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四月,西汉王朝建立者、平民出身的高祖刘邦去世后不到一个月,皇太子刘盈终于嗣位为汉惠帝。 在经历了8年备受煎熬的太子生涯后,这位自小跟着母亲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小伙,能够成为汉王朝第二任帝王,实在不容易! 此时此刻,面对巍峨森严的末央宫殿,群臣罗列山呼万岁的盛大场面,再看看金光灿灿的御座,当一切是那么真实无疑时,年仅17岁、性格懦弱的刘盈,顿时恍若大梦初醒,内心荡漾出了一种无法掩饰的喜悦。 正当春风得意,青春年少的刘盈,陶醉在初握权柄的美好感觉中还没有回过神时,他的母亲吕雉,却不甘心大汉王朝,从此由儿子刘盈发号施令。这位昔日带着一双儿女,既要为全家衣食操心,又要下地种庄稼的农妇,自从成为汉王朝第一位皇后之后,深切感受到了权力份量。想想那位二流子丈夫当初的赖样,再看看成了皇帝后的风光荣耀,对儿子嗣位,吕雉不但高兴不起来,心里反而很不痛快。为了能够由自己专权,吕雉正谋划如何将汉王朝权柄,控制在自己手中。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专权宿愿?在跟随夫君打天下的拼搏厮杀中,早已磨炼得野心勃勃,心狠手辣,计谋远高出儿子一筹的吕雉,为了不至于被臣僚们指责并引发内乱,经过千思万想,最终决定既不废掉儿子帝位,也不公开取代他,而是针对儿子个性懦弱这一特点,采取了一种很多人想象不出的方式,即从精神上、心理上,一举整垮年轻稚嫩,毫无统治经验的儿皇帝刘盈。 果然,刘盈坐上帝位没几天,吕雉便按自己蓄谋,对儿子刘盈无情地下手了。这天,吕雉将不知其阴谋的儿子,带到宫中一处偏僻厕所旁,强迫他去看早被自己剁掉手脚,捣瞎双眼,致聋双耳,凄惨地蜷缩着身子,痛不欲生的所谓“人猪”——夫君生前爱姬戚夫人。当思想毫无准备,不知母亲究竟要干些什么的刘盈,目光投在欲死不死,欲活不活,早已不成人样儿的戚夫人残躯时一刹那间,这位年轻皇帝,顿时被眼前这一惨景吓得嚎啕大哭,魂不附体。刘盈心理经不起这种残酷打击和惊吓刺激,一下便病得起不来。“帝视而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从此,吕雉这位不同寻常的女人,对被自己摧残得像具傀儡般的儿皇帝,尽情地玩弄摆布。 作为西汉王朝第一位皇太子,刘盈短暂的一生,遭遇的艰难实在太多了。不用说小时在乡下和战乱中度过的童年,就是成为皇太子后,由于父亲刘邦反复犹豫,又差点使得他和帝位失之交臂。幸运的是,在母后万般运作下,刘盈不但保住了太子身份,最终又嗣位为惠帝。然而初登帝位,母后给他的这手下马威,一下便把这位年轻皇帝心理、精神和身体,彻底击垮了。此后孱弱得像只羔羊的刘盈,成天以饮酒淫乐打发时光,“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汉王朝统治权柄,由此被吕雉紧紧地握于手中。 和绝大多数生于深宫之中,长在乳妈怀抱的皇太子相比,从小和父母在老家乡下生活并度过童年的刘盈,不仅是一位窝囊透顶的皇太子,同时也是个没有任何作为的帝王。 公元前211年(始皇帝三十六年),年已30出头的吕雉生下刘盈时,她那位“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赖汉二流子丈夫刘邦,才是秦泗水(今江苏沛县境内)一名小亭长。秦王朝基层官吏设置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就这点官职一到手,刘邦便“好酒及色”,“时饮醉卧”,成天沉浸于纵情享乐之中。不久刘邦因押运一批民夫去咸阳,有幸见到正在出行的秦始皇帝。面对前呼后拥的壮观场面,刘邦当场十分感慨地说,哎呀,男子汉就要有这种气魄!“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后来,刘邦再次押送民夫前往骊山,半道上许多人因怕服苦役纷纷逃跑。刘邦怕回去后县君追究责任,便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拉了一些志同道合者,在家乡沛县举兵造反。之后又会同和他一样起兵的项梁,共同反秦。经过几年艰苦征战,终于在公元前206年,一举推翻了秦王朝。 刘盈虽然幸运地坐上了帝位,但是,回首十多年来所经历的诸多风波,无论从册立为太子之日起,还是真正坐上帝位,可以说一直就没有平静过。围绕刘盈短暂一生,由母亲吕后直接策划导演,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宫廷争斗,以及充满血腥之味的骨肉相残悲剧,始终很激烈。