遇陆游的伤痛里解脱出来,这反过来可以看出她对陆游的爱有多深,而唐婉本人对那段情又是多么地难以释怀、难以自拔!所以她当着赵士程的面介绍陆游时的从容只是掩饰突然相遇下心情的激动,而后来又当着丈夫的面送酒给陆游,则是实在想做些什么,完全不是我们局外人理解的大度与知礼节。而当她终于在陆游的《钗头凤》前写下自己的绝命之作时,她终于回到了她童年做了无数次的那个“过家家”的梦里,她的心里再也放不下别人,哪怕像赵士程这样的好人,她的心里只有她的表哥,于是她带着生命离开,回到了她表哥的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