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反对,医院召开伦理委员会,成功手术后哥俩选择沉默 “有啥好说的,不都是一家人吗?”上个月中旬,一名21岁的江苏籍大学生将自己一半的肝脏,捐给了患有肝硬化的亲哥哥。这名大学生为了怕受“歧视”,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专家表示,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切掉一半的肝脏后,一个月后就能长成正常大小,并不会给亲属捐赠者的身体带来影响。 27岁哥哥出现肝功能衰竭 哥哥刘涛今年27岁,七年的乙肝病史,在南京江宁打工的他自我感觉身体还不错,由于没有症状,也从没有到医院体检过。但是,近两年来,他常常觉得全身乏力。今年年初开始,他出现了吐血、黑便,并且全身黄疸。但是此时再检查时,已经是肝硬化导致肝功能衰竭。南京市鼓楼医院普外科吴亚夫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正常人的肝脏有1300克至1500克,而刘涛的肝脏已经萎缩成800克,这严重威胁着他的生命。目前除了肝脏移植治疗外,并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挽救他的生命。 刘涛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患上如此严重的疾病?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南京市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教授告诉记者,乙肝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不治疗的话,其中有10%可能会转化为肝硬化。 全家一致反对弟弟捐肝 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一家人一筹莫展。刘涛的父亲首先提出来,要为儿子捐献肝脏,但是检查发现,刘涛的父亲有脂肪肝,并不符合条件。如此一来,唯一的希望就落在了亲弟弟刘瑞的身上。 今年21岁的刘瑞,在徐州一所高校上大三,也是全家人的骄傲。但是对于捐肝这件事,家里人却是一致反对。为此,全家特意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最后刘瑞终于说服了全家人。“我根本没想这么多。他是我哥哥,我肯定要就救他!”刘瑞告诉记者,他知道捐肝有一定风险,“网上说有0.2%的死亡率,但是这个手术可以救我哥哥,我要试试看”。 医院专门召开伦理委员会 鼓楼医院对此十分慎重,并专门召开了伦理委员会进行讨论。丁义涛教授表示,因为活体器官移植要考虑到诸多的条件,例如捐献人是否出自自愿、从病情上来看捐献的代价值不值、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另外还要有严格的证明确认双方是亲属关系。 会上,众多委员向小伙子接连提出了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你知道做了手术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吗?”“你想到你和你哥哥有可能因此丢失性命吗?”“要知道手术也许会对你今后的就业、生活、以后参加保险有影响?”“你得知道,手术后身体会承受一定的痛苦,也许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并发症”等等。刘瑞告诉记者,他告诉委员会成员,自己做好了一切准备,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尝试。 最后一刻哥还在劝弟放弃 8月25日,兄弟俩同时被推进手术室,在麻醉前,兄弟俩紧握着对方的手。“其实直到最后一刻,我还在劝他放弃”,刘涛说,他实在不忍心看弟弟为他冒这个险。但无论如何,都动摇不了刘瑞的信念。 手术中,医生将哥哥的病肝摘除,而勇敢的弟弟切除了一半的肝脏移植给哥哥,手术十分顺利。术后,兄弟俩全都住进ICU重症监护病房里。第二天弟弟刘瑞刚一醒来,第一句话就问:“我哥哥怎么样了?” ICU护士长告诉记者,当刘瑞要从重症病房转出时,他特地来到哥哥病床前。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凝视着尚未脱离危险的哥哥,眼神里满含深情。当他从哥哥病房里出来时,背着人悄悄地拭了拭眼角的泪水。 担心对就业和恋爱有影响 手术完成14天后,兄弟两人的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经过测定,哥哥的肝脏增长了80%,弟弟的剩余肝脏增长了74%。昨日,记者来到病房,看到了正在康复中的兄弟俩。兄弟俩请求记者,千万不要透露他们身份的信息。刘瑞说,他在学校请了一个月的假,只有辅导员知道这个事,“想让同学一起来帮助我,我没有同意,我不想让周围的人知道这件事”。刘瑞说,他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这件事。因为手术前,他一心只想救哥哥,但是手术后,他的心理压力却突然大起来。他说,他担心因为捐过一半的肝脏,今后的就业和恋爱都会受到影响。 对此,南京市鼓楼医院的专家表示,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切掉一半后,术后一个月就能长到正常的大小。对今后的生活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南京市鼓楼医院丁义涛院长告诉记者,目前该院进行的肝移植已经有300多例,存活最长的已经达到12年(兄弟俩为化名)。 通讯员 刘宁春 张可欣 庆祥 实习生 顾蕾蕾 本报记者 于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