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丈夫死于妻子“一锅热油”的反抗,52岁的张玲因故意伤害丈夫致其死亡而受到审判,他们内向的女儿精神崩溃。 这起家庭暴力悲剧,发生在首都北京。 张玲的眼睛很大,可是,整个庭审过程,她一直闭着眼,低着头。因为,她不愿意相信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被告人席上。 之所以有这一天,是因为张玲冲动之下把半锅热油泼在丈夫背上。20多天后,丈夫因此死亡。张玲被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 屈辱之后的反抗 张玲的冲动是有原因的:她遭受了长达27年的家庭暴力。 张玲说,丈夫孟某对她的冷落和暴力始于女儿出生之时。“他重男轻女,喜欢男孩”,看到张玲生的是女儿,丈夫知道希望破灭了,“就像换了个人”。“月子里,他对我们娘俩不管不问,不给我做饭,大冬天不生炉子”,同时还想着办法折磨张玲,“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最让张玲不能忍受的是,“他经常带不同的女人回家”。 张玲提出离婚,但被丈夫拒绝了。因为忍受不了丈夫的虐待,也不想女儿目睹丈夫的丑行,在女儿9岁时,张玲带女儿离开了家,开始了与丈夫长达15年的分居生活。分居期间,张玲数次提出离婚,一次次被孟某拒绝。 2007年1月6日,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女儿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张玲向孟某提出要与女儿回家。孟某提出“回家可以,但要答应我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不许找我”,另一个是“不许在小区打听我”。张玲都答应了。 说是回了家,可是这个家“连他的一双袜子都没有”,“这回他不往家带女人了,可是自己也没回来住过”。很快,张玲就发现丈夫也住在同一个小区、自家楼对面的楼里,而且公然与别的女人同居,就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小区的居民都知道。感觉这种生活很别扭,张玲找到孟某要求离婚,孟某还是很干脆地拒绝了。“我说你这样做是重婚,我告你去,他说‘不怕’。”于是,张玲就去了那个女人那里,结果两人很快大吵起来,回家后,满心委屈的张玲大哭了一场。 孟某很快知道了张玲去找那个女人的事情,第二天,就带着那个女人来找张玲了。“当着那个女人的面,把我打了一顿。”临走还扬言,“明天再来收拾你!” 第二天,也就是2007年8月27日,下午5点多,当张玲撞见丈夫在那个女人的窗户底下跟人打牌时,她爆发了。“那么多年都忍受了,可这次我受不了了”,说到这里,张玲泣不成声,“我也是有血有肉有大脑的人,他这么做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呀。”越想越难以忍受,“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就去烧了一锅油”。然后,她端着一锅油,从地下室(丈夫给她划定的行走路线)走到正在院子里玩牌的丈夫背后,把半锅油倒在他的后背上,之后,张玲扔下油锅就跑了。 张玲的女儿小孟说,事发后母亲打电话给她:“我把你爸泼了。我把你养大也算对得起你了,从此以后咱们就没任何关系了。” 牌友们回忆,当时就听孟某“哦哦”叫着,很快背上就出了大片的水泡,他告诉牌友泼他的是自己老婆。 20多天后,孟某医治无效死亡。医院证明,死因是“烫伤引起的呼吸器官和肾衰竭”。 孟某的家人报了案,但因为张玲一直没有回家,警察没能将她逮捕归案。张玲说,事发后她一直呆在崇文门一家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里,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她就这样生活了一个多月。 之间,她曾数次去过孟某住院的医院,因为不知道他住几号病房,又不敢打听,只能在外徘徊。此时,她的心中已是懊悔万分,但绝没想到“他会死”。 2007年9月29日,张玲给女儿打电话得知了孟某死亡的消息。女儿呼唤她回家:“妈妈,你回来自首吧。我姥爷、我舅舅、我姨都说要你回来自首。”张玲答应了,回家与亲人短暂团聚后,就让女儿打了自首电话。 2007年9月29日,张玲被北京丰台公安分局的民警带走。 旧情难忘拖垮自己 整个庭审过程中,张玲一直称孟某为“我的爱人”。她说,孟某是她的初恋,也是她唯一的“爱人”。尽管孟某对她百般虐待,可她还是爱他,所以,她特别后悔自己的行为。“他怎么会死呢?他不应该死呀!”她说自己当时只想教训教训他,绝没有要他死的想法,“我怎么想的呢,怎么就用油呢,如果用水就好了!” 说这些话时,她痛哭失声,法官不得不提醒她控制自己的情绪。 尽管孟某对张玲“张口就骂、抬手就打,用皮鞭抽、用凳子砸”,“一分钱没给过”,可是张玲称自己对丈夫还是“又爱又恨”,“一会儿恨他,一会儿想他”。她对记者说,“女人忘不了自己的初恋”。她说,结婚前他们谈了两年恋爱,生女儿前感情一直不错。女儿出生后这一切都变了,因为“他往家带女人的事,他的几个兄弟都打过他,可没用”。 