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贴吧首页 >> 民商事务
户名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导航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0 篇,   [<<] [] [>>]  
迈向伟大复兴:目前国家财政收入是60年前的1000倍  浏览:11695 回复:0  
游客
123.6.175.*
 
一条60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

  一段60年的时光,是一段人民经历了贫穷短缺、温饱不足,最终进入小康生活的岁月……

  经历无数风雨,熬过多少阵痛,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迈向伟大的复兴。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教授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60年弹指一挥间。行驶在‘快车道’上的中国经济,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共和国成立之初相比,我们现在一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那时一年的总量;现在的国家财政收入是那时的1000倍。如此辉煌成就,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

  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个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以及连年战乱中走出的国家,用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来形容毫不为过。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连上台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从纵向比——1952年,5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今,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从横向比——1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2008年GDP折合成美元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人民币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329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跃升至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国家的财力上。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62亿元,到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近60年增长了约1000倍!从62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用了整整28年的时间;从1000亿元增长到1万亿元,则用了21年的时间;而从1万亿元到突破6万亿元,却只用了9年的时间。令人振奋的数字,印证了我国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历史进程。

  ● 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发电量居第二

  商品由奇缺到充裕 经济结构由低到高

  家住华盛顿的美国人琳达·斯特福德一家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中国:早晨叫醒的闹钟、盥洗室里的牙刷毛巾、上班的套装和皮鞋、办公室的空调和咖啡壶,以及女儿最爱的芭比娃娃,全都是“中国制造”。“就算不走出美国,身边也到处都是中国!”她感慨万千。

  年长些的人,对早年物质匮乏的状况都有深刻的印象。而今,中国经济已经走出短缺,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供给能力名列世界前茅。

  能不能让人民都吃饱饭,是中国历朝历代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今,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2871万吨,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3.7倍,人均产量增长91%;棉花产量749万吨,增长15.9倍,人均产量增长5.9倍;油料产量2953万吨,增长10.5倍,人均产量增长3.7倍。

  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2008年与1949年相比,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增长64.7倍;布由18.9亿米增加到710亿米,增长36.6倍;原煤由0.32亿吨增加到27.93亿吨,增长86.3倍。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器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也从无到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呈迅猛扩张之势。

  工农业产品产量位次大幅前移,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解放初期,我国钢产量仅居世界第二十六位,原油仅居第二十七位,发电量仅居第二十五位。经过60年的发展,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五位。

  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中国不断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方面推出重大调整,力争开创新局面。经过60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的产业结构极大改善,比例也日趋合理。到2008年,第一产业由1952年的51%下降为11.3%,第二产业由20.8%上升为48.6%,第三产业则由28.2%大幅上升至40.1%。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全面实施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东部率先崛起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相继实施,区域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了37.9%和43.7%,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分别属于富裕型和小康型消费结构

  走出贫穷解决温饱 人民生活实现小康

  四川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5组村民苏炳中住过三个“家”。第一个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父母挤在一起的两间茅草屋。90年代初,苏炳中一家人住进了第二个家——不漏雨的瓦房里。现在别墅式的楼房是苏炳中的第三个家,洗衣机、液晶电视等现代家电一应俱全。

  一切生产的目的,一切财富的创造,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经过了从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曲折历程,人民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从收入状况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财产性收入进入寻常百姓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倍,年均增长5.2%,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1979—2008年年均实际增长7.1%。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的8.6亿元增加2.5万倍,人均从1.6元增加到16407元。

  从保障情况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顺利地向前推进。到2008年末,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891万人,比1989年增加16181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272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1.5%。2008年有2335万城市居民、4306万农村居民得到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收入的增加,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保障的逐步建立,让百姓对未来有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感。吃、穿、用、住的消费水平,更是与6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老人们会记得,百姓心中的高档消费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是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到90年代后就是万元级、十万元级、百万元级的电脑、汽车、商品房。

  新中国成立之初,城镇居民用于吃和穿的开支占到全部生活费支出的80%,农村居民更高达90%以上。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了37.9%和43.7%。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属于富裕型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达到小康水平。

  ● 2008年,全国实有私营企业657.44万户,实有个体工商户2917.46万户,外资企业43.29万户

  告别单一公有经济 初建市场经济体制

  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在1991年凭借自己的科研成果创办校办工厂,2000年创建了股份制企业,公司以年均55%的速度增长,2008年也逆势增长50%,销售额达到11个亿。朱建民说:“有人问国家给了我们民营经济什么?我说给了政策,给了环境。”

  财富的创造来自生产力,生产力的活力来自体制。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最大的成就是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60年前,社会主义新中国向前苏联学习,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之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所占比重约为9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经过30多年的艰辛努力,中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经济活力不足的弊端得到根本改变。在所有制结构改革方面,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2008年,全国实有私营企业657.44万户,从业人员7903.75万人;实有个体工商户2917.46万户,从业人员5776.68万人;外资企业43.29万户。同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多种层次、比较完备的体系格局已经形成。要素市场发展加快,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也趋向成熟。在经济调控手段上,初步建立起国家规划计划、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手段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调控机制,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60年的中国是一个成熟的中国,它在探索中走过弯路,在成长中经受痛苦;60年的中国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仍在强劲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才刚刚启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返回顶部
    

    1楼 2009-9-15 10:57:20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0 篇,   [<<] [1] [>>]
精华帖子 | 撤销精华 | 置顶帖子 | 撤销置顶 | 锁定帖子 | 撤销锁定 | 加入收藏夹
快速回复  
粗体斜体下划线左对齐居中右对齐超级连接email连接插入图片flash动画插入代码引用内容
内  容: *
图  片:
验证码: *
122.114.192.228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最新民商事务问答
我要咨询
 
  ·物业收费不合理
  ·怎么样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对公帐号不能注销,法人是否要
  ·国家对买房人有何规定
  ·试用期三天没工资合理吗
 最新民商事务帖子
  ·13787632583
  ·个人权力
  ·[原创]
  ·民事纠纷
  ·请帮帮我吧
  ·请帮帮我吧
  ·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未提货之前可以退款吗?
  ·为女儿维权
  ·事业单位退休工人,刑满释放后
 
Power by http://www.5law.cn/post   Bbs-Bar V3.1 BEAT 投诉电话:0371-63691829 非法贴子投诉即删!