就连刘盈太子、在帝位上象征性坐了几天的少帝刘某(正史中无其名字记载,姑且以刘某相称),最终也未能逃脱奶奶吕太后魔爪。 身为刘邦嫡子的皇太子刘盈,命运为何充满了诸多曲折?这一切,说起来都和刘邦有关。原来,自从刘盈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刘邦却越来越不喜欢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加上在此之前,刘邦为汉王时的夫人定陶戚姬,也生下儿子刘如意。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刘盈和刘如意,刘邦越来越觉得,性格善良而又懦弱的太子刘盈,一点也不像他威武果断。所以总担心自己千辛万苦开创的江山,到刘盈手中不一定保得住。刘邦因一直想废掉刘盈,改立性格和自己相似的刘如意为太子。“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出于对刘如意偏爱,刘邦还将他留在长安,不让他到封地去。“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 刘盈虽然幸运地坐上了帝位,但是,回首十多年来所经历的诸多风波,无论从册立为太子之日起,还是真正坐上帝位,可以说一直就没有平静过。围绕刘盈短暂一生,由母亲吕后直接策划导演,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宫廷争斗,以及充满血腥之味的骨肉相残悲剧,始终很激烈。就连刘盈太子、在帝位上象征性坐了几天的少帝刘某(正史中无其名字记载,姑且以刘某相称),最终也未能逃脱奶奶吕太后魔爪。 身为刘邦嫡子的皇太子刘盈,命运为何充满了诸多曲折?这一切,说起来都和刘邦有关。原来,自从刘盈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刘邦却越来越不喜欢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加上在此之前,刘邦为汉王时的夫人定陶戚姬,也生下儿子刘如意。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刘盈和刘如意,刘邦越来越觉得,性格善良而又懦弱的太子刘盈,一点也不像他威武果断。所以总担心自己千辛万苦开创的江山,到刘盈手中不一定保得住。刘邦因一直想废掉刘盈,改立性格和自己相似的刘如意为太子。“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出于对刘如意偏爱,刘邦还将他留在长安,不让他到封地去。“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 刘邦这一想法,在野心勃勃的吕后和企望母以子贵的戚姬中间,引起了强烈震动。从此,一个为了保住儿子皇太子身份,一个为了能让儿子成为皇太子,俩人费尽心机,用尽手段,明里暗着为各自儿子想办法。从当时刘邦的想法看,刘如意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因为父亲已经不喜欢刘盈,再就是他的性格颇象父亲。另一方面,刘如意那位比吕后年轻、颇具姿色的母亲戚姬,正为刘邦所宠幸。晋人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中说,戚姬不但长得很漂亮,而且又能歌善舞,刘邦对她一直十分宠爱。“戚夫人善鼓瑟击筑(一种乐器),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由于刘邦经常和年轻貌美,舞姿动人的戚姬在一起,慢慢对年过40多岁的吕后,便有所疏远。“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这种情况,更增大了刘如意成为太子的可能。 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一位男人尤其是封建帝王,当他迷恋于美女妖冶的玉体时,情感立时就会倾斜。而生有皇子的美女,一时更会殊宠无比。在此情况下,为了其宠爱的美女,这些帝王什么事都会干出来。宁爱美女不爱江山者,大有人在。 果然,深知情势严峻的吕后,知道刘邦要废掉儿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皇太子时,当下就急得束手无策。