感觉跟着丈夫,“不是人过的日子”,张玲一直在强调自己想离婚,但一直没离成,因为“他不答应”。她说自己多次提出离婚,甚至有几次把离婚协议书写好,请丈夫签字。“我说你不喜欢我,那就离婚吧。孩子我带,家产我一分不要”,丈夫还是拒绝了。 老父亲劝她,“人家分居一两年就能离婚了,你这都15年了怎么还离不成?”她说不知道丈夫的地址、电话,起诉书写好了也没法去法院。女儿劝她“要不去找‘法律进行时’,曝光他非法同居,还离不了?”张玲说:“他不去法院,你有什么办法?” 张玲在首都一所大学的餐厅工作,她找学校里的法律系的教授咨询过自己的情况,那位好心的教授还帮她写了离婚起诉书,但最后张玲放弃了。 张玲在忍受不下去时,几次去找过北京市妇联,可每一次走到门口她都退缩了。记者问她在顾虑什么,她说:“怕人家笑话,离婚多寒碜。” 至于孟某一直不肯离婚的原因,张玲表示至今也不清楚。“我刻骨铭心地记得,他一次对我说‘离了我就活不了了’”,他为什么这么说,是张玲一直疑惑的问题。“可能他就是喜欢家里红旗不倒,外头彩旗飘飘吧。”她这样猜测。 “我们同事也有离婚的,人家协议离婚,现在过得也挺好,我怎么就不行呢?”张玲万分痛苦,她认为自己走到这一步都是被丈夫逼的,“实在没别的办法”。 张玲的辩护律师希望法官能考虑此案的特殊性,给予轻判。他说听说了张玲的事情后,心情十分沉重,“她长期处于被虐待、被侮辱的境地,虽然有她不懂法的个人的悲哀,但也有让人同情的地方”。“孟某长期对其不尽丈夫的职责,没起到父亲的表率作用,直接导致了家庭的离散。直到事情发生前一天还痛打她,直接导致了被告人的行为”。律师说,他庭审前与张玲接触过几次,每次张玲都是悔恨不已,流泪不止。 律师特意提到,张玲与女儿母女情深。“她女儿一直向我提出想见见妈妈,牵挂母亲;被告人也十分牵挂女儿。”张玲听到这里,再次捂嘴痛哭,法庭上,她不敢放声大哭,只见肩膀在剧烈抖动。 失去羽翼保护的女儿 庭审一结束,张玲马上向审判长提出,想跟来旁听的亲友说几句话。来旁听的都是她的亲友,没有被害人的家人。 “小孟怎么没来?”得到审判长的允许后,张玲迫不及待地问前来的妹妹。“她病了,本来要来,我们担心她来一激动影响病情”,妹妹走近她擦着眼泪告诉她。张玲睁大了眼睛,还是不相信:“她病了也应该来呀,她不会不来的呀?”“她真的病了,发烧,在打点滴呢”,嫂子也这样说。“真没出什么事?别瞒着我呀。”张玲还是一脸焦急。“真没事,没事。你在里头放心,什么都别往心里去。我们下次来一定把她带上。”亲友们安慰她。 女儿是张玲一手带大的。“女儿生病了他也不管,都是我抱着孩子去医院,抱着孩子上班”,“她爸不管,也不给抚养费。我去要,他就打我”,因为张玲工资比较低,抚养女儿很艰难,“有营养的东西吃不起,女儿从小没养好,长大了也体弱多病”。不愿意已经懂事的女儿目睹丈夫每日带女人回家的丑行,张玲带女儿到外边租房住。刚出去张玲就被发现得了肺结核,住了3个多月的医院,女儿寄居在亲戚家。这是张玲最不愿意做的,她是一个要强的人,“不想麻烦亲戚,连累人家”。所以这些年,她都坚持自己带女儿过,尽管作为北京当地人,她的亲友都在北京。 租房住了几年后,张玲母女搬到学校宿舍。一个宿舍八个人,张玲母女挤在一张单人床上住了十多年。 说到女儿,张玲掩饰不住的骄傲,“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非常好,还考上了大学。可惜我没钱,他爸也不给,没能上成”,张玲忍不住对丈夫的怨恨,“都是他耽误了女儿”。“可是女儿没怨过她爸,有时候还想他,她说那毕竟是自己的爸爸”。 记者问到小孟在哪里工作,张玲突然有些吞吞吐吐,“你们见到我女儿就知道了,一看就能看出她身体不好。女儿性格内向,经常自己掉眼泪,多愁善感。”因为这些原因,今年27岁的小孟没有固定工作。始终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之下。就是考虑到女儿大了,该考虑终身大事了,张玲才忍受屈辱决定搬回家里,她担心女儿会因为“有妈没爸”的家庭情况耽误婚姻。 女儿,是张玲的唯一。 采访结束前,张玲突然很高声地对记者说,“有一点我很欣慰,我女儿一点不像她爸爸,到现在从来没处过对象”。看到张玲热切的眼睛,记者迅速转移了视线,因为,对于这个爱女心切的母亲,所有的人都对她隐瞒了一个真相:她的女儿不是感冒了,而是精神崩溃了。 原来,出事后不久,小孟的叔叔就告诉小孟,房子是自己的,要求她搬走。“这孩子太老实了,让搬就搬,就拿了点零碎的东西搬到姥爷家”,张玲的妹妹说。张玲被逮捕后小孟很着急,“我们都是下岗职工也管不了她”,这样本来就内向的小孟更沉默了,渐渐地“出现幻听、幻觉,老说有人害她们母女”。后来就发展到“推她姥爷,又跑到天安门要找警察,结果被送进精神病院,至今未出”。“我们也没办法把她接出来,谁看她呀,医药费也没有,她爸那边一点都不管。这孩子太可怜了”,边说,张玲的嫂子和妹妹边流泪,“我们不敢告诉她,她最惦记的就是这个女儿了。”看到张玲被法警带走,他们才赶快走到法官身边,诉说张玲女儿的事情,希望法官能“手下留情”。 采访中,记者几次问张玲今后走出监狱有什么打算,她茫然无措,因为她现在全部的心思都是希望法官能轻判,能早点出去见到女儿。为了这个愿望,在整个庭审中,她都表现出对法官最大的尊敬,笔直地站着,开口就是“尊敬的审判长,尊敬的陪审员,尊敬的书记员……” 截至发稿前,此案尚无判决。小孟仍在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