“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情急之下,有人让她赶快去找刘邦器重的谋士张良,让张良帮她出主意。吕后听了,立即让大哥吕泽出面请张良。不料张良一听,却对吕后说,当初刘邦在危难之中时,我的一些意见建议,他还基本上能听得进去。可现在他成了帝王,我再说话,恐怕不一定能听得进去。再说他是因为宠爱戚姬母子要换太子,这种自家人的事,不要说我张良说了他不听,就是再有一百个大臣去说,恐怕他也听不进去。“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 在张良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吕后更是急得不知所措。不过,这事要是搁到别的女人身上,听了也许早就没有信心。然而吕后就是吕后,她不但不气馁,反而更不甘心儿子被他人取代。对她来说,不管儿子多么无能,只要能坐上帝位,那么自己就会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太后。而一旦成为皇太后,就有机会掌握朝政大权。对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这一点,正是她们梦寐以求的最大愿望。为了不至于理想落空,吕后硬着头皮放下面子,又找到张良,让他再想想办法。深知刘邦性格的张良,感到这时即便自己出面,对于决心已下的刘邦,肯定不会有多大作用。然而,拗不过经不起吕后再三求情,张良想来想去,只好为她出主意说,这时唯一的办法,只有请一向为刘邦尊重,并被人誉为“商山四晧”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让4人做做刘邦工作,看能否保住刘盈太子身份。除此,恐怕再没有什么好办法。听了张良建议,吕雉很快让人找到这几个人,并送上太子刘盈亲笔信。在吕雉反复请求下,东园公等最终答应了她的要求。为了能让这些人随时替自己出主意,吕雉特意将他们从商山接到长安,并安排住在张良府第。从此,4人暗中不断帮着吕后出主意。 公元前196年(汉十一年)七月,就在刘邦要准备换掉太子的关键时刻,原为项羽手下大将的九江王、后投奔刘邦又被封为淮南王的英布(因在秦末坐法被黥面,又叫黥布),对刘邦和吕后大杀功臣,十分惊恐,并暗中打算起兵反抗。原来在此之前,野心日益膨胀的吕后,为了巩固后位并防止众大臣,对她和夫君权力构成威胁,两口子便将为汉王朝建立有过功劳的一些大臣,先后用计一个个除掉了。特别是善于将兵,多多益善,出奇制胜的韩信,被他们杀掉后,英布一时更加感到惶恐不安。“高后诛淮阴侯(韩信),(英)布因心恐。”韩信本来和张良、萧何,是刘邦夺取天下时最为倚重的三个得力助手。当初刘邦谈到自己之所以能在群雄争霸中胜出时就对人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餽,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结果,吕后把韩信骗进宫里后,最终将他和三族全部残忍地用五刑杀了。“韩信之属皆受此诛。”当时五刑,说起来真是惨无人道。“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 公元前196年(汉十一年)七月,就在刘邦要准备换掉太子的关键时刻,原为项羽手下大将的九江王、后投奔刘邦又被封为淮南王的英布(因在秦末坐法被黥面,又叫黥布),对刘邦和吕后大杀功臣,十分惊恐,并暗中打算起兵反抗。原来在此之前,野心日益膨胀的吕后,为了巩固后位并防止众大臣,对她和夫君权力构成威胁,两口子便将为汉王朝建立有过功劳的一些大臣,先后用计一个个除掉了。特别是善于将兵,多多益善,出奇制胜的韩信,被他们杀掉后,英布一时更加感到惶恐不安。“高后诛淮阴侯(韩信),(英)布因心恐。”韩信本来和张良、萧何,是刘邦夺取天下时最为倚重的三个得力助手。当初刘邦谈到自己之所以能在群雄争霸中胜出时就对人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餽,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结果,吕后把韩信骗进宫里后,最终将他和三族全部残忍地用五刑杀了。“韩信之属皆受此诛。”当时五刑,说起来真是惨无人道。“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 韩信被杀后死后不久,刘邦和吕后又以谋反为名,将梁王彭越贬为庶人,发配到蜀地青衣(当时县名)。彭越在贬徙路上,正好碰到从长安到洛阳去的吕后。于是,彭越以为遇到了救星,当着吕后面,哭诉了一通冤曲,并天真地让她在刘邦面前替自己求情。吕后听了,故意装出很痛快的样子,满口答应帮彭越在刘邦面前说好话。彭越不知是计,转身跟着吕后折回洛阳。“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岂料吕后将彭越骗回洛阳后,却对刘邦说:“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不仅如此,吕后又让亲信“告彭越复谋反”,并建议刘邦对彭越满门抄斩。刘邦一听,当场表示同意。“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韩信、彭越这两员大将先后被刘邦和吕后除掉之后,英布闻讯更加惊恐不安。而让英布最为接受不了的是,刘邦将彭越杀掉后,又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分送给其他诸侯吃。“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当刘邦让人将一份肉酱送到英布封地时,英布那天正在外面打猎,一看这人肉酱,顿时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心想刘邦既然对彭越都这样下手,而像他们这些人,迟早还不是一样下场。从此,英布一边暗中集结兵士,一边观察周边诸王有什么反映动静。准备刘邦一旦要对自己下手时,就带兵反抗。“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英布为此对部将们说,刘邦这家伙统治了十多年,年龄也大了,现在他肯定害怕征战打仗。如果我们起来反抗,他也无可奈何。如果不这样做,那我们就和韩信、彭越下场一样,迟早也得死在他手上。“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请将独患淮阴、彭越,今已死,余不足畏。”得到诸将领支持后,英布“遂反”。果然,身体已经有病的刘邦,闻得英布谋反,准备让太子刘盈带兵前去征讨。“黥布反,上疾,欲使太子往击之。”刘邦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方面因为身体有病,确实再也不能像当年那样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另一方面,也想借机考验一下皇太子,看他威望到底怎么样。 得知刘邦让皇太子刘盈统帅诸将领征讨英布的消息,吕后一下又慌了神。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求救于东园公4人。东园公等人对刘邦意图经过一番分析,为她出主意说,一定要设法阻止刘邦这样做,千万不能让年龄不大,又没有征战经验的太子去领兵冒险。“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意思说,太子作为嗣君,地位已经很高了,你再让他立多大功劳,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实际意义。相反,太子一旦失利,肯定会威信扫地,而刘邦必然乘机废了太子。东园公等人还认为,如果非要让年龄不大,威望不高的太子刘盈,去统帅这些曾和刘邦一起身经百战,浴血奋战,为汉王朝创建立有过汗马功劳的将领,这些人肯定会因为不服气而不尽力。这样做,如同让羊指挥狼去厮杀,狼不但不服,反而还会将羊吃掉。“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同时东园公等人还通过张良对吕后说,如今刘邦有病,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日夜在身边侍候,况且刘邦说过,“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由此可见,刘邦意思十分明确,就是要以刘如意取代太子刘盈。因而劝张良赶快告诉吕后,并出主意让她在刘邦面前,一边哭闹一边说,英布这个人,由于善于用兵,早就是闻名天下的一员猛将。你要让太子刘盈统帅众将领和他对阵,肯定会败阵。如今您虽然身体有病,但只要“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 吕后听了他们一伙建议,马上去见刘邦。见面后,吕后按照东园公4人主意,哭着说了一通太子不能去征讨英布的理由,“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面对痛哭流涕的吕后,刘邦耳根子一软,只好答应由他亲自出征。“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同样身体有病的张良,追到长安城外又假惺惺地对刘邦说,我本该和您一同去,但因为身体有病不能去了,您一定要多加保重,“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同时还建议他“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结果,中了这伙人圈套的刘邦,只好拖着病体,亲自出征。 当双方在蕲西(今安徽宿县境内)相遇后,刘邦一见英布军“置阵如项籍军”,顿时很不高兴,“上恶之。”双方在刚一交战,刘邦万般恼火,厉声质问英布“何苦而反?”没想到英布很干脆地回答说,我想当皇帝,“欲为帝耳”。刘邦一听,破口将英布又大骂一通。骂完,双方即展开决战。最终,英布被刘邦大败并逃到了江南,途中被人所杀。刘邦虽然打败了英布,然而在这次征战中,却因中箭受伤。“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本来身体有病,加上箭伤,刘邦性命危在旦夕。 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刘邦,回到长安千思万想,觉得一旦自己去世,性格柔弱的太子刘盈,肯定不能胜任帝位。便想趁自己活着时,以刘如意取代太子刘盈,“愈欲易太子。”张良等人闻讯,再次劝谏,然而刘邦就是不听。在此情况下,太傅叔孙通又对刘邦上谏说,如今天下人都知道太子仁孝,而“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于地。”刘邦一看叔孙通坚决不同意废掉太子,就对他说,算了算了,你就别再说了,以前我那些想法,是闹着玩的。“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一听, 更加严肃地说,“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在叔孙通等力劝下,刘邦虽然表面上答应不废太子,但内心还是想换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 此后不久,有一天刘邦在宫中举行宴会,吕后乘机邀东园公4人出席。“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刘邦一看,顿时感到很纳闷,心想从那里突然来了这4位80岁的老人。于是就问他们是什么人,4人马上向刘邦报了各自姓名。刘邦一听这才说,原来是你们几个呀。当年我请你们为我出主意打江山,你们却一个个躲着我,今天怎么想起到我这里来?“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东园公等人对他说,您这个人,向来看不起有学问的人,当初我们怕遭不测才躲避您。如今我们听说太子很爱有学问的人,天下之人因此都想为太子效劳,所以我们也就来了。“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刘邦听了,只好违心地顺水推舟说,那就麻烦你们,以后对太子多加指教,“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在张良和东园公等人再三劝说下,刘邦这才不提另立太子的事。从当时情况看,不仅张良、东园公等人不同意刘邦废掉太子刘盈,还有一些大臣,也不同意刘邦这样做。和刘邦关系密切、因敢于直言而又说话结巴的中尉周昌,也坚决反对刘邦换掉太子。周昌和刘邦的关系,说起来非同一般。当年有一次,周昌到了刘邦住处,正好碰见刘邦和戚姬相拥在一起亲热,周昌一看转身就往外走。刘邦见状,起身追了过去。当他在院子追上周昌,俩人一下扭在一起,刘邦骑在周昌脖子上问他说,你看我像那个帝王?周昌说,“陛下即桀纣之主也。”刘邦一听,顿时大笑。凭着这种关系,刘邦准备废掉刘盈而立刘如意时,周昌当面和他相争。刘邦让他说出不废的理由,本来结巴的周昌,加上对刘邦做法不满,更是结巴得说不出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原来,这个结巴一着急,说话就有很多“期期”口语。不过他这么一说,到是把刘邦逗笑了,“上欣然而笑,即罢。”当时刚好在东厢后面的吕后,正好听到了他们谈话内容。之后吕后见了周昌,竟然跪下谢他说,要是没有你这番话,太子肯定废了。“微君,太子几废。”流传至今的成语期期艾艾,其中“期期”指的就是周昌,“艾艾”则是三国时的结巴邓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